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是他的政治观、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人们对“小国寡民”的评价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我们不妨先重温一下《老子》的第八十章:小国寡民。同样,“小国寡民”是一种看似原始社会、而实际属于文明形式更高的社会。老子受到批判的另一主张就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是他的政治观、历史观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国家要小,人口要少;人们丰衣足食;彼此很少交往。对于这一思想,学界几乎持一致的批判态度。其实,老子的这一思想中包含了许多合理的成分,我们应该对此进行重新评价。

 

人类的生活是复杂的。任何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人的态度,都会给它以不同的评价。人们对“小国寡民”的评价也是如此。

 

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我们不妨先重温一下《老子》的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所描绘的社会,几乎被所有的学者都误认为是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所以对于老子的这一思想,人们几乎毫无例外地是持批判态度,因为他明显是在开历史倒车。但我们认为,老子所描写的社会并非真正的原始社会,而是经过文明发展以后再对自然生活回归的社会。

 

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生产力极度落后,人们的文化水平非常低下。而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并不具备这些特征,因为在“小国寡民”的社会里,还有舟船、甲兵、文字等先进的东西,只是不去使用它们而已。老子所描绘的这个社会并非我们常说的原始社会,而是经过一定文明发展后再自觉地向自然生活回归。人类的初期阶段,没有车船、甲兵等什伯之器,也没有文字,后来人们发明创造了这些东西,人类把这些东西制造出来后,当然是为了使用它们。使用一个阶段之后,又发现使用这些东西给自己带不来多少幸福,反而添了不少麻烦,于是又自觉地把这些东西放置在一边不再使用,重新回到结绳而治的纯自然生活状态。这是一个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

 

没有什伯之器和文字可用,过纯自然生活——发明了什伯之器和文字,过所谓文明生活——虽有什伯之器和文字而不用,重新恢复纯自然生活

 

通过这一过程的显示,我们不难明白,老子所提倡的小国寡民社会,不是蒙昧落后的原始时代,而是经过否定之否定后,对所谓文明的抛弃和对自然的回归。这就像老子多次提到的复归为婴儿的思想一样。老子所提倡的婴儿状态,绝非一般所说的婴儿状态,而是经过婴儿——成人——复归婴儿三个过程,后一种婴儿状态是大智大勇、至刚若柔的“婴儿状态”。同样,“小国寡民”是一种看似原始社会、而实际属于文明形式更高的社会。

 

老子受到批判的另一主张就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根据我的理解,这一主张的目的有二,一是可以避免摩擦和战争。春秋时期,吴、楚两国就因为边界上的两家小孩子争采桑叶而打了几次大仗《史记·楚世家》:“(楚平王)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二是避免攀比心理。国与国之间在各个方面肯定会有差异,一旦交往,这种差异就不可避免地会引来竞争,也就是说,封闭式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们避免攀比,能够保持人们心理的平衡,保证相对的社会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