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的主体

文化的主体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是人的活动过程及其产物,文化的主体就是人。人和文化是同时出现的。语言符号系统不仅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而且使人成为文化的主体。语言符号不仅在确立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是文化主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文化主体的创造性特点,使人类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状态,发展到今天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高度发达

(一)文化主体的内涵

人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把客观的物质世界看作改造的对象,从而使自己成为这些对象的主体。文化是人的活动过程及其产物,文化的主体就是人。

由于事物特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把握人的本质所显示的不同特征。如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使人区别于动物;从社会哲学的角度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从文化哲学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人的本质及其特性,可以简要地将其概括为,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在文化世界中居于主体地位。

人从动物分化出来,从而成为真正的人,其标志就是文化的创造。文化创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类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独特方式。正是文化创造使猿进化成了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一方面是由人创造的,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同“鸡”与“蛋”孰先孰后的无谓争论一样,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人的产生与文化的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截然分开。人和文化是同时出现的。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也开始逐渐形成了人的本质和特征,从此也就进入“人”的范畴。

文化创造了人,这与劳动创造了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当我们将劳动看作人类形成的原因时,就内在地包含了对文化创造的肯定。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不是凭借生物本能,消极地、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人有目的地、能动地改变外部环境的活动——劳动——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制造工具,也就是物质文化的创造。经过敲打、凿磨过的石头,可看作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过程和文化产品。石器工具作为最初的物质文化创造,标志着猿进化成了人,人以文化的方式开始了真正的人类历史。

人作为文化主体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符号这种特殊的工具去把握纷繁复杂而又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人的活动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媒介。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的进化,语言符号的运用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的活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言符号系统是一个以价值关系为媒介的主体反映和揭示对象客观意义和价值的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不仅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而且使人成为文化的主体。人通过语言符号对客体进行观念的把握,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对象的客观存在,使自我意识得以产生。语言符号不仅在确立人的文化主体地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是文化主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符号的使用和交流,使主体的认知能力不仅远远超出动物的水平,而且大大超出了人对客体认识上的纯粹直接性和个体性,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方式,即创造了信息加工、信息改造、信息传递,形成了微妙复杂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意义世界、价值世界和审美世界,即文化世界。

文化主体通过文化符号的运用,把握和说明那些抽象和感官难以表达的东西,唤起并体验、继续和维持各种经验,形成和加深对事物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人类不仅为满足自己生命的物质需要而奔波忙碌,而且不懈地追求充实、丰富、美好的精神生活,这成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这样,人类通过自己的独特方式创造了一个与自然界相关的人的世界——文化的世界。

(二)文化主体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

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如果没有创造精神,文化不可能产生。就本质来讲,人类的文化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劳动。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已有的文化特质、文化要素进行不断地总结、升华,从而进行再创造。他们的生产绝不是重复人类已有的文化特质,而是不断挖掘和整合人类潜在的文化特质,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把文化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正是文化主体的这种创造性特点,使文化生产区别于一般的物质生产,使文化生产者区别于一般的物质生产者,使文化产品区别于一般的物质产品。例如,一个工匠可以按照已有的设计无数次地生产同样的产品,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无所变化,不断重复;而文化生产者的任务,不是重复生产已有、已知的东西,而是去探索未知的领域,生产新的东西,即创造新的特质。成功的科学家(包括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要不断实现新的工具发明、新的科学发现、新的理论概括;成功的文学家、艺术家的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以不断的艺术创新来保持其生命力,他们不仅对生活的感受、经验必须是独特的,别具匠心的和有价值的,而且这种感受、经验还必须通过创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意境表现出来,这样才可能在受众的情感上掀起波澜。反之,千篇一律、彼此雷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则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化创造者;成功的哲学家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提出新的概念、新的范畴、新的理论和新的观念,并把哲学认识论向前推进。哲学、艺术领域的价值实现,不在于重复了多少次前人的知识,而在于提供多少前人没有的知识。

独创是艺术的生命力。“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艺术的独创性看得至关重要。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英国诗人雪莱也说过,我不敢妄图与我们当代最伟大的诗人比高下。可是,我也不愿追随任何前人的足迹。凡是他人独创性的语言风格或诗歌写作手法,我一概避免模仿,因为我认为我自己的作品纵使一文不值,毕竟是我自己的作品。模仿、因袭虽比独创容易得多,但模仿、因袭绝不是艺术,它只能使人倒胃口。艺术如此,科学也不例外。创造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一部科学技术史,就是一部发明创造史。如果停止了创造,科学就会停止发展,社会也会停止进步。

文化主体的创造,固然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也离不开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出来的一定的社会形态。但是文化创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精神活动过程,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自由的精神生产”[1]。文化生产作为自由的精神生产表现为,科学家、哲学家、法学家、作家、艺术家等的创造性劳动,这是作为精神活动的文化生产的规律和文化生产者的特殊性。

文化生成之后,人类就沿着自己架起的这座桥梁不断前进,总结经验进行创造性劳动,用愈来愈丰富的文化将这座桥梁加固、拓宽和延伸,从而大大改变了自我实现的条件,大大加快了自我实现的速度。

正是文化主体的创造性特点,使人类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状态,发展到今天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高度发达状态。因此,文化主体的创造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2.继承性

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先于他而存在的世界,一个现存的、既定的文化世界,身处于无处不在的文化影响中。这种文化会使他像社会的其他成员一样进行思考、活动和情感交流。他的家长用家庭和社会的标准,根据某个社会的文化风俗,开始了对他的塑造。这种塑造作为最初的教育,明显是一种强制,但这种最初的强制是必要的。文化规范的形成并不是个体发展的必然程序,在幼儿身上是不会自然发生的,文化指导是一种“强加于”儿童身上的行为方式。

强制会逐渐变成习惯和内在的倾向。到两三岁时,孩子们逐渐地接受那些作为一个文化成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规范,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产品:他讲着一种特殊的语言,有确定的饮食偏好,学会了规范的礼貌行为,可塑的个体就这样被一个文化模型铸造出来。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将会继承他所在社会传递了无数个世代的更多的文化传统。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不仅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法律、宗教等文化制度强加给他,而且还通过习俗、礼仪、教育等形式灌输给他,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文化并不是一代人创造的,而是世世代代创造并积累起来的。文化在传承和层累中,作为一种社会遗产而存在。祖祖辈辈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念构成了一定地区或社会的特殊的文化体系。出生在一定地区或社会里的人,首先必须理解、领悟该地区或社会所包含的文化体系。在此世代积累的文化基础上,人才有可能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开始自己新的文化创造。

动物能够模仿,某些高等的哺乳动物甚至可以“学习”很多东西,并能将“学习”到的一些技能传递给其他个体。但这与人类社会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人类的学习是积累的,人类的每一代都有一些宝贵的东西被加之于人类文化(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总仓储中,上一代人的文化创造被传递给下一代,并成为下一代新的文化创造的阶梯;而动物的“学习”不是积累的,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动物的行为是“无止境地重复的”,每一个动物都在新的时间、空间中重复着前代动物的行为。这种差别的结果是:今天的黑猩猩仍然只会用石块打碎果实,而人类已经从仅会使用木棒、石头等工具进化到了发明核反应堆、火箭、飞船和电脑。

文化主体的继承性还体现在人类对文化传统的依赖上。动物没有(至少是相对缺乏)这种依赖性。我们将鸡鸭猫狗这些动物,从它们一出生,就与其成年的父母隔离开,不使它们相互接触,并给予它们完全人工的照料,但他们完全可以成长为正常的成年动物:鸡会抱窝、鸭会游水、猫会捕鼠、狗会看家护院。总之,它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必须向动物界去学习。

当然,我们无法对人类作同样的实验。我们显然不能把婴儿与成年人隔开,让他们只与其他婴儿做伴,以便观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变成什么。但是不难猜想到,在不与成年人接触的情况下,孩子是不会正常地成长的。在纯粹的儿童群中生活的孩子是不可能学会劳动的。人类必须从那些已经受到文化影响的先辈那里学会一些专门的技能,否则不可能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把一些孩子放在一起,只是满足他们动物性的需要,他们不可能相互教会走路,不可能学会语言、使用工具和生火,也同样不可能学到伦理、艺术、宗教、哲学或者任何其他标志人类文化领域的特征的东西。例如,有些婴儿从小被不关心他们的家长关在小屋中,尽管他们的动物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但实际上却得不到什么精神指导,没有与社会的接触,也不能与人进行富有意义的交流。这些儿童的情况是十分可怕的,他们不能说话,不能正常地走路,反应迟钝,很少有面部表情,智力发育远远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大量的证据表明,学不到知识将造成儿童在整个精神上的无能。人类有机体需要大量的刺激和持续的学习——学习语言和其他的信号系统——才能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与动物不同,他需要有持续的、有意义的信号输入,否则就不可能唤起他们正常的精神功能。

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被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它绝不只是一代人创造的,也绝不只会被一代人所利用。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中将影响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性格和行为。人类世世代代发展、完善起来的文化实践活动和文化创造积累起来的产品,作为文化遗产,只能被个人暂时贮藏,以待把这些遗产再留传下去。当然,充实、丰富、修改一些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的发明、创造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以文化的积累为基础的。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与开普勒、布洛赫和伽利略等人的发现历史地联系着的。没有人类文化传播与传递的储存,历史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进步,人类也就不能维持和促进文明。人类之所以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社会之所以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无疑是由于文化传递、储存、拓展和延伸的结果,并且和这些手段不断更新与进步密切相关。从刻画龟甲、书写简牍、造纸印刷到电脑的出现,今天,文化的储存量已达到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程度并将继续发展。文化的传播、储存不仅为人类的文化生产和创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积累,而且必将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3.社会性

特殊的文化实践对于人类有机体来说并不是“自然的”,如果让个体孤立独处是不会发展出任何文化品类的。脱离于社会实践的个体无法决定将马称为“马”而不是称为“牛”;无法决定某一天必须称为“星期一”。马被称作“马”,这天是“星期一”,是在社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一系列为人们所共同接受的文化约定。

文化是为具有社会性的人所共有的意义系统,这种意义系统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一些原理,或者如一位人类学家所说的,作为每个社会的“全部生命活动的蓝图”而存在。在特定传统中成长和社会化的每个个人都学习了一套复杂的规则、规范和原理,这些东西都成为对其行为的一般指导。这种知识使得人们能够与该社会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知道相互所期望的是什么,因为我们假定我们周围的其他人如我们一样承认大多数相同的规则。我们是如此习惯于那些规则,以至于可以预见到这些规则所许可的行为是什么。所以这些规则的实在意义在于,它们能够把人们的行为纳入轨道,并使社会行为具有模式和可预见性,人们按照在他们社会系统中建立起来的那些具有规定性的规则来行事。

在具体社会中那些个体不可避免地被同化于一个复杂的文化准则——他们文化的一种精神蓝图中。文化准则由一些规定、规则和规范组成,行为者可以将它们用于适当的环境。适应了文化的个体几乎在每一个场合都有与之相应的社会性的适当反应。他们是如此习惯于这些反应、如此不假思索地照此行事,仿佛是“条件反射”。

如果一个人要想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赞赏,他就必须遵从其所在文化环境的规则和责任。在社会交往中,个人并不将其赤裸裸地或者“真实地”呈现给别人,而是表现得比实际更出色,以赢得其他人的尊重。当鲁宾逊在孤岛上生活、处于孤独状态时,他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随心所欲地生活,可以不修剪自己的胡子,可以光着身子生活。但是当另外一个人来到他面前时,他的行为就会变得规矩起来,他有某种尊严,他要对自己肉体的冲动保持一定的控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意识不是自发地产生的,它“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所谓教育,就是占支配地位的阶级利用文化的合法性,巧妙地创造一种文化环境,通过个人参与社会文化意识,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的符合本阶级意志的人格力量。个人参与社会文化意识的过程,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其脱离动物而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当这种社会文化意识分化出阶级性的时候,它所社会化的人,也就是具有阶级文化意识的人了。

在人类的生存和延续中,社会是全部文化的承担者或载体,是各种文化的生产者和再生产者以及各种文化功能相互整合的代表者,我们虽然不能忽视个人在文化创造和传递中的作用,但是文化作为人类集体的财富,离开了社会群体的参与是不能存在和发展的。

(三)文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1.人是文化世界的认识主体

人是文化世界的创造者,人在文化实践中感受、理解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对文化经验的反思获得价值意识或价值观念。人对文化实践经验的感受、理解和反思本身,是一种能动的、自主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主体的文化精神活动。从这种意义上说,人在文化实践中是经验的主体。

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不论是政治家还是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想要在历史中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就必须认识、了解自己时代的文化环境,特别是自己所处的国家、民族、阶层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起伏、波动和变化。一个人虽然可以利用短暂的历史时期的起伏、波动和变化所造成的情势、趋势和机遇达到某种价值目的的实现,但是如果这种起伏、波动和变化已经远离了它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轴心的话,它是绝不会持久的,而短期投机的成功最终必然会落空。

人类活动的自主性并不是凭着自然本性获得的,而是由不同的文化价值意识赋予的。在社会历史领域,个人都是凭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情境中获得的价值意识进行活动的,尽管这种活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他们的欲望、目的和动机等价值目标的选定,都是自觉的。因此,历史上那些看似盲目的、自发的力量,在具体的文化环境和情境中都是自觉的、自主的力量,而且它们的合力最终表现为一种可以被意识到的文化价值力量。一切历史的规律、必然性,都是这些文化力量的催发、变化造成的。

随着有意义的文化世界的创造和积累,外部世界的轮廓在原始人类的心中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明确,逐渐成为可以被意识到的客观存在,与此同时,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发展,成为的认识主体,特别是自我意识的萌发,更加快了主客体世界的分化,使人类由自在到自为的实现更加自觉。这种分化,一方面加强了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主体性,使人类由动物式的无意识状态走向人的有意识状态,使客观世界转化为人的认识对象,使人类成为真正的认识主体;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人类创造文化的主体性,使外部世界的存在成为“为我之物”,成为“我”的作品或“我”的文化创造,从而使人类真正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

2.人是文化世界的评价主体

人们对文化价值的认识并不是完全从理性出发的,而常常是从自己的经验(包括感觉、感知等心理活动)及其价值观念出发来理解、认识和评价文化价值的。文化传播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重新界定文化和认识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需要评估和确定某种文化的价值,而且还要增加和衍生出新的文化意义。

文化主体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认识对象作出价值评价,从而起到倡导和确立特定社会所需要的理想、信念、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的作用。特定的社会理想、信念、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等,是一切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的生命和灵魂,任何一种文化活动或文化产品,要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需要、要得到广大社会成员的认同,都必须包含一定的积极的思想内容。

人离不开他的价值意识,也离不开他意识到的价值。再好的事物、再有价值的目标,如果人意识不到它的价值,对他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而人的一切价值意识和价值目标又都是从现实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经验,直接决定他具有什么样的价值意识,进而决定他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3.人是文化世界的选择主体

人类实践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文化主体具有继承性,而人类生存活动的现实需要,又决定了人们对前人文化遗产具有选择性。人类对前人思想文化材料的继承,不是消极被动、一成不变地统统吸纳,而是需要经过甄别筛选,有选择地吸纳。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活动,其行为具有目的性,因此对前人文化的继承就需要根据现实的需要和目的,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引下进行选择。选择性充分体现了文化主体的能动性。文化主体的价值选择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超越性和前瞻性的把握。

历史是人的活动史,历史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任何历史规律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离开人的存在、离开人的主体性,任何历史规律都是不存在的。人是凭借自己的欲望、目的和动机进行历史活动的,而这些行为和动机都由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世界所赋予。因此,历史发展及其规律最终表现为人对文化历史价值的有意识地选择。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文化,人就具有什么样的本质,也就表现为怎样的价值选择,而千百万人的价值选择及其实现,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他们的活动规律也最终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未来。

自人类创造文化世界以来,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领域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而变成一个人凭借文化及其所发展出来的价值意识不断进行价值选择和实现的特殊世界,并随着文化的创造、积累、发展和进步,使人的自我价值意识愈来愈自觉、愈来愈富于理性和逻辑性,也使整个社会历史活动向着更加广阔、深入的领域发展。

4.人是文化世界的创造主体

人类出于自身解放的要求总是不断地努力超越现实,向前发展。人类的这种要求为文化的提升和改造提供努力的方向。

人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着不断的文化创造。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文化不断地以新的内容和形式被人类创造出来。人类的文化由简单、粗陋转化为复杂、精细。就是在这种漫长的、不间断的文化创造推动下,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断提高,从而达到今日人类文化殿堂的最高层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