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书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书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是原来工作的重复,也不是在原来轨道上的加速,而是要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发展,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多出精品。管理体制创新一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优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配置。要积极探索以社会资金为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制度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四是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学科发展的变化和科研载体创新的要求。
以管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靳 诺

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教育部启动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确定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高校“十五”社科发展纲要的基本要求。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已经有了好的起步: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的课题招标工作顺利完成,2004年的重大攻关课题招标工作也已部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正式开通,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启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已经启动;成立了社会科学委员会,制定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

目前,高校社会科学的科研管理工作在内容、形式、内涵和外延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大超越传统的管理范畴,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是原来工作的重复,也不是在原来轨道上的加速,而是要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发展,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多出精品。要实现这一目标、科研机制和管理创新是关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要根据工作的变化,认真研究如何抓住贯彻中央文件的大好机遇,抓住教育部党组启动“繁荣计划”的机遇,抓住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的机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大学的问题,认真思考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高校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同等重要的角度出发,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

第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积极参与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工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党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历史性任务,为高校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机遇。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要以此为契机,发挥优势,按照中央的要求,最广泛地动员起来,最有效地组织起来,参与到这项工程中去。同时,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这个大的背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考虑将其作为一级学科。这也有助于促进党的理论创新,也有助于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一是基于高校在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明显优势,通过努力尽快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理论创新体系。二是利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这一优势,在加强学科建设工作中,不仅注重构建体系,而且要加强学科培育,培育新的学科和新的增长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三是高校要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和学科建设方面,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凝练学科方向,使学科建设落到实处。

第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在队伍建设中要强调三个问题。一是摆正位置。中央关于“四个同等重要”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与自然科学队伍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部党组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建设纳入长江学者建设计划中。二是队伍建设要有一个体系。要从三个层次上规划,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成出成果、出人才的双重任务,通过深化改革,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机制。教育部目前已将队伍与人才的工作整合起来,形成了三个层次的人才奖励计划。第一个层次是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能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第二个层次就是要造就一批功底扎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第三个层次就是要造就一批年富力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的青年学术骨干队伍。这三个层次中第一个是培养大师的层次,第二个是培养学术带头人的层次,第三个是培养学术骨干的层次。三是提高和培养这支队伍,锻炼这支队伍,提高他们的水平,特别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风方面的建设,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团队意识。

落实教育部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重点从三个层次组织实施。第一个层次就是着眼于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大师,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二者结合统一规划,重点是实施“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第二个层次就是着眼于培养、支持一大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重点是实施“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三个层次就是培养骨干,重点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第四,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制度创新、研究机构建设(基地建设),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及评价方式等。管理体制创新一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优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二是要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在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新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认真总结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经验,把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作为抓手和龙头,探索和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创新。三是积极探索并建立新型的用人制度,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积极探索以社会资金为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制度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这是推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四是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学科发展的变化和科研载体创新的要求。形成新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价机制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在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上有所进展的重要内容。

第五,从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两方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的优势,以此作为应用研究的坚实基础。其次,要为国家经济社会服务提供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咨政服务。最后,不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要加强协作,形成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联合攻关,强化协同攻关意识。这在去年的重大攻关课题的招标工作中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的任务和高校具有的学科优势看,我们还要在创新方面发挥高校的优势,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研究,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要认真研究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当前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一些重要国际形势。要不断增强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研究学科前沿问题和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创新能力。

第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和育人结合起来。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体现文明的交叉融合,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加强高校的课程建设,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一要加强学科建设,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一步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在必修课、哲学社会科学、各门专业课的建设中融合育人的精神。

要完成上述工作任务,就必须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在组织上,教育部党组带头做到组织落实,成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提出要全面统筹规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各地及各高校大多成立了类似的领导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保证。在投入上,要确保真正能够支配并且切实到位的资金。要加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发挥专家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中的监督、建议和咨询作用。教育部专门成立社科委,作为科学决策的咨询机构。这本身就体现了教育部对科学管理的态度。希望通过专家的参与,我们的工作决策能够建立在科学的层面上。

(《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1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