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野外生存的常识和内容

野外生存的常识和内容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全与风险是一对同时存在的状态,安全户外就是要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保障户外的安全。3.妥善处理垃圾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食物残渣、排泄物以及其他生活废物。无论野生动物多么可爱,绝对不要喂食,一旦它们失去生存的本能,真正受害的是这些野生动物自己。无论你是否与野生动物相遇,你的短暂造访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格外小心,
野外生存的常识和内容_野外生存

安全与风险是一对同时存在的状态,安全户外就是要通过风险管理的手段,保障户外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参与户外活动时需要遵守的基本安全原则。

一、户外基本安全原则

(1)结伴同行原则,即在户外始终两个人结伴而行。这样每个人自始至终都互相对同伴负责,尤其对于青少年和户外经验少的爱好者更需如此。

(2)未经领队同意,任何人都不应该擅自脱离队伍。必须清楚地知道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可以去。

(3)领队或副领队始终处在队列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保证队员在领队之间的位置,这样在行进中就不会有人脱离队伍。指定责任心强的队员或让副领队处在最后的位置,并且明确其任务就是保证队伍所有成员都在自己的前面。

(4)队伍行进速度应该以最慢的人为准,以保持队伍始终在一起而不分散。

(5)不做计划外活动。例如,如果有人心血来潮去徒手攀岩,不管岩壁有多高、多容易,领队须设法劝阻。

(6)队伍需经常停下来喝水、休息。在炎热和潮湿的天气下尤其应该如此,再次出发时要确认每个人都在队伍中,没有人掉队。

(7)每个人都应该携带口哨,以便在需要帮助或者遇到麻烦时发出信号。切记口哨只有在紧急情况时才可以使用。

(8)每个人都应该仔细倾听,特别是在领队查看地形或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要保证队伍的每个人都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9)领队应该懂得识别活动区域的有毒植物或蛇虫。

(10)任何人遇到周围有可疑的动静或可疑的人时,都应该及时告诉领队。

二、LNT法则(环境最小冲击法则)——Leave No Trace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环保问题不容乐观,这是我们每个户外旅行人士需要去面对的一个现实。大家在享受户外活动带给我们巨大快乐的同时,有没有去考虑我们回馈了大自然什么?

大自然是个精巧而复杂的生命系统。它的魅力正在于动物、草木、溪流、泥土等这些形体各异、纷繁复杂的万物在相依相存中生生不息。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时,请记住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个生物,都已在此和睦地生活了很久。当我们离开后,它们仍将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我们只不过是这里的匆匆过客。然而,我们无意的一个举动,采摘、砍伐、践踏、丢弃却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生活,甚至结束它们的生命!所以,请尽可能在享受户外的同时对环境产生最小的冲击,“不留痕迹”并不是一个传说,是需要你我用心和行动去共同构造的舞台。

环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应该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环保更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户外旅行人士的基本道德准则

1.提前计划与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前计划准备,做到目的明确、行动直接,提前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将要去的地方的相关规定和特殊须知。

(2)为极端恶劣的天气做好充分准备。

(3)计划好行程,避免时间仓促紧张。

(4)提前计划好食品的数量并进行简单的处理,尽可能地拆掉不必要的包装。

(5)计划好行进路线和宿营地。

2.在可耐受地面行进和露营

一般来说,可耐受地面是指建立好的登山步道和经规划的固定营地,岩石路面、砾石路面、干草地或雪地等。

行进中:

(1)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尽可能行走在现有的步道上,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而走捷径。

(2)尽可能选择能耐受的地面行走,例如岩石裸露地或碎石坡等(表1-1)。

表1-1 地面的耐受性选择表

(3)如遇到刚被破坏的道路,尽量避开。

(4)无大路,走小路;无小路,走对地面破坏最小的路;切勿盲目砍伐树木开辟新路。

露营时:

(1)选择耐受地面作为露营地,而且至少离水源、溪流等50m以外。

(2)尽量选择固定的营地或别人用过的营地。

(3)尽量把营地建得小些,集中活动区域选择无植被的地区。

(4)分区域露营,避免大队伍全部集中驻扎在一起。

3.妥善处理垃圾

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食物残渣、排泄物以及其他生活废物。

(1)带来什么,就带走什么!

(2)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一些可降解的食物,如食物残渣、果核、果皮可以遗留或者掩埋,不可降解的垃圾一定要全部带走(表1-2)。

表1-2 圾降解时间表

注:垃圾的降解受土壤、空气、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以上所列时间只是大致的参考时间。

(3)使用的卫生纸或卫生巾应包装起来带走或者在火堆中烧毁。

(4)临时厕所在撤营时应掩埋,并恢复原貌。

(5)在野外生活,要尽量少使用肥皂,可使用挥发性、可降解的清洁剂。

(6)切勿直接在水源中洗脸、刷牙、清洗衣物或洗菜等。

(7)污水要倒在离营地和水源60m开外的区域,并分散倒。

4.保持自然原貌

在户外活动中,往往会经过人烟稀少、历史遗迹等值得留念的地方。我们在享受自然、遗迹的同时一定要遵守原则,尽量保持自然原貌,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欣赏到同样的美景。

(1)遇到诸如文化、历史遗迹、人造雕塑、建筑等不要触碰,更不可踩踏。

(2)发现奇花异草、怪石等自然物体不要触碰、挪动,更不可据为己有。

(3)不要在营地挖地沟、庇护所等。

(4)撤营时,将使用过的石头等归至原位。

5.野外用火

在野外尽量不要砍伐树木来生火,因为生火对环境和地面的破坏力是非常长久的,有些甚至几十年都挥之不去,所以建议使用炉头套锅代替生火,使用头灯照明或蜡烛。晚上穿足够御寒的衣物,使用帐篷,用好的睡袋,以保持干燥与温暖。

(1)如果确实要生火,首先要确定你所在的地方是否允许,是否防火季节。

(2)绝对不要去砍树,要找些枯树或树叶引火。

(3)引火范围尽量小,使用小的树枝做燃料,这样熄火时也很容易。

(4)要将木头或煤炭燃尽成灰,全面熄火后将冷却的灰烬分散撒开。

6.保护野生动物

动物是大自然的生灵,我们在野外要给予它们足够的保护,了解它们的习性,并且不去打扰它们,这样才能与它们和谐相处。

(1)观察野生动物要保持一段距离,不跟随或靠近它们。

(2)无论野生动物多么可爱,绝对不要喂食,一旦它们失去生存的本能,真正受害的是这些野生动物自己。

(3)把所有的食物残渣和有气味的东西都妥善存放,避免让当地的野生动物养成造访营地的习惯。

(4)避免干扰野生动物。无论你是否与野生动物相遇,你的短暂造访对当地野生动物的影响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格外小心,比如当扎营在离水源不远的地方时,尽量减少往返水源的次数,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5)在动物的敏感期更不可打扰它们。如在交配期、发情期、分娩期或冬季。

(6)随时管理好自己携带的宠物,或干脆把它们留在家里。

7.为他人着想

假如在同一个露营区还有其他露营者,那么请尽量不要去打扰别人,比如搞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要事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在村庄附近露营,还要考虑到不要扰民,不得喧哗,等等。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区域,更要考虑到当地的民族风俗,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1)尊重其他活动者,使别人的户外体验不受任何影响。

(2)谦虚礼貌,在途中遇到其他队伍,应礼让别人。

(3)在下山途中,应首先礼让背包上山的人。

(4)在休息或露营时,应避开步道或其他人。

(5)不大声喧哗,不制造噪音,使大自然的声音能传入每个人的耳朵。

三、STOP原则

在野外生存中,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可慌乱,可遵循“STOP原则”进行下一步行动。

STOP原则

在做到“STOP原则”后,选择温暖、干燥、容易被发现的地方,仔细聆听人声、口哨或呼叫,求救或自救。如果是夜晚,有条件的话可以点一小堆篝火取暖,保持体力,寻找庇护所休息。

四、食品与营养

1.基本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是维系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6种基本营养素。

(1)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和淀粉等,大量存在于米饭、面条、谷物、面包、烤馕等食物中;通过转化成糖原的形式向肌肉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中包含的纤维素还可以帮助消化,有利于控制人体内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

(2)蛋白质:对人体内的新组织的生成和原有组织的维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组织包括肌肉、毛发、红血球等。蛋白质大量存在于猪肉、牛肉、家禽类、鱼类、豆类、坚果仁;人体基本的酶、抗体、激素需要通过蛋白质来产生,对组织内的细胞内外水平衡蛋白质也起着保持作用。

(3)脂肪:是人体处于休息或者长时间的有氧运动状态时,所消耗的能量来源储存地。它分为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两类;动物性脂肪来自动物肉类、黄油等;植物性脂肪来自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动物性脂肪大多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过量食用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相对来说,植物性脂肪大多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性脂肪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4)维生素:是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催化剂,维生素A、维生素C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维生素A还可以有助于保护视力;维生素B帮助细胞燃烧变成能量,维生素B1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在肠道吸收。

(5)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微量元素钙、磷、镁有助于强健骨骼;铁负责运输血液中的氧;钠和钾对血压有调节作用;锌有助于能量的转化;碘有助于控制能量的消耗;氧化物有助于强健牙齿。

(6)水:是存在于人体的主要物质,比例占到人体体重的60%~70%,水通过汗液的形式调控人体温度,并且负责在细胞间运送营养物质和输出废物。水也是肌肉和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发生。

2.能量消耗

根据年龄段、男女性别等的不同,热量消耗数据会有增减变化(表1-3)。

表1-3 不同的季节、运动类型及强度下消耗的能量

注:1cal≈4.186J。

男性在15~18周岁,消耗热量约为2755cal;19~45周岁,消耗热量约为2555cal。

女性在15~18周岁,消耗热量约为2110cal;19~45周岁,消耗热量约为1940cal。

3.食品选择

人体每天消耗的能量与热量来源:60%~65%来自碳水化合物,20%~25%来自蛋白质,10%~15%来自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不能直接提供能量,但它们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根据需要,食品选择可分为早餐、行动餐、午餐、晚餐、紧急备用餐五大类。

选择原则如下:

(1)营养价值高,而且营养均衡。

(2)对运动状态有帮助,易于消化,便于吸收。

(3)压缩比高,相对轻便,容易携带。

(4)方便食用,不易腐坏,易于洗涤和烹饪。

(5)尽量减少残留废物,少产生垃圾,经济实惠。

(6)适合个人口味,给旅程增添乐趣。

早餐:最合适的是清淡的高碳水化合物营养早餐,比如扁豆稀饭、蒸馒头、酸奶、米线之类,最好富含水分。对于户外长时间的运动需要,这样的早餐能使血糖慢慢升高,状态慢慢提升,水分丰富是为了运动时身体得到足够的水分,并可以避免肠胃疾病的发生。

行动餐:由朱古力豆+果仁(腰果和蚝油黄豆)+葡萄干+干香蕉片(含镁,可避免肌肉因缺乏镁而导致肌肉痉挛)+牦牛肉干(蛋白质)组成。所有食物拆开包装后(少产生垃圾)全部混装一起,放置在行进中很方便用手随时取出直接食用最合适。

午餐:在登山徒步过程中,中午休息时间较长的午餐食物,通常称为午餐。午餐以能方便食用与保存的烤馕、面包、点心式牛油饼、火腿肠、榨菜等较为合适。通常户外午餐的补充,都会选择在山顶等风景优美的地点来进行,并可以根据行程时间,决定是否用GAS炉进行适当加热食用。

晚餐:晚餐的主食种类繁多,可以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熟悉的食品来充分烹饪。

紧急备用餐:非紧急、非意外情况下不取出来食用的食物。活动顺利正常,紧急备用餐通常都会完整地带上山里又被带回山下。

4.能量补充常见错误与后果

能量补充不当会产生如表1-4所示的后果。

表1-4 能量补充常见错误与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