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解读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解读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海德格尔和马克思,两人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移易的。从海德格尔多处对生产概念的评论,可以看出他敏锐地看到了马克思生产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但他对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作了近代阐释,认为生产是从黑格尔那借用过来的,仍停留在形而上学范围内,由此认为马克思改变世界乃是理论之运用。海德格尔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存在就是生产过程。

第一节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解读

海德格尔和马克思,两人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移易的。海德格尔在其著作中,虽然不多但很深刻地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了点评。海德格尔曾盛赞马克思“在体会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1]但在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理解上,海德格尔却误解了马克思,把马克思判定为一个形而上学家。而这样一种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是不能轻易打发掉的,是须认真加以对待的。因为这样一个评论关乎对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和马克思哲学全部意义的估量。[2]

海德格尔在其1969年的哲学讨论班上,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最后一条论题进行了探讨:“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海德格尔追问道:“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是否存在着真正的对立?难道对世界每一个解释不都预设是对世界的改变了吗?对世界的每一个解释不都预设了:解释是一种真正的思之事业吗?另一方面,对世界的每一个改变不都把一种理论前见预设为工具吗?”[4]“在马克思那里谈到的是哪样一种改变世界呢?是生产关系中的改变。生产在哪里具有其地位呢?在实践中。实践是通过什么被规定的呢?通过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将生产的概念塑造为对人的(通过他自身的)生产。因此马克思具有一个关于人的理论想法,一个相当确切的想法,这个想法作为基础包含在黑格尔哲学之中。”[5]由此,海德格尔作出如下判断:“如果没有黑格尔,马克思是不可能改变世界的。”[6]海德格尔还进一步推论道:“改变世界预设了世界表象之变化,而世界表象只能通过充分地解释世界才能得到。这意味着:为了提出‘改变(世界)’的要求,马克思立足于一种完全特定的解释世界,于是,这个命题就表明自己是没有根据的。这个命题引发了这样一种印象,好像它在明确反对哲学,而这个命题的第二部分已经默默预设了对哲学的需要。”[7]

从海德格尔这段解释来看,海德格尔是完全误解了马克思的生产(改变世界)。他对马克思的生产概念、改变世界进行了狭隘的理解,这种理解仍用近代形而上学的眼光打量马克思,把马克思的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置入狭隘的联系中,认为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之间并不存在对立,改变世界乃是理论之运用,是先有一个改变世界的理论框架。海德格尔一方面对马克思的“改变世界”作了近代阐释,认为马克思改变世界是以理论前见作为前提;另一方面海德格尔深刻地看到马克思的改变世界是生产关系中的改变。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洞见就是生产关系不是理性的规约,而是被人们的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人们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推动着生产不断创生新的生产关系,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由人们生产出来的。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不仅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同时还生产出生产关系,生产是创建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活动。从海德格尔多处对生产概念的评论,可以看出他敏锐地看到了马克思生产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但他对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作了近代阐释,认为生产是从黑格尔那借用过来的,仍停留在形而上学范围内,由此认为马克思改变世界乃是理论之运用。他虽把生产理解为是在实践中具有其地位,但认为实践是通过某种理论被规定的,在这种理论下,生产就是对人的(通过他自身的)生产。因此,马克思具有一个关于人的形而上学的想法。这一论题从属于理论和实践的狭隘联系中,乃是一个形而上学性质的论题。海德格尔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存在就是生产过程。这个想法是马克思从形而上学那里,从黑格尔的把生命解释为过程那里接受来的,由此认为马克思生产之实践性概念只能立足在一种源于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上。黑格尔把存在当成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只是以存在先于意识的优先地位颠倒了黑格尔的观念论,海德格尔以“生产之实践性”为核心从根本上将马克思的思想判定为形而上学和当今之思想。时隔四年之后,海德格尔提到马克思早期文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话,“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情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海德格尔认为全部马克思主义都以这个论题为依据,“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设想为:社会之社会性生产——社会生产其自身——与人作为社会存在体的自身生产。既然马克思主义这么想,它就正是当今之思想,在当今进行统治的就是人的自身生产与社会的自身生产。”[8]

我们知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哲学表达。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最后一条中提纲挈领地表达了自己哲学变革的存在论视阈。这一条既是他对以往哲学传统的彻底摒弃,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学说取向。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世界,关注现实世界和现实的人的苦难,力图改变这一统治和压制人的状况,寻求摆脱这一苦难的现实途径。马克思一生的工作可说都是在践履着“改变世界”的取向。马克思恰恰是对仅仅解释世界的哲学非常不满的,他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费尔巴哈和其他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尽管费尔巴哈使哲学由理性王国回到人的现实世界,确立感性本体论,但由于他对世界只是采取直观的态度,所以他还是一个理论家和哲学家,历史在他的视阈之外。由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可见马克思并不满足于理论之运用,这种理论之运用还是在近代理性形而上学中。从马克思整个文本可知,就是这种理论、意识也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才得以可能的,是生活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马克思的最后一条提纲挈领的语句深刻地阐明了:只有在存在中,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而不是在意识中,才能真正实现对世界的改变。这从马克思整个文本中可领会出来。

海德格尔对“人”这一概念的使用有说不完的意见,他认为马克思用“人”、“类存在”,是把人看成现成存在的,认为马克思把生产看做是人通过他自身的生产,那么马克思生产概念还是在形而上学范围内,仍没有脱离形而上学视阈。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沿用了许多近代术语,如“人本身”、“类存在”、“根本”等,但马克思赋予他们不同于近代哲学的含义。我们不能根据马克思的这些用语就判定马克思为近代哲学家,而应通达马克思文本所开启的新的境域来理解。否则,就读不出马克思的真实想法,但这种误解的最大损失还在于遗漏了一个具有存在论高度的思想者的思想。海德格尔在其著作中为避免误解,另造了许多新词,同时他还从词源分析上揭示被遮蔽了的存在。例如他不用“人”这个概念,而用此在。认为用“人”这个概念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仍在近代哲学范围内把人理解为意识。他的“此在”是在世之在,是领悟着存在的,“此出-离地在”。马克思虽使用“人”这个概念,但没有把“人”实体化,也不是在费尔巴哈意义上来使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对象性活动时,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就已开始突破意识内在性的视阈,把人理解为“当站在牢固平稳的地球上吸入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现实的、有形体的人”,[9]马克思从来不是从现成性上理解人,在随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更是把人理解为一个生成的过程,理解为人通过感性对象性的生产活动对自身的建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海德格尔还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段话进行了评论:“全部所谓的世界史只不过是人类通过人的劳动对自身的生产,这样劳动乃是为了人类的目的而对自然的改变。”海德格尔指出:“因为‘劳动’(Arbeit)这个词在这里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活动和成就(Leistung),而是在黑格尔的劳动概念的意义上发言。这种劳动概念被理解为辩证过程的基本特性,通过它,现实向现实性的改变得以开展和完成。与黑格尔相对立的马克思并不在自己把握自身的绝对精神中,而是在那生产着自身的生活资料的人类中看待现实性的本质。这一事实将马克思带到了离黑格尔最远的一个对立面中。但也恰恰是通过这样一个对立面,马克思仍然保持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里;因为,就每种生产的真正生产性是思想而言,现实性的生存总是作为辩证法,也就是作为思想的劳动过程而存在,不管这种思想被认为和贯彻为思辨——形而上学的、科学——技术的还是两者的混杂和粗糙化,每种生产在自身中已经是反思和思想。”[10]在这段话中,海德格尔把马克思的“劳动”等同于黑格尔劳动概念上的发言。但与黑格尔自己把握自己的绝对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不同,马克思的劳动是自身生产生活资料。马克思虽处在黑格尔遥远的对立面,但仍保持在黑格尔形而上学里。海德格尔的根据是马克思的生产是思想性的生产,是反思和思想的生产,因而现实就是思想的逻辑展开。海德格尔以实践理论之运用来根本理解马克思生产概念,由此认为马克思生产的本质根基还在意识中,在一种源于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上。

从以上可看出,海德格尔对马克思误解的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分辨这样一个问题,即马克思的生产概念究竟是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生产概念?海德格尔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判定是否正确?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如何说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生产概念呢?另外,针对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误解,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些问题,即生产的本质根基到底在哪里?作为生产关系之改变的物质生产是如何可能的?正如上面曾指出的,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误读本质性的关涉到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性质的理解。通过我们前面几章的阐述,可知马克思生产概念不仅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生产概念,而且是对整个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彻底颠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