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康社会建设不是一般意义的经济社会建设,而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关键性阶段,是到2020年为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题”与“旗帜”。1984年,邓小平确立到2000年,中国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报告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
现代性_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小康社会建设不是一般意义的经济社会建设,而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关键性阶段,是到2020年为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题”与“旗帜”。

1984年,邓小平确立到2000年,中国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21]1997年“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前者为后者创造基础。报告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22]2002年,江泽民在“十六大”文件起草组会议上明确指出: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符合邓小平关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也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同我国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吻合的。[23]2003年,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认为“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24]

三代中央集体都认识到中国小康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不是城市,而是农村,是农村的城镇化与文明化、农民的富裕化与市民化,是农业的产业化与科技化,简言之,是“三农”的现代化。1984年,邓小平指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实现小康,首在农村与农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25]1992年,江泽民在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26]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