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涅槃”内涵

“涅槃”内涵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涅槃”内涵涅槃图释迦牟尼以超人的毅力和决心,寻求生命的永恒真理,寻求脱离烦恼的最高境界。他从出家、修道、成佛、说法,直到最后涅槃,创立了一整套佛教修持思想。佛教修持思想的核心就是证成涅槃,涅槃又作泥洹、泥日等。所有阐释,都是为了防止对涅槃思想的误解。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槃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槃会、涅槃忌、常乐会等。

1.“涅槃”内涵

img121

涅槃图

释迦牟尼以超人的毅力和决心,寻求生命的永恒真理,寻求脱离烦恼的最高境界。他从出家、修道、成佛、说法,直到最后涅槃,创立了一整套佛教修持思想。佛教修持思想的核心就是证成涅槃,涅槃又作泥洹、泥日等。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槃,为梵语pari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在佛教教义史中,处处可见关于佛教这一修持终极目标的激烈争论和不同阐释。千百年来,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歧义不断。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大乘、小乘对涅槃的解释也是异说纷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种(70)

(1)涅槃是通向慧解脱、心解脱等解脱之路的终极目标,基本上可描述为对“无我”之真谛的体悟。舍弃自我而获得真我,在存在上对无我的觉悟,也就是一种绝对宁静和自由的状态。个人与宇宙之心的同一,即与佛行同一,与无同一的状态。

(2)涅槃即灭却烦恼的状态。其中又分为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达到一种沉寂、(灯或火)熄灭、日落、平静、烦恼灭尽的安宁状态。

(3)涅槃等于法身(原指佛陀死后,其所讲的道理永垂不朽)、佛性(成佛的原因、根据、可能性),处于不生、不死、不老、不病、不忧、不染和脱离烦恼的无上安乐,具有常(永恒)、乐(幸福)、我(自由)、净(高洁)四种属性的理想境界。没有烦恼、没有破坏、没有差别、没有束缚的绝对清凉、安定、平等、自由的状态。

(4)涅槃是真如境界,若具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即证涅槃八味(71)

(5)涅槃与宇宙有关系,超离一切差别相状者(有为之相),超越时空,超世间,绝对的。绝对的实际涅槃是通过最高的精神修养和智慧证得的,是一种个人的体验,非语言所能表达。所有阐释,都是为了防止对涅槃思想的误解。

(6)佛(特指释迦牟尼)肉体之死,称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称入灭、薪尽火灭(薪喻佛身或机缘,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释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无余依涅槃之意。刻绘释尊入灭姿态之画像或雕像,称为涅槃像。举行追慕释尊之法会,称涅槃会、涅槃忌、常乐会等。后世称僧侣之死为圆寂、归寂、示寂、入寂等。

img122

涅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