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感性化的语言行为

感性化的语言行为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基于此,任何语言行为都是以生命的生存为基点,人的语言行为同样必须以人的现实生存为基点。因此,语言行为都是高度感性化的形式化运动。语言行为的感性化是指一种具有特定关系的(人的)个性特征和生存趣意。

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其特定的语义场的形式化活动,又由于对语义场予以形式化的现实工具、思维形式和实际成果都是语言,因而人的任何形式化运动都无可逃避地成为一种语言行为运动,这首先在于生命本身就是无可逃避的语言行为运动,由此,世界成为语言行为化的世界。

当我们以这种眼光来看待人类语言行为时,实质上“语言行为”是一个形式化的历史运动过程,这一过程即是人的生存得以形式化的生命整体呈示。为把握方便,我们把这一生命整体呈示运动看成是由一个环节达向另一个环节的循环往复的形式化过程。在这一形式化过程中,人的语言行为生成敞开为递向生成的三个维度:一是言语行为,这是人对对象的内在形式化行为,人对对象的心灵化的思维、情感语言的生成建构行为;二是话语行为,这是在言语行为的生成建构的基础上求取对其(思维、情感语言)自身予以形式化辐射形式化辐射的行为,即对内在言语行为予以外在的符号(有声符号或文字符号或指号、代码符号等等)化的语言行为运动;三是语言规则行为,这是在人类言语行为的循环往复的形式化运动基础上,抽象、归纳、概括出来的一套相对完整的语言行为规则。这一语言行为规则又总是至始至终运行在人的感性生存的语言行为中,构成语言的形式化运动的实际规范,因而,这一抽象的语言行为规则又是一种活的语言规则行为,活跃于人类语言的生存建构史中。

客观地看,当我们意识到“语言”并说出“语言”时,语言才诞生,包括自然语言、动物语言、植物语言以及其他所有的语言形态都可能以此而获得诞生。所以,语言始终是人的语言,因为语言因为人而产生,并为了人而被运用。所以,语言行为始终是人的语言行为,是人化的语言行为。并且,一切形式的语言行为都是个体化的人的语言行为,而这种个体化的语言行为又必须在一种整体的动态生成中才可得到生成与敞开,或者更准确地讲,任何个体化的语言行为要获得发动与敞开,都必须以生成此一语言行为的语义场为直接的原动力和最后的归宿处。正是基于此,任何语言行为都是以生命的生存为基点,人的语言行为同样必须以人的现实生存为基点。因此,语言行为都是高度感性化的形式化运动。所谓“感性化”是指:第一,具有浓厚的个性特征和生存意趣;第二,具有一种特定关系的个性特征和意趣。语言的感性化所呈示出来的这两个特征,却具有内在生成关联,具体地讲,前者必须借助后者而得到呈示,而后者必然裹持前者而运行。

语言行为的感性化是指一种具有特定关系的(人的)个性特征和生存趣意。这里的“特定关系”是指某一具体语言行为者与他的语言行为对象之间构成了一种现实生存关系,这一现实生存关系致使语言行为者在其形式化运动中把对象本身的某种恃质、神韵、内涵等予以变形,从而导致语言行为者对语义场的形式化疏离,与此同时导致语言及其语言成果对语义场的形式化疏离。

语言行为不仅是人的语言行为,同时也是语义场化的语言行为,在人的目的性追求和语义场的动力推动下,导致语言行为形式化疏离的主要因素有四:一是语言行为的话题性;二是语言行为的语境性;三是语言行为的领域性;四是语言行为的语区性。下面将分别阐述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