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十分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注意思考如何处理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关系。为此老子提出统治者应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来处理政事。老子的所谓“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哲学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把“道”看作化生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构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哲学体系。

老子十分关注社会政治问题,注意思考如何处理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关系。他看到了当时社会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看到了某些人民所以贫困和起来反抗的原因。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七十五章》)这是说,人民生活的贫困和不怕死地起来反抗,是统治者贪得无厌地剥削造成的。他对当时一些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大肆搜括财货,而根本不关心百姓疾苦,造成土地荒芜、粮仓空虚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和警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老子的“自然”不是自然界意义上的自然,而是事物本然的状态和属性,人应该效法天道,自然无为。为此老子提出统治者应遵循“无为而治”的原则来处理政事。老子的所谓“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这样做,政权才能巩固,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所以在《老子》一书中,他总结了一套统治术,他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三十六章》)又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六十五章》)老子对当时的社会变化和社会现实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社会之所以混乱,互相争夺,原因就在于人们欲望的过分、法令的繁多、对知识的追求和讲究虚伪的仁义道德等。老子对仁义道德进行了某些批评和揭露。他指出,之所以要讲仁义忠孝那一套,都是因为大道废弃,六亲不和,国家昏乱。因此,他认为,要使天下太平,没有争夺,就要取消知识,取消道德,取消新颖的器具和财货。他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十九章》)老子指出,要使老百姓自然而然的生活,就不应搞什么知识,追求什么巧利等等;只有去掉了这些,老百姓才会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社会和政治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这是说,国要小,民要少,器具、车船、武器都不使用,甚至连文字也不要;使人民看重生命,不到处搬迁,有吃有穿,安居乐俗;相邻的国家,鸡狗的叫声都能互相听得到,但人民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老子这种消极无为的政治态度,决定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也是消极无为的。在老子心目中,圣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少私寡欲,绝学弃智,浑浑噩噩,像初生的婴儿那样,完全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复杂的现实斗争中保全自己的生命,无忧无虑,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哲学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创立的道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唯一可以和孔子创立的儒家相提并论的思想流派。老子把“道”看作化生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构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哲学体系。老子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观念。他对事物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可以说,老子哲学对中国辩证思维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子崇尚自然无为,主张返璞归真,倡导柔弱谦下的人生态度,不仅得到了道家学者以及道教人士的推崇和发展,而且与主张“人文化成”“刚健进取”的儒家学说一起构筑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格局。当然,老子哲学中也有一些消极的方面,这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