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家关于功夫与境界层次的论述

道家关于功夫与境界层次的论述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道家关于功夫与境界层次的论述《庄子》一书中有对于修炼功夫进程的描述,书中这样写道: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二、道家关于功夫与境界层次的论述

《庄子》一书中有对于修炼功夫进程的描述,书中这样写道:

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庄子·大宗师》)

守之,是指守住自己的心思,也叫守意、守神。三日、七日、九日,泛指时间的增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心思向内的功夫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的。同时,也可以从话中看出,这功夫好比排除法,不断地排除了心中原来所有的东西,比如天下、物、生、古今、生死等等。外、无、就表示排除和否定。除这些内容之外,至于各个程度和层次的功夫的具体情况,虽有各种解说,也还是不能明确地理解。为此,这里对功夫的情况也不多作分析。下面是《庄子》书中对于心思向内用功的境界层次的又一个论说:

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庄子·寓言》)

前面那段话中所用的时间单位是日,这段话中所用的时间单位是年。几日与几年,都是虚指,只是用来说明功夫境界是随着时间而循序渐进着的。这里提到的功夫的境界和成果有野、从、通、物、来、鬼入、天成、不知生不知死、大妙等。至于这些境界和成果的具体含义,这里也不作引述讨论,原因与上面同。

道家内丹派关于境界层次的说法比较多。下面是唐代道士司马子微对这方面的有关说法:

得道之人,心有五时,身有七候。心有五时者:一、动多静少;二、动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事触还动;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心至此时,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身有七候者: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夙疾普消,身心清爽;三、填补夭伤,还元复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其于鉴力,随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圆备。

(《坐忘论·坐忘枢翼》)

这是说人在心思向内用功的修炼过程中身心所起的变化,这变化就是由于境界层次的提高而引起的。心有五时,是指心态的五种层次。动,是指心思向外;静,是指心思向内。事触,是指要应对有关事物。修炼开始时,是心思向外的时间多,向内的时间少,到后来是心思向外的时间少而向内的时间多,到最后是即使要应对事物也可以做到心思向内。身有七候,主要是指心思向内用功过程中人的身体(指生理上)所起的各种变化。其中最后的几项变化,可能是属于想象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