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孔子的教育特点

孔子的教育特点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孔子的教育特点对于孔子的教育特点,梁漱溟有这样的议论:《论语》中不见慎独一词,然颜子、曾子所为兢兢者,应不外此功夫……孔子学问的实质是实行不违仁。这是孔孟两人教育方式的不同之处。总之,孔子教人的方式,在于要人自己领悟学问的实质并实行之,使人能“默而识之” ,能“心之放者自收,心之昏者自著” 。

五、孔子的教育特点

对于孔子的教育特点,梁漱溟有这样的议论:

论语》中不见慎独一词,然颜子、曾子所为兢兢者,应不外此功夫……孔子当初只教人敦勉于言行之间,虽其间有一贯不易者在,却不点出而待人之自悟。颜子悟之最早,继之者其为曾子乎?

(《儒者孔门之学》)

慎独,指儒家心思向内的功夫,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违仁。一贯不易者,也是指心思向内收敛、绝四、不违仁。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虽然没有说到慎独一词,但是一定会将调整心态的功夫传授给弟子们。从颜回和曾参两个弟子的做法来看,他们所奉行的应该是心思向内的功夫。在《大学》中所讲到的明明德、诚意、正心、修身等,就是心思向内的功夫。不过,孔子对功夫的传授方式,也是因材施教的。除了悟性极高的颜、曾两位学生之外,对于其他学生则主要是教其敦勉于言行之间,而没有将心思向内的功夫传授给他们。

对于孔子的这种教育特点,朱熹也有类似于梁漱溟那样的看法。朱熹首先肯定了原始儒家的学问是一脉相传的。他这样说:

夫子之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是学也。

(《续近思录·圣贤》)

他们的学问是同一种学问,这就是孔子当初志于学的那种学问。这种学问就是通过调整心态以提高精神境界,使自己成为圣人的学问。至于调整心态的方法,则是心思向内、精神内敛,而这个心思向内、精神内敛的功夫则有许多的名称,如存仁、持敬、存诚、慎独、明明德、求放心等都是,前面提到的不违仁,就是孔子对这种功夫的称呼。朱熹在指明这些儒家人物的学问原是相同之后,却又指出了孔子学问的一个特点,他这样说:

圣人教人,大概只是说孝弟忠信日用常行底语,人能就上面做将去,则心之放者自收,心之昏者自著。如心性等字,到子思、孟子,方说得详。

(《续近思录·教学》)

“心之放者自收,心之昏者自著”是指心思向内具有清晰自我意识的状态。看朱熹的话,我们认为:他说孔子教人时没有将“心性等字”说得详,这话是对的,可是,他说孔子教人“只是说孝弟忠信日用常行底语” ,这话却是不够准确的。事实上,孔子除了说日用常行的话之外,同时还说到心性,这心性就是仁。我们已知, “仁,人心也” ,仁就是指人的心性,孔子不但强调仁,而且还教人以不违仁作为调整心态心思向内的功夫实践,要求人“无终食之间违仁” 。正因为孔子将心思向内的功夫教人,所以才能收到“心之放者自收,心之昏者自著”的效果,假如仅仅是说道理教知识,就不可能有“收放心”的效果了。

人们一般都认为孔子没有像道家、佛家那样将心思向内的功夫教人,甚至还认为孔子没有像曾子、子思、孟子那样说到了心思向内功夫的名称(比如明明德、慎独、存诚、求放心和存心养性之类)。人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那是由于没有将“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一类话加以注意之故,他们可能只是将“不违仁”看做是一种观念,而没有看做是一种无思想时的心态和一种心理调整的实践操作方式。

孔子学问的实质是实行不违仁。可是孔子却没有将这个实质直接揭示出来。孟子是将学问的实质直接说出来的: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而孔子只是“不点出而待人之自悟” 。这是孔孟两人教育方式的不同之处。对于孔子学问的实质,陆九渊这样议论道

《论语》中多有无头柄底说话。如知及之仁不能守之之类,不知所及所守者何事……非学有本领,未易读也。苟学有本领,则知之所及者,及此也,仁之所守者,守此也,时习之,习此也,说者说此,乐者乐此。如高屋之上建瓴水矣,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象山先生语录》)

这段话说到及此、守此、习此、说此、乐此,这“此”就是指“不违仁” 。不违仁也就是要把握住“操之则存,舍之则亡”的那个心,这心就是人的深层自我意识,它正是学问的根本,懂得这个道理,就叫“知本” 。 “无头柄底说话” ,是指孔子的一些话不容易理解。其实,这不易理解是因为没有掌握孔子学问的实质,如果掌握了,孔子学说中的所有道理也就都能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了。如果不能领悟,无法掌握学问的实质,即使将这实质揭示出来了,也是难于理解的。比如“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这样的话,又有多少人能领会其真正的含义。只有真正掌握了不违仁这个实质,有关心性之学的一切难题也就可迎刃而解了。到了这个程度,就不是自己在理解经典的精神,而是儒家经典在注释自己的思想了。

不违仁,也叫守仁,就是“仁能守之” 。孔子的学问,不仅是一种知识,仅是“知及之”还不够,还应该“仁守之” 。仁守之,是心理实践活动,知识与实践结合,正是孔子学问的特点。

总之,孔子教人的方式,在于要人自己领悟学问的实质并实行之,使人能“默而识之” ,能“心之放者自收,心之昏者自著”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