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见性与美

明见性与美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所明见的事物并非只是无用信息的来源。相反,事物就像是一个放射源,持续地放射出不同种类的能量,同时又保持并且被认定为同一个对象。然而,作为显象之源,作为多样性中的同一性,事物并没有半衰期。因而,理性生活贯通于形式逻辑的复杂结构、句法的组合学、命题内容的聚合,贯通于在场、缺席和模糊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在沉积和复苏之间运动。它是先验自我经历的生活,并且是以明见事物的存在方式为趋向而得到规整的生活。

明见性与美

我们所明见的事物并非只是无用信息的来源。我们并非只是偶然拣起诸如“这棵树很高”以及“阳光明媚”等等事实。相反,事物除了是真实的之外,还是善的、值得赞赏的。我们所认识的事物是有价值的。我们之所以持续不断地知觉事物,我们之所以旋转立方体以便看到其他的视角面,或者走进一座房屋来观察它从外面看不到的部分,其理由就在于有某种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发现。事物引起我们的兴趣,激发我们的联结:这固然是因为,对它们有所发现可以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和兴趣(那个苹果已经长熟可以吃了,这棵树可以爬上去),而且也因为事物本身就是美的,能够回报我们的好奇心。我们认识的事物并非只是一些乏味的、无关紧要的信息清单,而是不可思议的显象的来源。我们不断地因为看到某个事物是什么而感到惊奇,也因为看到它能够是别的样子、因为它能够呈现给我们的“其他方面”而感到惊奇。一个球迷无论看了多少场足球赛,他还是会对现在这次比赛将要出现的场面和结果感到好奇。不管听过多少遍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我们还是渴望聆听这一次演奏,看它是不是能够让这首曲子听起来有所不同。无论两个好朋友曾经在一起度过多少时光,他们还是会经常期待着另一次聚会,期待着享受将会出现的更多的显象。我们对于常新的情境下出现的人类行为(英勇或懦弱,慷慨或贪婪)总是百听不厌。每个事物——一座花园或一棵树,一件珠宝或一次惬意的散步——都有它的美(kalon),而且依照它自己的样子是美的或者是值得赞赏的。

我们说事物是多样性中的同一性,这并非意味着它只是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材料(data),就像是根据同一份报纸印出的大量副本。相反,事物就像是一个放射源,持续地放射出不同种类的能量,同时又保持并且被认定为同一个对象。显现不只是交给我们诸多事实,它还揭示出事物特有的美。即便我们是粗俗的功利主义者,对事物本身的优雅视而不见,即便我们是市侩般的实用主义者,仅仅由于事物能够在某个方面对我们有用才激发了我们对事物的兴趣,甚至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在承认事物的某种善,即效用之善。甚至在这个时候,事物也不仅仅是信息的来源。

放射性元素都有半衰期,尽管它们可以持续放射能量长达数千年之久,但仍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竭。然而,作为显象之源,作为多样性中的同一性,事物并没有半衰期。它对能够欣赏它的接受者产生新的显象,并且强度越来越大,而不是逐渐减小。它无穷无尽,蓄积着永无止境的令人惊异的显露。我们无法穷尽关于一个对象的认识。事物作为一个同一性是有深度的;无论它已经向我们呈现了怎样的显象,还是存在着其他的未曾呈现的方面,而这些全都属于同一个事物:我们傍晚在布鲁克林高地(Brooklyn Heights)散步的时候放眼望去,帝国大厦看起来是怎样的?艾森豪威尔怎样行使他的总统职责?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扮演的哈姆雷特会是什么样的?这道菜放上番红精调料味道会怎样?此外,有些已经显露的显象可能会隐蔽起来,只是在后来的某个时间、从其他的视角,才会再度显现给说其他语言的人,显现给某个共同体,而这个共同体可能会记得我们已经遗忘了的事情。所有这些显象也都属于同一个事物。我们获得的任何真理总是围绕着缺席和隐蔽,围绕着神秘,因为我们所认识的事物总是比我们能够认识的更多,指称总是大于含义。

因而,理性生活贯通于形式逻辑的复杂结构、句法的组合学、命题内容的聚合,贯通于在场、缺席和模糊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涵盖着直接的显露和正确性。它在沉积和复苏之间运动。它是先验自我经历的生活,并且是以明见事物的存在方式为趋向而得到规整的生活。

【注释】

[1]原文是mihi,似乎是nihil即“虚无”之误——译注。

[2]三维空间中只有五种正多面体,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