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农业环境问题的对策分析

中国农业环境问题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明确一些传统中滞后的农耕方式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特点的教育,普及事故紧急救援和处理的知识与技能。
中国农业环境问题的对策分析_环境人类学

第四节 中国农业环境问题的对策分析

农业生产环境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是涉及亿万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情。因而,必须保证农业生产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将这类工作排到一切工作的首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坚强有力的方针对策去解决问题。

一、建立促进绿色经济的新型农村合作机制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的态势使得零散式的农业经营模式与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呼唤着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用新式组织去引导农民从事绿色生产

必须立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责任制的基础,建立新型的农村生产合作机制,由此去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绿色经济。因为,高新科技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组合式的复杂系统,单个农民很难成功地实施绿色农产品产销作业。但是,新型的生产合作组织是连接单个农户与营销市场的枢纽,该体系的建立可以形成“绿色生产技术和要素供应商—农业合作组织—绿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市场”的行业链条。充分发挥这类合作组织的桥梁作用,既可以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又可以打开绿色农产品销售的通路。

(二)建立新的聚集化的乡镇社区格局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年~)是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于1991年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阐述了著名的“聚集规模效益”理论。其主要的理念是,必须将各种经济要素集中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32]。国内外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地方成效明显。要借鉴海外先进理论,以城乡科学统筹、资源综合利用为手段,建立新的工业企业与农业组织聚集化的乡镇社区,把具备规模生产农产品公司和企业集合起来,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二、推进行政管理部门机制与监管双重改革

环保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纵容企业乃至一些行政部门破坏环境,无视发展质量的深层原因,这就要求政府管理体系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一)建立全面衡量行政管理效益的考核机制

设置科学的考核方式,是对政府部门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鞭策手段。为此,需要按照一套科学标准,将政府部门管辖地区的环境污染指数、相关环保政策的出台及其实施的有效性等指标纳入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中,通过对比同一时间段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环保质量的变化,来衡量政府职员一定时期内的绩效成果,并以此为由对其进行能力的综合评判。

(二)促进合理的环保监管组织结构合理化

必须重组新型的监管机构,促进环保管理组织结构更加富有条理性。因为,考核标准的改进只是督促、激励政府部门重视农业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但是只有这样远远不够,中国农村地区“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机构设置也必须改革。要加强农村环保机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指派专人专职负责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分职分责,职责互补,避免重叠和管辖盲点,从而提高绿色农业生产推广效率。

三、大力加强“绿色扶持”投入

近年来,各国陆续开始将农业补贴与环境保护挂钩。例如,2005年,欧盟各国就农业政策改革达成一致意见,废除了原有的补贴与产量挂钩的补助标准法,实行补贴与环保和食品安全等标准联动的方法。同年,英国也开始对农民的环保型经营模式给予补贴。投入更多的“绿色扶持”资金,这已成为全球各国普遍采用的激励措施之一。

要学习借鉴海外先进经验,在中国也建立多种类型的绿色生产基金,将农业补贴同环保指标挂钩,补助从事绿色农业的农户。此外,要对不符合基本农业生产环保要求的企业和农户实施适当的罚款,用“倒逼机制”推动绿色生产。补助和罚款双管齐下,直接和间接同时激励,目标是保证产生效益。

四、加强对农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

文化素质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生态环境意识比较淡薄。由此,一些乡村人员对农业污染源头及其危害程度不甚了解。这种滞后的社会现象,必须尽快加以转变。

(一)大力普及绿色农业理念与传授处理污染事故的技能

尽管绿色农业已不是新鲜词汇,但很多农户并不真正了解其具体含义,传统的掠夺式发展理念仍被遵循。为此,要在农村地区广泛宣传绿色农业理念,宣扬新型生产、生活方式,宣讲要对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的观念,引导农村居民自觉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同时,明确一些传统中滞后的农耕方式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特点的教育,普及事故紧急救援和处理的知识与技能。

(二)建立交流渠道畅通的信息公开制度

西部民族地区的一些地方迄今为止依然是信息闭塞,这使得那里的农户和企业无法获取最新的指导理念和新型农科技术。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式,加快乡村牧区的信息传递,加强信息的透明性。要积极组织相关政府、企业和农户进行学习,讲授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的方法,以便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学习,提出可行性方案,建立起适宜乡村特点的农业环境污染预防监测机制。

五、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农科技术的推广

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以及新型农科技术推广不足,这是农业污染的主要原因。因而,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采用政府投入与多渠道筹集的方式,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农村农业污染严重,其明显的缘由是基础设施简陋,导致信息闭塞、教育不足,又导致了农村居民一些传统中的滞后生产生活代代沿袭,缺乏打破这些传统的外界力量。人的意识由物质基础所决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能较为容易地提高思想认识。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国的农科成果转化率并不高,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新技术投入成本大且存在着很高比例的经济效益的未知性。建立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全面推行“谁投资,谁受益”机制,真正做到按股份分红利,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概括地讲,只有全面推动农业生产生活从一些传统中的滞后方式向现代化方式转变,才能做到保护环境,发展生产。

学习思考题

1.原始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传统农业的精髓是什么?如何理解?

3.现代农业的内涵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4.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污染现象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对人类环境造成危害的?

5.农业活动造成人类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6.针对本章所提及的污染原因,如何缓解污染的态势?根据自己的所知所想提出更多的合理性建议。

【注释】

[1]编写组:《舞阳贾湖(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张震:《贾湖遗址墓葬初步研究——试析贾湖的社会分工与分化》,《华夏考古》,2009年第2期。

[2]彭世奖:《从中国农业发展史来看未来农业与环境》,《中国农史》,2000年第3期,第13页。

[3]宋兆麟:《河姆渡遗址出土骨耜的研究》,《考古》,1979年第2期;汪宁生:《河姆渡文化的“骨耜”及相关问题》,《东南文化》,1991年第1期。

[4]张之恒:《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第69页。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885页。

[6]徐世宏、郎宁、李如平等:《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鸭生态技术研究》,《杂交水稻》,2005年第4期。

[7]彭世奖:《从中国农业发展史来看未来农业与环境》,《中国农史》,2000年第3期,第14页。

[8]向平安、黄璜、黄梅等:《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第5期。

[9]国务院:《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2〕4号),北京,2012年1月13日。

[10]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

[11]刘宝存、赵同科主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第4页。

[12]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本报记者冯华、本报编辑刘畅:《农药残留没那么可怕(政策聚焦)》,《人民日报》,2012年6月11日。

[13]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9月。

[14]环境保护部:《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北京,2010年12月。

[15]《烟台红富士套违禁药袋长大退菌特福美胂被禁止使用》,《大连晚报》,2012年6月12日。

[16][美]蕾切尔·卡森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

[17]中国行业报告研究中心:《2012~2016年中国塑料薄膜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战略研究报告》,2012年5月,http://www.reportrc.com.

[18]中国行业报告研究中心:《2012~2016年中国塑料薄膜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战略研究报告》,2012年5月,http://www.reportrc.com.

[19]季学用:《农村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低的思考与建议》,《新农村》,2011年第13期。

[20]《7颗卫星昼夜巡逻监控成都地区秸秆燃烧》,《华西都市报》,2012年5月15日。

[21]罗延龄、倪燕:《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环境科学导刊》,2012年第29期。

[22]陈广林:《禽畜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综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第22期。

[23]卫生部:《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我国首次对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新闻发布会,北京,2008年2月18日。

[24]杜通平:《农民生活方式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思路》,《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3期,第98页。

[25]王浩、毛竹:《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和应急监测》,《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年第7期。

[26]资料来源:福建省环境保护厅通报,福州,2010年7月12日。——著者注

[2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结案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9〕68号),北京,2009年4月3日。

[28]Rhett A.Butler:《亚马逊雨林的采伐/巴西的森林采伐》,2008年8月3日。引自网站http://cn.mongabay.com/news/2008/2008_0803-amazon.html.

[29]陈瑶、刘蓉蓉:《金融危机引发西方反思制度弊端寻“救赎”途径》,《经济参考报》,2012年1月12日。

[30]马闯、焦莹:《水利部部长: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中国广播网,2012年4月25日,http://www.cnr.cn.

[31]贾蕊、陆迁、何学松:《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年第8期,第32页。

[32][美]保罗·R·克鲁格曼等著,黄卫平等译:《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