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利益协调的准则

生态利益协调的准则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利益协调的准则是指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按照生态利益协调的准则,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以生产为活动中心的,人类生产存在着两类形式,即存在性生产和发展性生产。因此,处理好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要控制人口生产,减少人口增幅,并进一步减少人口总量。因此,人类在利用原生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考虑自然资源的再生问题。

二、生态利益协调的准则

生态利益协调的准则是指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五个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和对立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存在着相互转化和统一的关系,这五个方面关系协调得好,就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经济发展中降低物耗、能耗,减轻污染物排放,实行废料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原料的深层次加工,并且增加消费品的品种和数量,就能够同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人口的再生产过程中,如果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数量的控制以及提高人的社会文明水平,就能够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随着劳动力智能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经济效益,也能随着人口数量的控制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如果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就能够给经济发展提供较充足的自然资源,给人口的再生产提供较满意的生态环境,并能够减少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按照生态利益协调的准则,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处理好存在性生产与发展性生产的关系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以生产为活动中心的,人类生产存在着两类形式,即存在性生产和发展性生产。存在性生产的目的在于维持生存和延续生命,主要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发展性生产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进步和社会文明,主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方法和技能。上述两类生产都涉及资源问题,前者所涉及的是物质资源,是以不断消耗物质资源为前提和代价的;后者所涉及的是知识资源,是以开发人力资源为体现形式的。由于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又是无限的,只有发展性生产能够不断地提供新智慧、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技能,并能有效地替代物质资源。发展性生产的速度越快,物质资源就能相应地得到节约。处理好存在性生产与发展性生产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储存比例与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储存比例之间的关系。

2.处理好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虽然不是绝对同步的,但却呈现出互为增进的关系:人口生产的增长,必然导致物质资源需求力度的增大和物质资源耗用量的增加;物质生产力的提高,同样也会增大物质资源需求的力度和增加物质资源耗用量。所以,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扩大的必然结果,是物质资源的日益稀少和紧缺。由于物质生产的加速是由人口生产刺激的,通过运用科学技术虽然可以降低人均物质资源耗用量,但新增人口对物质资源的需求量则是刚性的,无度的人口生产必然走向对代际资源的超前运用与消耗,这对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处理好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要控制人口生产,减少人口增幅,并进一步减少人口总量。

3.处理好利用原生自然资源与再造性开发的关系

相对于人的欲望与满足程度,原生自然资源是给定的、有限的,其探明及未探明的储量会越来越少。因此,人类在利用原生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考虑自然资源的再生问题。自然资源的生长是一个生命过程,其再生需要时间的保证,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处理好利用原生自然资源与再造性开发的关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节制开发和利用原生自然资源;二是对已经开发和利用过的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三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维护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