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沙湾断裂带特征及其活动性

沙湾断裂带特征及其活动性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沙湾断裂的组成、分布及活动性等特征,前人曾做过一些工作,包括重点区地面调查和隐伏区探测等,取得了一些进展。沙湾断裂露头较少,大部分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沙湾断裂带对于广州、佛山地区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分析,查明其空间分布、演化历史及近代活动性和活动趋势,不但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更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沙湾断裂带特征及其活动性_珠江三角洲北西向

沙湾断裂的组成、分布及活动性等特征,前人曾做过一些工作,包括重点区地面调查和隐伏区探测等,取得了一些进展。沙湾断裂露头较少,大部分隐伏于第四系之下。沙湾断裂隐伏区探测工作,主要由广东省地质局在广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取得,主要以浅层地震探测、测氡化探及钻孔探测等(广东省地质调查院,2007)。

已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沙湾断裂北起花都白坭,向南经官窖、松岗、大沥、顺德平洲、陈村至番禺沙湾,沿洪奇沥水道没入伶仃洋,总体走向320°,倾向南西,倾角大约50°~80°。这条断裂带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深浅不同的断续色带、断裂两侧颜色差异、山体切割、河流肘状和角状拐弯等影像特征(佛山地质局,2007)。航磁ΔT系列图对该断裂有很好的反映,在其上延10km、20km、30km图上反映都很清楚,浓黑影带自花都西北侧,经广州、番禺西侧、中山东北侧往南西方向可直延至担杆列岛西侧,据推测,本断裂深可及20km以上(任镇寰等,2007)(图4-1)。

图4-1 珠江三角洲航磁ΔT上延10km一阶方向导数灰度图(45°),F16为沙湾断裂

该断裂穿行于晚古生代—新生代地层,地层中发育一系列同方向的断裂和褶皱,还错断了新华夏系和纬向构造,控制了三水白垩纪—古近纪盆地的东侧边界。晚第四纪以来,断裂呈正断平移方式活动(黄玉昆等,1983)。张虎男等认为(1994),“北西向断裂活动的强度相差较大,在其影响带内的花岗斑岩,几乎没有应力作用的迹象。而沙湾断裂构造岩的分布不仅有一定的宽度,还可细分为若干不同的岩性-变形带”,所以可推断其经过了多期活动,活动性较强。据宋方敏等(2003)对沙湾断裂的两盘4个可对比钻孔的相对高度及测年计算得出,自晚更新世以来,两盘相对位移速率为0.34~0.39mm/a,判定其为弱活动性构造。但也有学者认为,沙湾断裂目前是北西向断裂中最为活动的一条断层,且这条断层与多次历史地震有关(李纯清,1998;卢帮华,2006)。

作为珠三角地区北西向一条主干断裂,沙湾断裂带因其大部都隐伏于第四纪之下,露头较少,所以对这条断裂的专题研究较少。沙湾断裂带对于广州、佛山地区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分析,查明其空间分布、演化历史及近代活动性和活动趋势,不但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更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1∶50 000地表调查和深部隐伏区探测等,基本查清了其主体分布和活动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