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化市场与环境污染述评

全球化市场与环境污染述评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幸的是,随着跨国资本的广泛流动,他们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也达到了更加严重的程度,所以,全球化与当今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存,这绝非偶然。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高消耗必然产生大量垃圾和危险废物,带来高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高破坏。
全球化市场与环境污染述评_环境人类学

第二节 全球化市场与环境污染述评

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建立,欧洲一些兴起的国家就利用暴力手段,扩张市场,破坏环境,获取暴利。恩格斯曾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这些弊端。恩格斯说:“在西欧现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这一点表现得最为充分。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一个一个的资本家所能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为了揭示事情的真相,恩格斯列举了一个实例:“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木灰作为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肥料足够用一个世代时,他们怎么会关心到,以后热带的大雨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呢?”[20]资本主义制度崇尚唯利是图,这个弊端完全暴露无遗。

21世纪,全球经济加速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国家原有的疆界被各地经济的联合所打破。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如同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推进了世界经济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使资本扩张过程发展到新形态。不幸的是,随着跨国资本的广泛流动,他们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也达到了更加严重的程度,所以,全球化与当今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存,这绝非偶然。

一、利用世界市场高消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赖高消耗来维系运作,大量地、无节制地消耗宝贵的自然资源。英国新经济基金会(The New Economics Foundation)是一家独立的智囊机构,2007年12月,该基金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表述,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那样利用世界市场大量消耗资源,需要5.3个地球才能承担全人类的消耗量;如果像法国和英国的消费水平,则需要3.1个地球;像西班牙需要3个地球;像德国为2.5个;像日本是2.4个;像中国则为0.9个。2010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出访澳大利亚前接受澳大利亚记者采访时,不打自招地承认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奥巴马说,如果10多亿中国人也过上与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能源消耗的数字是,中国的能源消耗只是美国的1/5,欧盟的1/3。如此可见,消耗资源的大国不是人口大国中国,相反,是美国等西方国家[21]。高消耗必然产生大量垃圾和危险废物,带来高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高破坏。于是,一些工业化国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其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自己处理电子垃圾的成本是将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10倍。

二、转移危险废物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Association,IEPOA)是得到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先生大力支持的国际组织,依据这个组织的测算,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垃圾有100多亿吨,其中2/3以上产生于工业发达国家,目前这些废料只有极少一部分能回收利用。美国是世界上产出垃圾最多的国家,一年产出生活垃圾2亿多吨,工业垃圾22亿多吨,年人均产出约800公斤垃圾。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危险废料输出国,每年要向境外倾倒200多万吨危险废料。据报道,美国有400条船专门运输有毒垃圾。另据统计,德国每年产生电子垃圾180万吨,法国为150万吨;日本每年废弃家电1800万台。西方国家是产生垃圾和危险废物大国,而且这些废物大部分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世界绿色和平组织(The Green-Peace Organization of the World)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工业发达国家正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早在1989年就召开会议,主持制定了《关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和处置的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简称《巴塞尔公约》(Basel Convention),这份公约被制定的起因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肆无忌惮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巴塞尔公约》规定,“禁止以循环再生产的名义出口包括电脑在内的电子及电器零件等有毒垃圾”。1995年9月22日,100多个国家又开会通过了《巴塞尔公约修正案》,其明确规定,发达国家1997年底以前停止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用于回收利用的危险废物。但是,作为最大的电子垃圾及废物出口国的美国却拒绝在《巴塞尔公约》上签字,因而使得从该国输出的电子废料均属合法性质。美国“巴塞尔行动网络”(Basel Action Network,BAN)是一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负责人吉姆·帕基特说:“我们在保护自己的环境,却污染了世界其他地方。”一些欧洲和日本等缔约国的有些企业在出口危险废物之时,则挂上了美国公司旗号。

据媒体透露,北美和西欧80%的废电器金属被运往尼日利亚,它们被作为垃圾焚烧。一项在尼日利亚经济首都拉各斯进行的调查表明,在2005年,每个月都有数百个装满电子物品的集装箱抵达该市,并被迅速运往当地的二手市场,其中75%是电子废料。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这些物资45%来自美国,45%来自欧洲,另外10%来自日本和以色列。由于大部分无法使用,它们被抛弃在水流或沼泽地里,慢慢污染这些水域,或是堆积在露天场所,持续数年释放着有毒气体。法国在21世纪初每年有15万吨的专业电子器材报废,其中仅有10%~15%经过回收处理。法国环境和能源控制局的工作人员说:“法国的电子垃圾年增长率在3%~5%之间。”法国每年产生的15万吨专业电子器材的报废品都被非法埋在垃圾场或秘密运往第三世界国家。法国环境和能源控制局工程师萨拉·马丁解释说:“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废料回收和再利用服务,但电子垃圾还是主要被运到了垃圾场。原因很简单,回收的利润不高。”于是,大量的电子垃圾先运到比利时港口,随后被运往亚洲[22]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有80%出口到亚洲,中国一度成为了重灾区[23]。硅谷防止有毒物质联盟(The 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SVTC)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地区的一家非政府组织,其与“巴塞尔行动网络”在2002年共同发表的一份长篇调查报告《输出危害:流向亚洲的高科技垃圾》中表述说,美国国内常年收集的电子废物50%~80%没有在本国回收处理,而是被迅速地装上货船运往亚洲,其中90%则运到了中国[24]。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美联社)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通讯社。2007年11月18日,美联社发表了两篇文章,题目分别为:《美国向海外出口电子垃圾》和《中国战胜不了电子垃圾噩梦》。文章披露,据估计,全球每年产生的2000万~5000万吨电子垃圾中,有70%倾倒在中国,剩下的流向印度和非洲国家,美国是其中的倾倒大户。该文发表不久,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媒体刊载了一则报道,作了佐证:“在2007年的头九个月,香港当局共遣返185个电子垃圾集装箱,其中有20个来自美国。”这年,印度媒体也惊叹:“孟买被电子废物噎住了!”媒体还说:“德里就要成为全球电子垃圾的首都了”。根据印度环境保护组织的调查,粗略估计,光德里每年处理的电子垃圾就达1万吨。《印度时报》报道说,廉价劳动力、粗糙且危险的回收方法、低投入、进口无限制,这些使得印度成为发达国家倾倒电子垃圾的理想地点。

对资本主义唯利是图、以邻为壑的做法,马克思曾经尖锐地予以揭露与批判:“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5]美国一些公司损人利己,这种做法同样遭到了国内有识之士的谴责。2007年11月18日,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今日美国报》(USA Today)网站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指责说:“美国给电子废品的毒交易加油”,该报道还配发了名为“技术的阴暗面”的图表。许多美国民众在新闻网站上留言,谴责美国出口电子垃圾。《今日美国报》网站上的一篇留言声明:“这是资本主义罪恶的又一例证。我们还需要再给第三世界国家一个憎恨我们的理由吗?”[26]无数事实说明,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在污染发展中国家,是他们在污染整个世界。

三、转移高污染企业

一些工业化国家还向他国转移高污染企业,而且疏于经营管理,导致出现严重的污染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建立的一家农药厂发生事故,原因是,该厂管理混乱,生产中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有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爆炸外泄,大约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袭击了博帕尔市区。这起污染事件造成近两万人死亡,20多万人受害,约5万人失明,数千头牲畜被毒死,受害面积40平方千米。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的工厂与设在美国本土西弗吉尼亚的工厂在环境安全的维护措施方面采取的是“双重标准”,美国本土的这类工厂都设有先进的电脑报警装置,并大都远离人口稠密区。相反,博帕尔农药厂只是建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周围却居住有成千上万的居民[27]。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典型恶果。

另据媒体报道,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已将60%以上的高污染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国家。同时美国也将39%以上的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进入21世纪,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依然出现。2004年9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美国一家企业在印度尼西亚人为制造的一起严重污染事件。美国纽蒙特矿业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有一处金矿,该公司人为地向附近海滩倾倒含有砷和汞的垃圾,导致附近居民肺部和皮肤感染孕妇生怪胎,还毒死了大批鱼类。当地居民提出赔偿要求。但是,这家公司管理人员却诡辩说,居民生病是由于“卫生和营养太差。”美国视秘鲁为后院,表示关系亲密,但是,美国企业照样污染秘鲁。美国多朗·圣路易斯铝厂在秘鲁拉奥罗亚小镇开设了一家冶炼厂,该厂的生产造成小镇空气中砷含量超标85倍、镉超标41倍、铅超标13倍,当地的水源也遭到了破坏。污染直接威胁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命。2007年,拉奥罗亚小镇居民出生的婴儿中有93名在出生后不到12小时就死去。

四、“污染天堂”假说评析

20世纪70年代,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化工企业将生产中容易产生污染的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以逃避管理。据此,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产生了一个流派,提出了一个“污染天堂”(Polution Haven)的假说,力图证明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28]。该理论假说有两层含义:第一,发达国家制定环境标准非常严格,迫使本国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资,于是,在降低成本的经济规律支配之下,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自然就向海外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转移[29]。第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宽松和环境标准低,他们借此吸引外国高污染企业投资,以便维持本国经济的增长[30]。在国际多边谈判中,这一“污染天堂”观点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的理论依据[31]。一个典型的事例发生在北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进行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之时,美国和加拿大特别关注并且抨击墨西哥的环境规制松懈问题,三国为此还签署了《北美环境合作协定》,以此作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一份附属协定[32]。从道义上,这种“污染天堂”战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环保组织的大力抵制,因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丑恶现象。尽管污染天堂的假说很难验证,可是,污染天堂的庇护效应的确在一些特定部门显现出来,他们是钢铁、非铁金属、化工、纸浆和造纸以及金属矿业。因此,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需认真学习国际流行的经济学理论,加强环境保护,杜绝“污染天堂”,建设美好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