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的第二个家”

“我的第二个家”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这次来杭州住进的是刘庄。2月28日至3月1日,又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三读稿”。毛泽东自始至终领导和参加宪法起草工作,有人曾提议这部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毛泽东断然拒绝了。在讨论宪法草案的过程中,毛泽东还否定了有关突出个人的条文。毛泽东要求正常维修,不要破坏原貌,不要铺张浪费。为了保密,刘庄整修对外被称之5901工程。

1.刘庄、汪庄:“我的第二个家”

毛泽东称杭州的刘庄和汪庄为“我的第二个家”,每次到这里,第一句话总是“到家啦!”

刘庄坐落在西湖西南里湖畔,丁家山南簏,背山濒水,环境幽静,揽西湖之美,得自然天趣,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刘庄原名“水竹居”,原是广东香山人刘学洵的私家别墅,始建于1898年,被称之为刘庄是民国后的事情。刘学洵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是李鸿章的幕僚,却与康有为、孙中山是好朋友。

img254

杭州刘庄

img255

1963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刘庄采摘龙井茶

img256

1957年初春,毛泽东在刘庄与秘书林克一起学英语

毛泽东下榻的刘庄1号楼,是刘庄系列建筑中最为僻静,紧邻湖水的一幢,是西湖风景最美丽的地段之一。1954年春节,杭州下了场大雪。看到窗外雪花纷飞,美丽的西子湖银装素裹,毛泽东禁不住兴步来到湖畔赏雪。现在1号楼后面靠近湖水处,一块玲珑的秀石上刻着“毛泽东赏雪处”6个字。相隔数十步的小路旁树阴下,还有一块秀石,上书“毛泽东学英语处”几个字,旁边一块低矮的石头表面已有些光滑,显然是游人坐在这里拍照留念慢慢磨光的。在刘庄8号楼不远的一片林地中,有一座四角小亭,亭子前面是10多棵枝繁叶绿的茶树,亭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采茶处”6个大字,1963年春,毛泽东在刘庄起草《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决定(草案)》,曾在此采茶。毛泽东在刘庄留下的印迹不少,虽然时隔多年,这些地方始终吸引着人们。不仅是住在这里的客人,一些不住这里的游客也会想办法,到这里来看看。现在刘庄已改为西湖国宾馆,毛泽东住过的地方,除重大接待任务外,也对外开放,但价格不菲,一天1万美元。

img257

毛泽东称杭州是“第二个家”。图为1954年初毛泽东在下榻的刘庄留影

img258

1953年底至1954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图为毛泽东在修改宪法草案

1953年12月27日夜,毛泽东带着宪法起草小组的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来到杭州,开始做一项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基的大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这次来杭州住进的是刘庄。

当时负责毛泽东一行住所安全的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回忆,每天下午3点,毛泽东就带领起草小组驱车绕道西山路,穿过岳王庙,来到北山路84号的办公地点。84号大院30号是由主楼和平房两部分组成的,毛泽东在平房里办公,宪法起草小组的其他成员在主楼办公,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给在北京的刘少奇及中央各同志写了一封电报,通报了起草宪法的一整套工作计划:(一)争取在1月31日完成宪法草案初稿,并随将此项初稿送中央各同志阅看。(二)准备在2月上半月将初稿复议一次,请邓小平、李维汉两同志参加。然后提交政治局(及在京各中央委员)讨论作初步通过。(三)3月初提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在3月份内讨论完毕并初步通过。(四)4月内再由宪法起草小组审议修正,再提交政治局讨论,再交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五)5月1日由宪法起草委员会将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4个月,以便9月间根据人民意见作必要修正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最后通过。

起草小组1954年1月7日开始工作,对初稿进行了两次修改,分别拿出了“二读稿”、“三读稿”。毛泽东派人于1月17日、2月24日、26日将宪法初稿、二读稿、三读稿送给在北京的刘少奇,由中央委员阅看。2月20日,刘少奇主持召集在京的中央委员开会,对宪法草案的初稿进行讨论。2月28日至3月1日,又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三读稿”。与此同时,中央决定由董必武、彭真、张际春等同志组成研究小组;并聘请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聘请叶圣陶、吕叔湘为语文顾问,对“三读稿”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研究修改。3月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四读稿”。3月15日,毛泽东离开杭州到北京,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杭州粗具雏形。3月23日后,宪法起草委员会7次讨论宪法草案,并交由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中央和地方领导机关、社会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认真讨论,又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全国范围内收到了110多万条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基本上塑造了中国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确立了一个新生政权的立国原则与精神。毛泽东自始至终领导和参加宪法起草工作,有人曾提议这部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毛泽东断然拒绝了。在讨论宪法草案的过程中,毛泽东还否定了有关突出个人的条文。

1953年到1959年间,毛泽东到杭州基本上都住在刘庄1号楼,现在的工作人员称它为“主席楼”。当时,刘庄已是一座陈旧的庄园了。1959年1月,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提议维修1号楼。毛泽东要求正常维修,不要破坏原貌,不要铺张浪费。为了保密,刘庄整修对外被称之5901工程。1960年秋完工。这一年中秋,徐特立来杭州度假,参观毛泽东的住处。看到新装修的1号楼豪华的设施,徐特立气愤地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搞得这么富丽堂皇,真比古代皇帝还皇帝。我要去找毛润之问问。”1961年初,毛泽东再来杭州时看到新刘庄,也不由得发火指责,当即离开了刘庄,住进了相距不远的汪庄。从此,毛泽东虽多次到杭州,但他再也不留刘庄了,仅去那儿办公、开会。直到浙江省委领导动员周恩来、朱德、彭真、邓小平作为政治任务住过1号楼后,他才又回刘庄住过一两次。

img259

1961年7月13日,毛泽东在杭州汪庄接见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

img260

汪庄

汪庄兴建于1927年,原是安徽茶商汪自新的别墅。汪庄位于西湖南屏山雷峰北麓,三面临湖,与净慈寺为邻,隔湖与苏堤、三潭印月、柳浪闻莺相望,远眺南北高峰、宝俶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1958年汪庄由国家投资建造为投资用房,称5801工程,现改名为西子国宾馆。雷峰塔重修后,因为安全的原因,汪庄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大接待任务了。

1959年到1975年,毛泽东到杭州基本上都住在汪庄,据宾馆方面的考证,毛泽东先后有27次下榻于此。

汪庄背后,有一块不大的草坪,缓缓地向夕照山倾斜上去。山坡上遍生着翠竹,景色自然怡然。毛泽东常叫人在草坪上支一把遮阳伞,他就或坐或躺在草坪上看书。毛泽东说,坐在这里就好像回到了他的故乡。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屋后的山坡上,也有一块这样的坪地,少年毛泽东曾在坪上劳动、读书,坪上还有他自己植下的树。汪庄的接待人员也很注意为毛泽东安排一种家的氛围。因为毛泽东喜欢梅花,他在汪庄住的房间,薄窗帘都是粉红色乔其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