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贵有志,志根于德,德基于仁,仁生于艺。志道、据德、依仁三者,有先后无轻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条组成一个人生的框架。

——《论语·述而》

释义:

立志问道、求道、得道、守道,恪守明德、修德、立德、行德,依托知仁、安仁、利仁、成仁,醉心艺技、艺才、艺文、艺术。

点题:

人贵有志,志根于德,德基于仁,仁生于艺。孔子施教,以此为理论纲领和实践指南,引导弟子游观于诗书礼乐之中,养其仁爱之心,成其仁厚之德,立其行道之志。

链接:

朱熹——

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何晏《论语集注》——

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钱穆——

本章所举四端,孔门教学之条目。惟其次第轻重之间,则犹有说者。……志道、据德、依仁三者,有先后无轻重。而三者之于游艺,则有其轻重无先后,斯为大人之学。

延伸悦读: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条组成一个人生的框架。李泽厚先生认为,这大概是孔子的教学总纲。钱穆先生译:“立志在道上,据守在德上,依倚在仁上,游泳在艺上。”杨伯峻先生译:“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李泽厚先生译:“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仁,娴熟地掌握技艺。”

“志于道”是人生的大方向。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所谓“止于至善”,都是讲这个问题,人生要有一个终极的追求,内在不断提高修养,外在造福天下。

“据于德”是人生的大基础。儒家认为,道德是做人、为政、治国的基础,道德的践行者可以取得做人、为政、治国的成功。同时又认为,道德本身就是衡量成败的标准。人活一世,盖棺定论时不是看他挣了多少钱,也不看他当了多大官,而是先要看他是否在道德上站得住脚。儒家讲人有“三不朽”,第一位的就是“立德”。那些流芳百世的人,一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依于仁”是人生的大原则。不论说话还是做事,一切活动,都力求符合仁。仁是什么?仁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欲望、情绪,一切按规矩办、按规律办,遵守法律法规,遵守道德和社会风俗,遵守各种层面的游戏规则,尊重科学和常识,等等。

“游于艺”是人生应有的一种从容、豪迈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建立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郑重其事和认真严肃的人生大背景之下的超然与洒脱,是对事业的热爱,甚至是享受。

儒学思想,为政则惠民,做人根于仁,行取中庸、孝悌、忠信,凡此种种,统而观之,皆其“道”也。有此“德”方能行此“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故夫子言“据于德”。修“德”以“仁”为本,自“孝弟”始,故夫子言“依于仁”也。诗书礼乐,乃前贤懿行,皆“仁”之样本,游于其间,从容涵泳,可收默化之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