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知识起源问题上把贝克莱的经验论贯彻到底

在知识起源问题上把贝克莱的经验论贯彻到底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在18世纪的休谟面对哲学上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长期的激烈论争,力图“提出一个建立在几乎是全新的基础上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人性论。《人性论》是休谟哲学思想的发源地和全面的理论表达。而关于知性的理论又当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在休谟那里,印象和观念的关系问题乃是其知性理论的中心问题。休谟声称这是他“在人性科学中建立的第一条原则”,一切问题的论证,均可从此出发;并对此作了全面的说明。

第一节 在知识起源问题上把贝克莱的经验论贯彻到底

生活在18世纪的休谟面对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长期的激烈论争,力图“提出一个建立在几乎是全新的基础上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人性论。《人性论》是休谟哲学思想的发源地和全面的理论表达。他在此著作和《人类理解研究》中试图“说明人性的原理”,论证哲学是关于人性的科学。在休谟看来,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人性是科学的“首都或心脏”。他解释道,不用说逻辑、道德学、美学和政治学等同人性有密切的关系,就连数学以及由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开始、由波义耳和牛顿完成的近代自然科学在某种程度上也都是依赖于人的科学的;“因为这些科学是在人类的认识范围之内,并且是根据他的能力和官能而被判断的”(6)。但是,他又认为,各门具体科学只是研究“人性”的某一方面。如:逻辑研究人类推理能力的原理和作用,道德学、美学研究人类的鉴别力和情绪,政治学研究结合在社会里的人类的关系。而哲学则不同,它研究“人性本身”,以人性为研究对象即是关于人性的科学。“人类不仅是能够推理的存在者,而且也是被我们所推理研究的对象之一”。休谟强调,“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惟一牢固的基础”(7)。任何重要问题的解决关键,无不包括在关于人性的原理中;我们把握了它就可以“征服”那些和人生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切科学。

休谟所谈论的“人性”包括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与此相应,他的《人性论》也就包括《论知性》、《论情感》和《道德学》三个组成部分。他指出,其中人的知性为最重要。我们只有彻底认识了人类知性的范围和能力,能够说明我们所运用的观念的性质,以及我们在作推理时的心理作用的性质,才能对哲学的其他部分作出真正的解释。而关于知性的理论又当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哲学必须用经验的方法对人类知性的性质、范围和能力加以研究,才能成为确实而有用的科学;否则就不可能形成关于它们的任何概念。休谟反对“超越”经验而诉诸各种思辨去探求如上帝、灵魂和世界的本质等“形而上学”问题。他说,“对于我们的最概括、最精微的原则,除了我们凭经验知其为实在以外,再也举不出其他的理由”(8)。他在这里力图遵循自培根到洛克的知识依赖于经验的观点来探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这是“很显然的”。

休谟是怎样论证经验论观点,并研究人的知性,考察其性质、限度和能力的呢?知觉是人性科学的出发点;休谟是从知觉着手来论证这个问题的。他认为,人类的全部知识内容或材料是“知觉”。如果说,在牛顿那里,自然万物是由物质原子所构成,那么在他那里,心灵的世界便是由知觉所组成。而人类心灵中的知觉可分为两类,即印象和观念。印象是指“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它的特征在于“直接性”,即是直接凭感官所感觉到的,凭情感所感触到的,凭思想所体验到的;所以它是“我们心中最生动、最强烈的知觉”。我们的较活跃的一切知觉,“就是指我们有所听,有所见,有所触,有所爱,有所憎,有所欲,有所意时的知觉而言”(9)。观念是“指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它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和再现,其特征在于间接性;所以它是不生动、不活跃、不强烈的知觉。“观念是‘模糊的’和‘微弱的’,其原因在于观念是我们反省一种情感或一个不在场的对象时产生的”。在休谟那里,印象和观念的关系问题乃是其知性理论的中心问题。

休谟在知性理论中明确地说“一切观念都起源于印象”,表达了他对印象和观念谁先或后、谁是因或果的问题的看法。休谟声称这是他“在人性科学中建立的第一条原则”(10),一切问题的论证,均可从此出发;并对此作了全面的说明。首先,一切观念和印象都是“类似的”。休谟认为,印象和观念都有简单的和复合的之分。如苹果这个复合的印象或观念就包含了颜色、滋味、气味、硬度等简单的印象或观念。在这里,“每个简单观念都有和它类似的简单印象,每个简单印象都有一个和它相应的观念”(11)。当我沉思我的房间时,所形成的观念就是我曾感觉过的印象的精确的表象,观念中任何情节也无一不可在印象中找到。而复合观念和印象既然是由简单观念和印象所构成,我们就可以断言,这两类知觉也是精确地相应的。在休谟那里,类似的就是互相对应的意思,“观念与印象似乎永远是互相对应的”。

其次,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休谟又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相应的印象和观念之间有一种“极大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于“简单印象总是先于它的相应观念出现,而从来不曾以相反的次序出现”(12)。例如,我们不曾尝过菠萝,我们对菠萝的滋味就不会形成一个恰当的观念;反之,有了菠萝滋味的印象,就会有一个和它类似的观念伴随而来。印象的这种“优先性”(13)表明,“我们的印象是我们观念的原因,而我们的观念不是我们印象的原因”;在观念之前已先有了更为生动的知觉,它们是观念的“来源”并被观念所复现。即使是作为原始观念的意象的次生观念,情况也是如此。

再次,全部复合观念也都起源于印象。休谟认为,观念来源于印象的原则也适用于复合观念。一些复合观念“似乎和这个来源相去甚远,但是在仔细考察之后,我们仍会看到它们是由这个根源来的”(14)。一种情形是,如同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复合观念来自对复合印象的摹写;另一种情形是,复合观念来自对简单观念的排列和组合。而由于复合印象或简单观念都起源于简单印象,所以复合观念最终也是来源于印象的,是印象的摹本。就以想象观念这样的复合观念来说,我们所想象的一座“黄金山”,一匹“有德性的马”,不过是在心中把感官和经验所提供的感觉材料如黄金和山,德性和马加以联结、混合、增加或减少罢了。正是基于这点,休谟说,“我们的一切观念或较微弱的知觉都是印象或较活跃的知觉的摹本”(15)

最后,一切观念归根结底都来源于感觉。休谟还认为,印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印象,另一种是反省印象。前者“是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即是通常我们凭感官感触所得到的。后者则是那种与冷热、饥渴、苦乐等感觉相应的观念通过反省在我们心中产生的欲望和厌恶、希望和恐惧等,即是通常所说的“情感、欲望和情绪”等。他指出,由于反省印象“是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而且是由感觉印象得来的”(16),所以一切观念归根结底都来源于感觉。

诚然,休谟在说明“一切观念都起源于印象”时,曾在逻辑上有相矛盾的地方。如他说过,简单观念并非总是与印象相类似,从相应的印象得来。我见过巴黎,我就能对它形成一个能完全复现其街道和房屋的观念吗?一个视觉正常的人,即使从未见过两种色调之间的颜色,也能凭想象产生这种颜色的观念。但他辩解道,这种相反的例证极为稀少,不足以“改变我们的概括准则(17)

休谟关于人性科学中“第一条原则”的上述规定,明显地表明了他的知性理论坚持只有感性认识才是知识的来源、基础的经验论的基本观点,具有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相对抗的性质。如他曾宣称,现在这个关于印象或观念的先后问题,正是和哲学家们争论“有无先天观念”的问题一样。为了证明广袤和颜色的观念不是天赋的,哲学家们仅仅指出这些观念都是由我们的感官传来的;为了证明情感和欲望的观念不是先天的,哲学家们只是说,我们自身先前就曾有过这种情绪的经验。“我希望这样清楚地陈述问题,将会消除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切争论,并使这个原则在我们的推理中具有比向来较大的作用。”(18)可见,在休谟那里,“一切观念都起源于印象”乃是他用来反对唯理论在知识起源问题上的观点的重要原则。需要说明,休谟在他的著作中确实也有“一切印象都是天赋的”等说法。但这只是就“天赋的”一词指“原始的、不由先前知觉摹拟来的”涵义而言,并无“与生俱有”的意思。“如果‘天赋的’就是‘自然的’而言,那么,人心中的一切知觉和观念都不能不说是天赋的或自然的。”而就天赋观念本身来说,休谟的否定态度是一贯的:“如果所谓天赋的,是指与生俱来的,则那个争论仍似乎是轻浮的;而且我们也不必枉费心力来考究思想是在什么时候才开始的,是在生前,是在生时,是在生后。”(19)

休谟关于人性科学中“第一条原则”的规定又表明了他的知性理论具有一般经验论所固有的狭隘性或局限性。如休谟把印象和观念的区别看作就是“感觉与思维的差别”。他不像洛克那样用观念这词指谓“我们的一切知觉,我们的感觉和情感,以及我们的思想”;而把它就叫做思想。“较不强烈,较不活跃的知觉,普通叫做思想或观念。”(20)但是,在他那里,印象和观念即感觉和思想是借它们的“强力和活力”来分辨的;两者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各不相同,就如在暗中形成的“红”的观念和在日光照耀下形成的那个印象“只有程度上的差别,没有性质上的区别”(21)一样。这种见解乃与他的“摹本”说相联系即以摹本说为基础,由摹本说所派生。本来他就认为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休谟在这里完全否认和抹煞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质的差异,这是他的知性理论过分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的重要表现。

休谟曾作过“一切观念和印象都是类似的”概括判断,强调这两类知觉是精确地相应的。如他说过“每个简单印象都伴有一个相应的观念,每个简单观念都伴有一个相应的印象”。正是根据这个观点,他提出了判断观念真假的标准。他说,我们有什么发明可以洞察我们的思想和推理,使它们成为完全精确而确定的呢?我们只须考究“那个假设的观念是由什么印象来的”,即只要把推理归结为复杂观念,再归结为简单观念,然后再追溯到这些观念所摹拟的那些印象或原始感觉就行了。能够诉诸印象的观念和推理是真实的,否则它们便是虚假的。因为“这些印象都是强烈的、可感的。它们并没有歧义”(22)。“考察印象,可以使观念显得清楚;考察观念,同样也可以使我们的全部推理变得清楚。”(23)这就是休谟所谓的“新显微镜”即以印象作为检验观念真假的标准的观点;他曾运用这个标准否定了“形而上学”理论。这是他过分地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又一表现。

休谟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是与他否认抽象观念的存在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问题上休谟赞同贝克莱对洛克抽象观念学说的批判,曾说“这一点是近年来学术界中最伟大、最有价值的发现之一”。他认为,人心中不可能有抽象观念,“一切一般观念都只是一些附在某一名词上的特殊观念”(24);这个名词由于一种“习惯的联系”,在需要时唤起那些和其相似的其他各个观念来,这时这些特殊观念就成为一般的、抽象的了。这就是“我们抽象观念和一般名词的本性”。例如,“人”这个抽象观念实是代表着种种身材不等、性质不同的人们;“形”这个一般名词也实是代表着不同的大小和比例的圆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不仅如此,休谟还为贝克莱的唯名论观点提供了一系列的论据。如他说,人们公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特殊的;要假设一个没有确切比例的边和角的三角形真正存在,那是十分谬误的。因此,如果这种假设在事实上和实际上是谬误的,那么它在观念上也必然是谬误的”。他还运用其验证观念真假的标准,以找不出与抽象观念相应的印象为由,来否定抽象观念的存在。总之,在休谟看来,“抽象观念本身就是特殊的,不论它们在表象作用上变得如何的一般”(25)。休谟关于抽象观念之不可能性的观点是他蔑视理性作用的有力说明。这和他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也就是他的“一切观念都起源于印象”的原则具有一般经验论的狭隘性或局限性的明显表征。

休谟关于人性科学中“第一条原则”的规定尤其表明了他的经验论比之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论具有更彻底的性质。我们看到,洛克和贝克莱都主张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强调“凡是存在于理智中的,无不先存在于感觉中”,“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获得的”。但是,他们的这个原则并没有被贯彻到底。如洛克的白板说所涉及到的知识有两重起源,即感觉和反省。通过前者我们获得外部对象的观念,通过后者我们获得心灵自身内部活动的观念;两者是并列的。并且两者本身都是观念,即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全部经验由它们所组成。在贝克莱那里,感觉也是观念即特殊观念。休谟则不同,他在论述一切观念都起源于印象时,反对洛克对观念的涵义作过分广泛的理解即把经验也称作观念,而在观念之外提出了印象,认为更为基本的因素是印象;印象虽同样可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但两者不是并列的,反省印象最终源于感觉印象。在他那里,感觉印象乃是一切观念的最终原因和知识的惟一源泉;而观念是否真实也仅在于它在印象中是否有其原型。

又如,洛克在谈论知识所由以组成的复杂观念时承认有所谓实体观念,认为我们由于不能想象那些简单观念如何能够独立存在,便假定有一个基质作为它们的支托和产生的原因,这基质就叫做实体,如物质实体或精神实体。实体本身是不可知的,但确应存在;而关于实体的观念不能从感觉经验得来,它们只是我们所假设的。贝克莱为保证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原则的有效性,确认了作为最高精神实体的上帝的存在;而对于上帝,他认为我们也不能从感觉经验来获得观念,但有一种“意念”。简言之,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论体系内都含有与之相矛盾的一定的唯理论因素。休谟则不同,他强调全部关于事实的知识都由观念所组成,最终都是建立在感觉印象的基础之上的;即使是上帝,如果对他有观念也只能来源于感觉印象。在他的经验论体系里,没有唯理论的因素。这一切都说明,休谟力图使经验论得到净化,得到彻底的贯彻,即他把经验论发展得更片面、更极端了。这是他的经验论异于以前的经验论的重要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