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污染物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致突变作用。现已公认,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与致癌之间有着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对环境污染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是对该污染物致癌作用初步定性的重要步骤。对比城市和乡村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气污染的致癌危害。此外,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如三卤代甲烷等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性,使人们产生了对加氯消毒后的饮水致突变及致癌性危害的忧虑。

二、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疾病谱和死因构成的顺位有了较明显的变化。过去以急性传染病死亡占首位,已转变为以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为死因顺序前3位。肿瘤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自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发现伦敦烟囱清扫工人阴囊癌的发生与烟尘在阴囊部位沉积有关以来,研究已证实了煤烟中的煤焦油的致癌性。从20世纪中期开始,化学性致癌物在环境中的存在、环境污染与癌症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致突变与致癌效应

环境污染物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致突变作用。引起生物体发生致突变作用的物质,称为致突变物。致突变作用的靶细胞为体细胞时,只影响接触的个体发生各种病变(肿瘤、畸胎、生育障碍等);当生殖细胞发生突变时,所致后果则会遗传到后代。

现已公认,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与致癌之间有着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对环境污染物进行致突变性检测,是对该污染物致癌作用初步定性的重要步骤。

(二)空气污染与肺癌

大气污染在城市和乡村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对比城市和乡村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气污染的致癌危害。例如,上海市1973~1975年肺癌病死率分析表明,市中心区肺癌病死率最高,为27.26/10万;郊区次之,为14.27/10万;农村最低,为8.5/10万,市中心区向外围逐渐递减。又如,我国1973~1975年全国肿瘤死亡情况调查结果为,云南省宣威县被发现为我国肺癌高发区。经检测,肺癌病死率与宣威居民生活燃料(煤)对室内空气污染有密切联系。该地区居民室内空气中苯并(a)芘(BaP)浓度高,最高达626μg/100m3,超过我国大气卫生标准值6 000多倍。

(三)水污染与肿瘤

水污染与人群膀胱癌、肝癌等发生的关系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人们注意到水体受有机化学污染日趋严重以来,全世界在水中检测出的有机化学污染物共约2 221种,美国环保局从自来水中检出约765种,其中20种确证为致癌物,26种为可疑致癌物。此外,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如三卤代甲烷等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性,使人们产生了对加氯消毒后的饮水致突变及致癌性危害的忧虑。

在我国,人们对上海黄浦江水突变性与肿瘤关系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饮用以黄浦江上游、中游、下游河段为水源的自来水的男性居民胃癌、肝癌标化病死率呈梯度变化,与水质致突变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又如,我国江苏省某肝癌高发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河北口岸,该居住地居民多以饮用水质很差的宅沟水和泯沟水为主,当地也存在河水和井水,水质状况比泯沟、宅沟好。经调查,发现饮用不同水源的村民,肝癌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