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自然环境概况

宁夏自然环境概况

时间:2022-02-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自然环境概况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黄河中上游,东经104°17′~107°39′,北纬35°14′~39°23′。六盘山和贺兰山年均气温分别为1℃和~0.8℃,是宁夏南北两端年均气温较低的地区。青铜峡、灵武和吴忠、中宁年均气温分别为8.8℃、8.9℃和9.2℃,是宁夏年均气温较高的地区。
宁夏自然环境概况_宁夏植物志

宁夏自然环境概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黄河中上游,东经104°17′~107°39′,北纬35°14′~39°23′。西北部、北部、东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部连接陕西省,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与甘肃省毗邻。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西北、北和东三面分别有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环绕。黄河自西部的中卫南长滩入境,蜿蜒于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流经北部11县(市),至北部的石嘴山市头道坎北麻黄沟出境,区内流程379公里。

1.地势地貌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转折过渡地带。全境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下降。南部黄土丘陵海拔在2000米左右,中部灵盐台地及兴仁、清水河下游、红寺堡、韦州等山间平原海拔1300~1500米,北部的宁夏平原(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的总称)海拔1100~1200米,形成宁夏的三级地势阶梯。

山地除贺兰山(海拔3556米)耸立于西北边境,其余山地由南西向北东逐渐降低,南部的六盘山、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海拔2600~3000米,中部的香山及清水河西侧山地海拔2000~2350米,北部的卫宁北山、烟筒山、牛首山等海拔1500~1700米,亦成阶梯状地势。

受地质构造和区域构造引力的影响,宁夏地貌以北西走向的牛首山至青龙山断裂为界,断裂以北,贺兰山地、银川平原、灵盐台地由西向东依次排列。断裂以南,北面是东西走向的卫宁北山,东面是由罗山、青龙山、窑山、云雾山组成的南北走向山地。在此山地以西的广大地区,由北东向南西依次有三列弧形断块山地和二列陷平原。第一列弧形山地包括窑山、烟筒山、泉眼山和卫宁北山南缘山地,第二列弧形山地包括清水河西侧山地和香山,第三列弧形山地包括月亮山、南华山和西华山。在第一列和第二列弧形山地之间为卫宁平原和清水河平原,第二列和第三列弧形山地之间是兴仁平原和西安州平原。由弧形山地与其间的平原共同组成了宁中山地与山间平原地貌。在此地貌单元向南是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山地。

宁夏地貌由北向南分为贺兰山山地、银川平原、灵盐台地、宁中山地与山间平原、宁南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山地六个地貌单元。南部黄土丘陵水蚀强烈,流水浸蚀的沟壑地貌十分发育,中、北部以风蚀为主,有沙地、沙丘分布。

2.气候条件

宁夏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处于我国季风区的西缘,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是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末端,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4~9℃,由南向北递增,六盘山高寒阴湿区4~5℃,黄土丘陵区6~7℃,中部干旱风沙区和黄灌区8~9℃。六盘山和贺兰山年均气温分别为1℃和~0.8℃,是宁夏南北两端年均气温较低的地区。青铜峡、灵武和吴忠、中宁年均气温分别为8.8℃、8.9℃和9.2℃,是宁夏年均气温较高的地区。

月平均气温,七月份最高(16.9~23.7℃),一月份最低(-10.0℃~-6.9℃)。气温年、日较差大,全区平均气温年较差24.4~33.7℃,由南向北增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0℃以上,南部10.9~12.4℃,中、北部13.1~14.4℃。

宁夏降雨量少,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83.4~677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六盘山地区600毫米以上,黄土丘陵区300~600毫米,同心、盐池一带200~300毫米,宁夏平原200毫米左右。六盘山和贺兰山年降雨量分别为677毫米和430毫米。在年降雨总量中,夏季占51%~65%,冬季占1%~2%,春季占14%~18%,秋季占20%~28%,进入六月份降雨量迅速增加,九月份以后急剧减少。月均降雨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八月份,八月份降雨量中、北部占年降雨量的30%左右,南部占21%~25%。月降雨量最小值一般出现于十二月份。降雨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年降雨量是少雨年降雨量的2~6倍。年均蒸发量由南向北递增,1400~2400毫米,是年均降雨量的4~7倍。

由盐池县的麻黄山北缘经青龙山、罗山南麓、海原的关桥至干盐池一线为界,以北的宁夏中、北部地区,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雨稀少,为温带干旱区。年太阳辐射总量5711~6096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10℃积温3200~3300℃。平均无霜期150~195天。该界线以南的宁夏南部地区,降水稍多,热量不足,为温带半干旱和湿润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为4732~5661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00~2700小时,>10℃积温为1900~2400℃,平均无霜期127~155天。

总之,宁夏的气候特点是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南凉北暖,南湿北干和气象灾害多,多为干旱灾害。

3.土壤类型与分布

宁夏自南向北,随着降雨量的递减和植被由森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到草原化荒漠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相继分布有黑垆土、灰钙土和灰漠土等水平地带性土壤。黑垆土分布在宁夏南部,大致在盐池县的红井子经同心县的小罗山南缘、窑山、海原县的李旺、杨坊至干盐池一线以南,大体与干草原植被分布区相一致。灰钙土分布在宁夏中、北部,即黑垆土分布区以北的广大荒漠草原地区。灰漠土分布于宁夏最北端的石嘴山落石滩草原化荒漠区。

在山地随海拔高度升高,生物、气候等因素发生改变,土壤类型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贺兰山是宁夏最高的山地,主峰海拔3556米,植被自下向上为草原、疏林草原、灌丛、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在海拔1400~1900米的浅山至山麓一带分布有粗骨灰钙土。在海拔1900~2400米,以油松和山杨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石灰性灰褐土,在海拔2400~3100米的青海云杉林带分布普通灰褐土,在海拔3100米以上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六盘山位于温带草原区的南部森林草原带,海拔2942米,自下而上植被类型有草甸、草原、灌丛、落叶阔叶林和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在海拔2000米以下为黑垆土和黄绵土;海拔2100~2800米的浅山和阴坡林下主要分布有石灰性灰褐土,六盘山南端,由于降雨量多,土壤淋溶强,海拔2200~2900米,主要分布有淋溶灰褐土,海拔2500米以上以亚高山草甸土为主。六盘山、月亮山和南华山等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坡草地,一般为暗灰褐土。罗山海拔2624米,山地上部阴坡林下一般为石灰性灰褐土,阳坡为粗骨土,山的下部为粗骨灰钙土。

在地带性土壤分布的基础上形成一些地域性土壤,潮土、沼泽土、泥炭土、盐土、碱土多分布在宁夏平原,而以银川平原最多。风沙土广布于宁夏中、北部,主要分布在灵盐台地。黄绵土、红黏土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浸蚀作用强烈的地区。灌淤土是在宁夏引黄灌区长期耕种条件下形成的。

4.植被

宁夏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雨量少,且由南向北递减,以水份因素为主导的植物生态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宁夏植被的带状分异。宁夏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草原带范围,仅西北、北和东北的极少部分边缘地区属于荒漠地带。在草原植被中,宁夏最南端较小范围为森林草原植被,中南部为干草原植被,中北部为荒漠草原植被。最北端的荒漠植被属草原化荒漠植被。

森林草原植被分布在泾源县,原州区的南部、隆德县的东部及山区、西吉县的少部山区。植被带的南部山地阴坡、半阴坡分布有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但由于长期遭人为破坏,其面积较小,且残存在偏僻山地或悬崖上,其主要伴生树种有青冈(Quercus wutaischanicus)、红桦、白桦、糙皮桦(Betula utilis)、华椴等。青冈林分布在山地阴坡、半阴坡,伴生树种有山杨、白桦、少脉椴、茶条槭(Acer ginnala)等,亦有在陡坡和悬崖上形成很小面积的纯林。山杨林分布于阴坡、半阴坡或阳坡、半阳坡,多与青冈、白桦、桦椴等树种形成混交林或成块状相间分布。有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沙棘、虎榛子、榛、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等为优势种的灌丛。有短柄草(Brachynodiumsylvaticum)、紫穗鹅冠草、苔草、蕨和紫苞凤毛菊(Saussurea iodostegia)为优势种的草甸植被。在北部有狼针茅(Stipa baicalensis)、甘青针茅、白羊草以及铁秆蒿(Artemisia gmelinii)、华北米蒿(A.giraldii)、冷蒿等为建群种的草甸草原。

干草原植被带南与森林草原带相接,以北为荒漠草原带,大致与黄土丘陵北缘相一致,包括盐池、同心、海原等县的南部和西吉、隆德、原州区的大部分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300~500毫米的北部地区,分布着以长芒草(Stipa bungeana)、短花针茅(S.breviflora)、百里香、冷蒿、华北米蒿等为建群种的干草原群落。在降雨量接近500毫米的南部地区的阴坡分布有草甸草原性质的群落。在局部丘陵的阴坡,有沙棘、蕤核(Prinsepia uniflora)、山桃、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us)、虎榛子等落叶灌丛。在云雾山海拔1850~2100米的山地各坡向上分布有长芒草为建群种的干草原植被和中生类杂草构成的草甸草原群落。南华山在灵光寺和水冲寺海拔2000~2700米的阴坡有成片状分布的白桦林,是在森林破坏后的迹地上形成的次生先锋群落。在东北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坡上分布有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建群种的草甸草原、适温中生草甸和以华北丁香、沙棘、灰栒子、虎榛子、黄瑞香等为优势种的适温中生落叶灌丛。

荒漠草原带南接干草原植被带,北以草原化荒漠为界,包括盐池、同心、海原的中北部,中卫、中宁、灵武等县(市)引黄灌区以外的山区,以及黄河以西至贺兰山山麓的广大地区。有旱生植物短花针茅、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戈壁针茅(S.gobica)、细柄茅(Ptilagrostis mongolica)、双叉细柄茅、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等多年生禾草和猫头刺、刺针枝蓼(Atraphaxis pungens)、东北针枝蓼、红砂、珍珠猪毛菜等小灌木为优势种的荒漠草原群落。

在荒漠草原带的东部,包括灵武、盐池和陶乐的一部分,由于土地沙化,分布有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沙蓬、苦豆子、老瓜头、甘草等为主的沙生植被和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var.tomentosa)、沙冬青为优势种的沙生灌丛。在荒漠草原的南端有长芒草、短花针茅、冷蒿等为优势种的干草原群落镶嵌分布于其间。

荒漠植被带面积很小,仅包括中卫黄河以北的卫宁北山、石嘴山最北端的落石滩和陶乐东部边缘的鄂尔多斯台地。分布有红砂、珍珠猪毛菜、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等超旱生灌木为建群种组成的荒漠植被,同时还有短花针茅、隐子草、细柄茅等草原植物层片,因而属于草原化荒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