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种类

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种类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山之美绝不仅仅是其自身的构造之美、类型之美,还包括山中生物之美。近几年的“水乡运河游”、“观光农业游”就是开发平原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它是沙漠地区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风是大自然的“雕琢艺术家”,将大漠创造得如此精美。
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种类_旅游美学

二、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种类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方式,我们从自然景观的地理特征的角度对自然美的种类进行划分。

(一)地文之美

1.山之美

“有山则稳”,孔子早就为山之美做出了最好的美学评价。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对山的特殊的审美兴趣。面对高山,原始人一方面敬畏,一方面依附,后来产生了以敬畏和亲近的复杂情感为特征的自然崇拜心理。虽然时过境迁,但人们对大自然造就的山之美,不仅没有改变过钟爱,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反而崇拜有加。古人说:“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山之美不单单包括山自身的要素,同时也离不开水、木、花、草和人,“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山与山中的万物相得益彰,更与人的社会化发展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1)构造之美 山之美,主要由峰、崖、谷、石组成。峰,特指山凸出的尖顶,体现了雄伟、挺拔的美学风格,激发人的想象力,用以满足人的寻幽探险的审美理想;崖,是山石或高地陡立的侧面,多指险要或令人惊骇的地方,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使人产生惊心动魄、望而生畏的审美体验;谷,指的是两山或高地间的低洼地带,体现了幽静秀丽的审美感受,使人产生一种幽远深邃的意境之美;石,指的是山石,其形状各异,体现了变化多端、千姿百态的审美特征。

(2)质地之美 由于山的地貌形态不同,山之美也会体现出不同的形态。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峰其特点是岩石裸露较多,裂缝(节理)发育,多珠状风化现象,例如雄伟壮观的泰山;石灰岩多形成孤峰和峰林,例如变化多端的石林;红沙砾岩(丹霞地貌)组成的山石兼有花岗岩的裸露的特征,其色渥如丹,灿若明霞,例如奇幻独特的承德棒槌山。

(3)功能之美 根据构成山之美的资源的功能角度,我们可以把山之美分为观赏型和探险型。观赏型的山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从悠然自得中把握和谐之美;探险型的山作用于人的心理,让人在对比中充分感受到危险和安全之美,从探幽索密中把握山的美。

(4)山中生物之美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我国古人玩赏三峡巫山之时,必离不开“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生物之美。除了山本身的美以外,如果没有了山上的幽幽绿装,没有了生机盎然的飞禽走兽,那么,山将是不完整的山,美将是不完整的美。所以,山之美绝不仅仅是其自身的构造之美、类型之美,还包括山中生物之美。

2.高原之美

一般称海拔500米以上,顶面有平缓完整的高地的地方为高原。高原因其地势高平、坦荡和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敞阔雄伟和新奇神秘的审美感受。我国拥有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一派塞外草原牧场的景象,给人以辽阔无边的美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给人以淳朴浑厚的美感;云贵高原碳酸盐类岩石广布,构成丰富的石林洞府,给人以奇特变幻的美感;青藏高原是欧亚大陆一些著名山系的集结地与河流的发源地,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多姿多彩的现代冰川,给人以原始多变的美感。

3.平原之美

平原指的是陆地上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50米的宽广低平的地区。平原以其较小的高度区别于高原,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给人的总体审美感受是旷远的。平原之美较之于山之美和高原之美,比较单调,但仍然有其特殊的美感。华北、淮北平原一望无际,土地肥沃;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长江下游和三角洲平原河网稠密;两湖平原湖沼密布,地势低洼。一般来讲,平原之美要和社会之美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平原之美。我国的平原地带一般经济比较发达,适于造就田园风光和现代化城市风貌。近几年的“水乡运河游”、“观光农业游”就是开发平原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4.盆地之美

盆地是周围山岭环绕,中间地势低平,状如盆形的地貌。盆地分为:构造盆地(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风蚀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溶蚀盆地(桂南地区溶蚀盆地)三种。盆地之美是一种综合之美,因为大多数的盆地都具有山地、丘陵等的审美特征。

5.沙漠之美

(1)苍凉之美 沙漠众所周知满眼的荒凉和凄美。尤其是沙暴来临时,狂风怒吼,飞沙走石,霎时间天昏地暗,黄沙吞噬了大漠中的一切,待到沙暴平息,到处都是一层厚厚的沙尘,一切都似乎改变了模样,天气却异常晴朗,令人有种“风过沙山分外明”的感觉。沙漠中的一切景物,好像比平时更为清晰了。但这种沙暴后的清晰又是那么寂寞和凄凉,让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仿佛被撕碎了,然后又愈合了,但已难以恢复昨日的平静了。

(2)绿洲之美 在浩瀚的沙漠里,也有人间天堂,那就是绿洲。绿洲是地下水出露或溪流灌注的地方。它是沙漠地区人们经济活动的中心。流水淙淙,林木苍郁,景色旖旎。从高空鸟瞰,犹如沙海中的绿色岛屿。

(3)风雕之美 沙漠中的风,会把碎石、沙子和尘土吹走,留下的岩石裸露的地表,这里便成为岩漠。岩漠又称石漠。岩漠中常常见到各种造型独特的地貌形态,“鬼斧神工”般的技艺,千姿百态的奇异景象。风是大自然的“雕琢艺术家”,将大漠创造得如此精美。人们把这些造型景象称为“风雕”。大漠中的风力愈疾,威力愈大,它把岩石表面已经风化碎裂的碎石和沙砾吹走,从而扩大岩石中的裂纹、裂隙,加快了风化的速度。同时,风又会挟带来众多的碎石、沙子,滞留在岩石上和岩块之间的裂缝、沟槽中,对岩壁进行磨蚀,使岩块逐渐被磨削而变形。磨蚀还能随着风力的大小,风向的转换,不断地变换它的雕琢手法,雕刻出更多精奇变幻、瑰丽壮观的景致。风雕的造型有的像人,有的像兽,有的如柱,有的似花,有的雕成古代的城堡……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二)水文之美

1.海洋之美

海洋的景观是以开阔为主要内涵的美。首先,海给人的最浅层的审美印象是心胸开阔、雄浑壮阔和神秘莫测的感觉;其次,海洋的博大宽广,给人以包容一切的审美感受,人们常说的“海纳百川”也正说明海洋的包容性之美。人在审视包容性的海洋之美时,会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模仿海的宽容,而成就人的宽容,因此,海洋之美除了娱乐观赏作用外,还具有很强的审美教育作用。

(1)海洋本身之美 海洋本身之美就是变化的多元之美。海洋之美时而表现为平静温和,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时而表现为咆哮暴虐,波涛澎湃、浊浪滔天。温和时如一位出身皇族的母亲,善良大气,咆哮时像一位古代残暴的君王,抑或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随着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演绎着水的柔性和刚性。①平和静谧的海洋具有整齐一律之美,在色彩上,由近及远,焕发出富有层次感的绿与蓝的深浅变化,近处是蓝白色的透明的海水,可以看到近海的砂石甚至生物,安详、和谐;放眼望去,颜色逐渐加深,天蓝、正蓝、深蓝、蓝绿、深绿……在形象上,平静的海面也是有动感的,虽没有波涛的汹涌,但也不代表它的静止,因为海洋始终都是流动的,只不过在平静之时,它更凸现了一种有节奏的动感美,一层层均匀的波浪展开来、扩散去,一片片的细小的水纹扩散去、展开来,随着海风,有节奏地拨动大海的琴弦,演奏着舒缓的交响乐。②待到潮起潮落之日,等到海风席卷之时,海洋一改往日的平静,从一个善良温和的母亲一下变成一个不讲情面的暴君,海面的平静被翻滚跳跃的浪涛撕碎,海水的颜色被横冲直撞的巨浪搅乱,它以它无比的威力尽显着它的神威,似乎想撕碎整个世界,喊醒所有的人们,以它的蛮横和骄纵炫耀着、示威着……如果说高山峻岭呈现的是一种静态的崇高美,那么,海洋则表现出了一种动态的崇高美,是较之于山之美的崇高更能震撼人心、震惊世界的美。

(2)海域气候之美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钟爱海域风光之美了,不仅钟爱它本身的美,更喜欢海洋性气候而带来的适宜的空气、湿度、温度和阳光。所以,海洋周围常常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胜地。例如:我国最南端的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位于我国雷州半岛的南部,横卧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之上。这个“四时常花,长夏无冬”的地方,到处都是美丽的阳光、海水和沙滩。

(3)海域阳光之美 我们都熟知的“三S”旅游,即:sea——海洋、sun——阳光、sand——沙滩。“三S”旅游已成为人们度假休闲最主要的旅游审美对象。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的阳光,在海洋之滨则别有一番风韵,在蔚蓝色的海水的映衬之下,更加凸显出阳光的温暖。另外,海与光的色彩对比也别具特色:一蓝一红,一冷一暖,对比中见海上日出之生机盎然、映衬中显海上日落之余晖万种。人们可以吹着海风,沐浴着阳光,面对着大海,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免费阳光浴。

(4)海洋海滩之美 海滩可分沙滩和砾滩。我们经常见到的海滩多为沙滩,它的沙是由石英砂、玄武岩的碎屑以及珊瑚、贝壳、和有孔虫壳等等组成的。洁白的沙子被海水冲击到岸边,呈斜坡状自然地平躺在大海的身旁。例如:海南亚龙湾的沙滩,以其颜色白皙和质地松软细腻而著称。人们可以尽情地用脚、用手感受沙子的温存,可以漫步于沙滩之上、大海之畔;可以休憩于海滩边的椰棕遮阳伞下;可以趴在沙滩上观赏被冲到岸边的海洋小生物的游走;可以将整个身体埋藏于炙热的细沙中,游戏着、开心着、享受着……砾滩则是不太常见的,一般由鹅卵石组成,其美学感受以涨退潮时的声响之美为其主要特征。例如舟山群岛的第五大岛——朱家尖的乌石砾滩,由长500米,宽约30米,高5米的乌黑卵石堆积而成。每当潮起潮落,微波涌塘,奏出“乌塘潮音”,气势宏大,蔚为壮观,堪称一绝。

(5)海洋生物之美 人们在海边欣赏游憩的同时,也会深入到神秘的海洋内部,去探险、体验和观赏。海洋除了本身的形象美外,还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了众多美丽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有活泼的海洋动物、多彩的海洋植物。这些生物共同点缀着深邃的海底世界,成为动态的海洋之美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2.江河之美

江河泛指河流,是地球的血液,是重要的水源,也是交通大动脉。我们通过观赏江河,可以领略到无限的壮美和优美。在这优美和壮美的观赏与感动中又往往熔铸着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1)形态之美 江河和海洋都有着壮美和优美的一面,但江河较之于海洋的博大精深、波涛汹涌,在空间上小于海洋;在时间上慢于海洋;在力量上弱于海洋;在性质上柔于海洋。在视觉美感上也别有一番气势。从优美的意义上来看,如果说海洋静态的优美是一个皇族之女,那么,江河静态时的优美就是一个大家闺秀。虽然都是宁静和谐的审美感受,但也会存在空间上的差别。

长江,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之美以三峡江水为最。既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又有“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的秀美。谈到长江之美,我们也不会忘记《话说长江》中描绘和赞美长江的歌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歌词优美,充分展示了长江的美感。同时,旅游者也会在审视长江之美时,不自觉地受到审美经验的影响,激发无数审美联想,例如旅游者如果拥有《三国演义》影片的审美经验的话,就会不由自主地吟唱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人们习惯上喜欢把历史比作长河,的确是恰如其分的。这古老的长江之水从远古走到今天,孕育了无数的豪杰志士,而它也将继续向前,不会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黄河,古称“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中国古人因为心存对黄河的审美感和崇拜感,所以一般认为黄河来自天上的银河,事实上,黄河发源于神秘的青藏高原。黄河之美虽与长江之美并称,但从形态美上来看,黄河与长江的美学特征有着很明显的不同。黄河在人们审美经验中是混浊、浑厚、沧桑和质朴的美感。古代早有“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的诗句,也有“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谚语,都说明黄河的外在形态之美的特色。黄河因其携带大量的泥沙而显得混浊浑厚;黄河因其厚重的历史而显得沧桑质朴。它有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壮观,有着“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的静谧。黄河有着他的独特的品格,时而温柔似慈母,时而暴怒似严父,他既给我们带来了肥沃的河口三角洲,也曾无数次改道决口,犹如凶猛的黄龙,夺走了人们的家园。因此,滚滚黄河水的美又有了一种独特的悲壮之美。

(2)实用之美 江河是淡水,因此谈及江河之美,必然谈及它的实用之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多与江河有关,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恒河是四大文明古国文明的发源地。在我国,黄河、长江是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两条河流,河水的流动带来了平原,带来了物产,带来了人群,进而带来了生机。

3.湖泊之美

湖是指被陆地围起来的大片积水。湖泊可以根据水中所含矿物质、湖泊的成因等因素分成若干类型。在旅游美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湖泊的不同地貌类型分成:平原湖泊,湖面敞阔,烟波浩渺;高原湖泊,远山近水,交相辉映;山地湖泊,群山环抱,岛屿点缀,湖岸曲折;园林之内的湖泊,堤岸花木,水榭亭轩,配合得当。例如杭州的西湖,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钟爱。如果说海洋之美如皇族之女,江河之美似大家闺秀,那么,湖泊之美则是小家碧玉。湖泊之美在于幽和秀。

(1)幽之美 湖泊的水面通常是平静如画的。湖泊的幽之美在于湖水的幽深,在于湖面的幽静,在于湖水、湖面、湖岸的搭配之如此和谐、映衬得如此协调。这可以说是湖泊的静态之美。微风拂过,湖面随之荡漾,波纹徐徐地有节奏地扩散排开;湖水的幽深也随之变深变浅;湖岸的植被也因此婀娜多姿、翩翩起舞。这是湖泊的动态之美。一动一静、亦庄亦谐,却始终幽雅娴静。

(2)秀之美 湖泊由于构造和成因的影响,体量比之于海洋、江河较小,这也是湖泊具有“秀”的美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堤岸的杨柳依依、青翠欲滴;湖底的水草飘摇、柔情万种;湖面的荷叶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姿。这杨柳、这水草、这荷叶将湖水映衬得袅娜秀丽,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浑然天成。

4.泉水之美

泉水是地下水自然露出地表的一种景观。它生生不息,经久不衰,显示出大自然的蓬勃朝气。泉水是自然风景中最富有生气的景观。

(1)形态之美 泉水的水质是纯净清冽的。在视觉上,其水质清澈透明,能使人充分地感受到自然美中的生态之美;在触觉上,因为泉水流经地下岩石,含有无机盐矿物质,表面张力强,比重大,所以与皮肤接触后会使人感到分外的柔滑和清凉。掬一捧清泉入口,甘甜无比,可以尽享泉水的味觉之美。由于泉水的水质、水温和出露状态存在差异,所以泉水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形态:或喷涌飞起,如雪似玉;或泉源上涌,水涌如轮;或池底泛泡,串串珍珠;或定时喷涌,准时间歇;或涌随声响,大声大涌,小声小涌。但是,水流无论急缓,无论快慢,都会随着山形流淌,顺着地势前行,潺潺淙淙,袅袅娜娜,宛如山中一妙龄仙女,羞涩、柔美、轻盈、灵异。例如济南的趵突泉,自地下石灰质熔岩构造的地下水层向上涌,三窟并发,浪花四溅,泉水喷射产生跳跃之感,状如三堆白雪。

(2)声响之美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坐听清泉泻,何须丝竹音”,古代诗人早就钟爱泉水的声响之美,曾有古人把泉声比作音乐,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现代人也有描绘泉水声响的诗篇和歌曲。泉声有高有低,犹如玉箫声声,婉转悠扬;好像滑落玉盘中的散珠华美动人;仿佛细雨潇潇散落,冰弦低语。除了秀雅清脆的声音,泉水的声响之美也有相对壮美一些的,例如黑虎泉,源出于悬崖下凹洞裂隙之中,水流经过三石虎头喷出,量多水急,水声喧哗,很有“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的气势。

(3)实用之美 矿泉是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气体的泉水;温泉是具有较高的水温,能影响人体生理作用的泉水,一般指的是水温在34度以上的矿泉。在我国,一些具有旅游价值的矿泉和温泉被开发成旅游休闲、度假和疗养的胜地,供人们美容、美体、治病和强身之用。泉水是自然界里的活水,沐浴泉水可以使人恢复体力、神清气爽。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舍拉尔把沐浴的感觉称之为恢复活力的梦境。人们对泉水实用之美的认可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早就有沐浴温泉的传统。现代的沐浴温泉不仅仅是时尚的象征,也是人类的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现代休闲度假旅游中的温泉旅游深受广大旅游者的喜爱,人们亲身体验温泉之美,不仅得到生理的快感,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5.瀑布之美

瀑布是从河床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形成瀑布的原因很多:地质运动、火山运动以及腐蚀等。决定瀑布大小的因素是水量和落差。瀑布可分为:常年性瀑布、间歇性瀑布。

(1)形态之美 瀑布的审美特征首先就体现在由于天然落差而形成的“势”上:或一泻千里、奔流直下;或时隐时现、从容不迫;或气势磅礴、开阔雄壮。瀑布有溪流、跌水和深潭三个部分组成,因此,要想看到瀑布的全貌,须由远及近、从高到低,在动态变化中把握它的形态,方能得到瀑布的美感。旅游者在对瀑布的欣赏过程中既有优美的体验,又有壮美的感受,审美情感不断随之变化。例如庐山的三叠泉瀑布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一个以优美为美学风格,一个以壮美为美学特征。

(2)色彩之美 瀑布的色彩之美是岩石和阳光对水体进行反射和折射的结果。一般的瀑布,水清色纯,淡如素绢,与周围的青山交相映衬,碧绿流畅。岩石的颜色丰富的地方,瀑布的颜色也自然丰富多彩。例如江西玉山县的三清山,拥有多处彩瀑:二桥墩红色瀑布,水从朱红色岩壁流下,把瀑布映成朱红色,似红锦高悬;川桥双色瀑布从鸳鸯泉流出,一红一白泾渭分明,相映成趣。再如九寨沟中的瀑布,每当夏秋时节,瀑布被周围山花的五颜六色衬托得烂漫多彩。

(三)生物之美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将中国生物分为五个学科部分:植物、动物、微生物、淡水生物、海洋生物。在旅游美学中,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只需将其分成植物之美和动物之美,从而来研究其所包含的美学内涵。

1.生态之美

植物中的树木森林,是绿色的“水体”。它可以防风固沙,像一个巨大的绿色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氧气,不断吸收着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净化着空气,调节大气,维系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生态的平衡是自然美中的和谐之美,是美中之美,是美的极致。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态与美的结合点,生态美学随之兴起。自然的植物之美,是生态之美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它提供给人们生态的审美感受、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情趣、提高人的生态审美敏感性,从而提高人的生态审美能力。植物对人类的环境和人体起到一定卫生保健作用,早就被广泛地重视起来。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开发了森林浴旅游,让旅游者到森林中去感受绿野仙踪、去领略天然氧吧,以满足旅游者恢复体力和愉悦身心的需求。生物的生命之美也是生态之美的一部分,它有着与人类共同的生命节拍,人们欣赏它的同时,可以从中进行自我观照。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拥有生命之美。有了生命之美,自然景观才可以焕发出动人的色彩。

2.比德之美

中国人在欣赏生物之美时,还会对自然进行“比德”式的观照,例如人们对花鸟的欣赏,不仅注重其形式美,更重视其“品格”美。即把自然万物都“人格化”,花有花品,竹有竹品,鸟有鸟品。中国古人早为很多植物确定了品格,例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竹、兰、菊为“四君子”;菊、兰、水仙、菖蒲为“花中四雅”;蔷薇、玫瑰、月季为“园中三杰”等等。

3.颜色之美

自然界植物,可谓五彩斑斓、七彩变幻。它将自然界打扮得多彩多姿;它把春夏秋冬装点得如此多情。春天,人们都熟知它是绿色的,同时春天也会有初春、仲春和晚春的色彩差别:“不觉春风换柳条”,“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一片新绿,清嫩欲滴;“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的仲春,郁郁葱葱,鲜花点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晚春,苍翠如墨,繁花似锦。“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的夏天、“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秋天、“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的冬天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同样的植物,由于气候、环境和时间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桃花,“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的牡丹,都是万朵花开、万种颜色。沐浴大自然的色彩阳光,我们会不禁赞叹,不禁感慨:世间色彩并非七色,而是百色、千色、万色。

4.造景之美

植物在旅游景区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它以特有的色彩、形态、芬芳构成了山水的肌肤,景区的容貌。有了植物之美,山才更青,水才更秀。因此,植物不仅成就了自身之美,而且还参与到其他自然景观中,起到重要的点缀作用。

(四)气象之美

1.雨之美

雨可以根据它的大小分为:大雨、小雨。大雨,可以观赏它的一泻倾盆的气势,有一种壮观之美;小雨,可以观赏它的温情柔美的姿态,有一种秀雅之美。无论古人今人皆有诸多喜雨之人,他们或吟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爽利,或吟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新,或低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浪漫。无论是雨中垂钓,还是雨中漫步都是一种温馨的享受。

(1)朦胧之美 “云归忽带雨几点”,有时雨后会给万物罩上朦胧的水雾,如烟似雾。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平时观赏则只见建筑物和湖水的和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每当细雨过时,烟雨楼的周围和湖面都升腾起朦胧的水雾,给人一种缥缈和神秘的美感。

(2)移情之美 雨丝也同样会唤起人们的诸多情思。有人见雨则喜,有人见雨则忧。旅游者的心情或欣喜、或悲伤,观赏中便会不由自主地把心情加在雨上。“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欣喜;“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是狂喜;“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是孤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悲痛;“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是惆怅;“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是忧伤。

(3)声响之美 哗哗啦啦的大雨,声音急促,淅淅沥沥的小雨,如醉如痴。雨声无论大小,都是一首有特色的乐曲:小雨如二胡独奏,中雨似琵琶合奏,大雨似万乐齐鸣。“竹声随雨至,花影送晴来”,雨后的一切,清新明丽。雨声、竹声、风声……夹杂在一起更是别有风致。

2.云之美

云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后,形成极细小的冰晶或水滴,浮游在天空中的,用眼睛可以看得见的集合体。云之美在于它的变化之美和意境之美。或孤云自闲,或浓云滚滚,或幻作彩霞……云的状态聚散不一,“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聚而为气”,于是,形成浮云、朵状云、片状云、条状云和鱼鳞云。云的变幻多端足以唤起人们许多审美想象和联想,幻化出不同的意境。云之美往往让人想起蓬莱仙境、道家清静自然的意境。

3.雾之美

雾是由降温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形成。雾之状态:“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在旅游审美景观中,云和雾往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塑造着朦胧的意境之美。例如以云雾而天下闻名的黄山,浮云缥缈,雾气蒙蒙,犹如披上了一袭轻纱,朦胧空灵,尤其是大雨过后,黄山仿佛刚出浴的美女,脉脉含情,清丽可爱,超凡脱俗。

4.霞之美

霞是日月斜射天空中,由于空气层的散射作用而使天空的云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自然现象。另外,当阳光穿过云雾时,会折射出缤纷的霞光,也甚为美丽。朝霞如火、晚霞似丹。霞与周围景物相结合,又可以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境。

5.冰雪之美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国的北方冰雪种类甚多。有屋檐下的冰锥之美、有门窗上的霜画之美、有枝头的雾凇之美。冰锥坚硬而细长,如玉柱,似银笋;霜画浓淡相宜、变幻多姿,有的如山峦层层叠叠,有的似怪石犬牙交错,有的像大树,枝繁叶茂,有的是小草,柔弱临风……任你想象揣摩,驰骋神思;雾凇,俗名树挂,是寒冷的天气里雾凝在树木的枝叶上或电线上而成的白色松散的冰晶。真有“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景象。老松变成了鹤发银须的仙翁,垂柳变成素衣裹纱的淑女。

6.旭日、夕阳之美

在旅游审美中,海边或名山中“日出”和“日落”都会产生一些胜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是旭日之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夕阳之态。旭日是希望之光,生机勃勃。海上日出气势磅礴、大气天成,可谓壮观;山中日出耀眼夺目、神奇壮丽。夕阳是成熟之光,浑厚凝重。水上夕阳,宁静而惆怅;山中夕阳,萧瑟而淡远。旭日和夕阳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在周围自然的衬托下,千变万化,更具风致。

7.佛光之美

如峨眉山的“圣火”“佛光”。佛光是山岳中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太阳自观赏者的身后,将人影投射到观赏者前面的云彩上,云彩中的细水、冰晶和水滴形成独特的圆圈形彩虹,人正好在其中,于是在人的身体周围形成一个漂亮的七彩光环,神秘莫测。我国的庐山、峨眉山、泰山和黄山都是观赏佛光的胜地。由于山岳的具体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佛光”出现的次数和美丽的程度也就有所不同。“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总体来讲,佛光的美学特征是神秘莫测、壮观绮丽的。例如峨眉山金顶的佛光,在峨眉山的舍身崖,拥有阳光、地形和云海的多种环境因素,每五天左右出现一次,时间在午后的3:00~4:00之间。出现之时,圆形光环笼罩人身,七彩亮丽。

8.海市蜃楼之美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沿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常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的海市蜃楼,近地面层在强逆温时空气密度随高度减小,远方地平线处的楼宇等的光线经折射进入观测者眼帘,便出现蜃景。海市蜃楼的美学特征是:神秘莫测、奇幻无穷。例如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海上好像出现一个海滨小城,有高楼大厦、各式民居、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甚至连期间行走的人流都清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小时后,“画面”开始渐渐转淡,在海风中慢慢飘散,直至完全消失。

【小讨论】

选择一处较近的自然风光,进行实地观赏,浅谈各自的审美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