首页 百科知识 岩溶定义及其形态特征

岩溶定义及其形态特征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岩溶形态有石芽、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沟、溶洞、暗河、融蚀裂隙、钟乳石等 。岩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尤其南方各省连续分布,是我国主要岩溶区。地表水流沿着坡面上的节理流动,溶蚀或冲蚀出许多凹槽和坑洼,称为溶沟,沟内的突起称为石芽。为岩溶作用极度发育的产物,早期为峰丛,中期为峰林,晚期为孤峰。地下岩溶形态特征。岩溶地区沿水平溶洞流动的河流。
岩溶定义及其形态特征_工程地质学

1.定义

岩溶,原称喀斯特。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着各种碳酸盐岩地形,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J.Cvijic研究了喀斯特高原的奇特地貌,并把这种地貌叫做喀斯特,以后,就借用喀斯特这个地名来称呼碳酸盐岩地区一系列特殊的地貌或水文现象。

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岩溶。岩溶形态有石芽、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沟、溶洞暗河、融蚀裂隙、钟乳石等(图7-16) 。

岩溶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尤其南方各省连续分布,是我国主要岩溶区。如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皆闻名于世,广西碳酸盐岩出露的面积占全区面积60%,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碳酸盐岩分布的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50%以上。

2.岩溶形态特征

(1)地表岩溶形态特征。

图7-16 岩溶剖面示意图
1—石林;2—溶沟;3—漏斗;4—落水洞;5—溶洞;6—暗河;7—钟乳石;8—石笋

1)石芽、溶沟。地表水流沿着坡面上的节理流动,溶蚀或冲蚀出许多凹槽和坑洼,称为溶沟,沟内的突起称为石芽。

2)漏斗。一种漏斗状洼地,直径为数米至数十米;深度为数米至数十米,是由于地表水下渗、溶蚀,导致上部岩石顶板塌落而成,底部常有坍塌物或流水带来的物质沉积。

3)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常与暗河相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溶蚀洼地。一种盆状的封闭、半封闭洼地,面积为数十平方米至数万平方米。

5)坡立谷。一种大型封闭洼地,也称溶蚀盆地,面积由数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谷底平坦,常有第四纪沉积物,谷壁陡峻,进一步溶蚀,可形成溶蚀平原。

6)峰丛、峰林和孤峰。为岩溶作用极度发育的产物,早期为峰丛,中期为峰林,晚期为孤峰。

7)干谷。原来的河谷,由于河水沿谷中漏斗、落水洞等通道全部流入地下,使下游河床干涸而成干谷。

(2)地下岩溶形态特征。

1)溶洞。地下水沿可溶岩体的各种构造面(层面、节理面或断裂面),逐渐溶蚀和侵蚀而开拓出来的地下洞室,其中发育石笋、石钟乳、石柱。

2)暗河。岩溶地区沿水平溶洞流动的河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