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们为何迷茫

我们为何迷茫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他去奋斗的世界。面对现状迷茫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行动起来,寻找自己“有感觉”的生活。目前最接近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总和,约726.4万。尽管今年的招考人数有2.2万,创下了历史新高,但符合小魏条件的岗位却少得可怜。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考研、考公务员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选择之一。

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他去奋斗的世界。

——〔美〕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存在主义心理学家

研究发现,目标会有效地驱动人们的行为。李想,1981年出生的“80后”青年,初中时就对电脑很感兴趣,自己动手DIY电脑,高中时给各类电子杂志写文章,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更新自己的网站。这样的坚持和持续的投入,让他没有时间去思考所谓“青春的迷茫”。即便是如下一些看上去“放荡不羁”的创业者,一旦发现了“值得他去奋斗的世界”,也会持续地投入,进而产生有价值的结果。例如,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Airbnb现任CEO 布莱恩·切斯基,当投入于自己的事业时,他们都会有持续的对于任务的忘我感和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我们不能说他们是迷茫的,因为他们知道“值得他去奋斗的世界”在哪里。

很小的时候,他就不会对事情浅尝辄止。

——母亲对于布莱恩·切斯基小时候的描述

这里需要你思考的是,值得你去奋斗的世界(也许是从事的专业领域/行业/生活方式)在哪里?因为:

看不到未来,也就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现状;

看不到目标,也就无法发挥自己的行动力。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当人们面对人生选择时,阻碍我们做出有效选择的,是来自于对于自身认识的不清晰,抑或是对于外在环境的不了解(Sampson,Peterson,Reardon & Lenz,2000)。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今日之“迷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于自己以及外在环境认识的不清晰,就像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话一样:

A:我不喜欢这个专业!

B:那你喜欢什么专业?

A: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

另一方面,无法建立对于未来的想象同样让我们今天不能明确自己要走向何方(Super,1980)。用日常的描述来说,人们忘记了“梦想”是什么。

面对现状迷茫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行动起来,寻找自己“有感觉”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创业的思维方式,即面对不确定环境,先开始行动、感受,而非一直陷入思考之中。

因此,“创业”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理解——从狭义上理解为“创办企业、公司”,从广义上理解为“创造你的人生事业”。

当你在大学毕业前,思考未来何去何从时,创业也可以成为你未来人生的一种选择。狭义的创业,需要你从大学阶段就开始准备和积累;广义的创业,需要你将之转变为一种思维方式,去面对未来的种种具体选项:用创业精神去考研,用创业精神去求职,用创业精神去留学……

正因如此,创业不是一件“少数人的独门绝技”,创业是人人都需要了解的。也正因如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几年经常被社会主流媒体提及,甚至成为一种风潮。

那么,为什么对于大学生来讲,即便不创业,也要了解创业呢?

现状:“寒窗苦读”≠好未来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又增加了22万人,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也感到力不从心。

749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2014年,南美国家巴拉圭全国人口总数为703.3万;以色列全国人口总数多一些,大概820万。而我国2015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与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数相差无几。

用我国一个省的人口数类比的话,可能会更直观一些。目前最接近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总和,约726.4万。

而香港的人口密度,能很形象地说明大学毕业之后的真实感受。香港面积共1 104.4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6.4万人,人口密度全球名列前茅。据报道,香港一平方千米内曾一度有3.2万个人聚集。

基数大,自然带来了竞争的激烈,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和领域,都会涉及一定数量的竞争对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图1-1 大量毕业生带来的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

“像我们这样的毕业生,大学四年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既没有名校背景,也不像人家有个好家庭的。真的到找工作的时候,该怎么办啊?”很多大学生面对未来的选择时,产生了类似的感受。

案例:好工作都去哪儿了

今年秋季一开学,即将硕士毕业的小魏就紧张地投身于找工作的大军中。小魏就读于北京一所“985”高校,学的是某文科专业,近几年就业形势很不理想。“当初为了读研能上一个好点的学校,就选择了现在这个专业。以前一直觉得学校的牌子够硬,学校这个专业在全国又排名前列,找份满意的工作应该不会太难。结果真到了毕业季,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小魏如实说道。

由于可供选择的岗位并不算多,小魏也和班里的多数同学一样,匆忙投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当中。可2015年“国考”的报考职位一公布,小魏又一次犯了难。尽管今年的招考人数有2.2万,创下了历史新高,但符合小魏条件的岗位却少得可怜。小魏把自己在宿舍里关了整整一下午,逐个核对招考岗位的报名要求。因为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又不是党员,最后只找到四个岗位供自己选择。

由于“国考”形势严峻,小魏的很多同学选择了“战略性转移”,开始把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校园招聘当中。根据往年的经验,小魏学的这个专业可以去一些传媒机构做文字工作。但提起这些工作,他又一次摇起了头:“我干不了这行!”原来小魏之前也在一家报社实习过近半年的时间,但那段经历却并不愉快。初入报社,就被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加之此前从没有过相关的从业经历,缺乏经验,刚开始时经常犯错,有时稿件还要反复修改——媒体工作让小魏感到很吃力。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考研、考公务员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选择之一。

多年的寒窗苦读,是否真的可以带来美好的未来?这里涉及以下的几种情况,也就是决定你是否能坚持下来的三要素(图1-2):

学习动机:多年的寒窗苦读,你在为谁而读?是为了自己还是出于一种惯性?如果苦读的目的来源于自身的理想,往往学习动力十足,也会创造出有价值的结果;但如果来源于习惯,或者只是别人的期待,那么动力自然不足,一旦外界的期待降低,自身的动力也就下降了。

自我效能:在读书这个维度上,过往的成败经验让你感觉如何?你更多的是被赋予“学神”的称号,还是“重在参与”呢?当你从苦读中找不到成功者的成就感时,自信心就会不断被打击。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就会让你远离学习这件事。

图1-2 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竞争优势,是决定你能否坚持下来的三要素

竞争优势:每个领域都有这个领域的高手。有的人更适合成为知识的高手,也有的人更适合成为应用的高手,你是否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我到底擅长什么?”

“你在为谁而学?” “你学得怎么样?” “什么才是你的真正优势?”这三个问题,是你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

再没有别的力量更能拓宽我们的眼界,即一种对生活进行系统真切的观察研究的能力。

——罗马皇帝马库斯·奥里利厄斯《沉思录》

未来:“创”一代带来的改变

1977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之后,高校每年扩大招生数量,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其学历含金量持续下降。一个80年代、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还可以称之为“天之骄子”。而今天毕业的大学生,起薪甚至还不如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

2015年,北京地区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月薪是4 700元。这个数字还可以,比前两年还好一点。但是我再给大家看,O to O从业者的平均月薪,按摩师,这是平均数,是12 244元,装修工是8 126元,洗衣工是8 206元,月嫂是8 164元。

——罗振宇,2015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但是,仍然有很多“很值钱”的大学生。我们来看一些熟悉的人物。

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987年,他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之后,他顺利毕业,开始闯荡网络“江湖”。

马云,196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88年,他已经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教授英语。当然,那个时候的他也许没有想到,十年之后,他会和另外17个人(史称阿里“十八罗汉”)开始创业,过着“有这顿没下顿”的生活,更没想到后来的一切。

史玉柱,1962年出生于安徽蚌埠。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五年之后,就开始“折腾”着自己创业。“脑白金” “巨人集团”……这些响亮的名字,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还有毕业于深圳大学的马化腾,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李彦宏……

当年的天之骄子,现在的创业界大佬们是中国创业的领军人物,也是这个时代的风向标。

我们可以统称他们为中国大学生的“创”一代,他们给这片沉闷的土地带来了生机。正如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所说:“20世纪80年代是创业者的时代,被拯救的老企业和刚起步的新公司一点点突破了计划体制的坚冰,也正是他们孕育催生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再次唤醒了这片土地上沉睡已久的激情。”大学生本就应该是创业热潮中的一支生力军。

“看不懂”的“创”二代

时光荏苒,最近十年的创业世界,让很多传统的创业大佬们,有些看不懂。

郭列,出生于1989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加入腾讯。2013年自己创业,年底做了脸萌APP,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借助微信的热度,2014年5月30日到6月2日,四天软件下载量为119.3万。爆炸性的增长,刷爆了微信圈,同样成就了郭列。

阿迪力·买买提吐热,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三代家传切糕传承者。当家乡的切糕被社会误解时,阿迪力以及团队出于对于自己民族传统的尊重以及社会责任感,为切糕正名,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切糕事业。切糕王子,还在创业路上。

赫畅,留学归来,却不在意所谓的大学学位,他更看重自己的事业。多次创业之后,发誓改变传统的“煎饼果子”行业,创办了黄太吉餐饮,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改变着这个行业,同时也在这个行业中寻找自己的定位,誓将在线餐饮做到极致。

除此之外,马佳佳、余佳文、徐逸,包括外国的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内森(Airbnb联合创始人)等,或大学毕业,或大学退学。他们的创业方式,有着与“创”一代不同的规则和玩法。

企业策略家与心理学家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曾在其著作Growing Up Digital: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 (《N世代:主导21世纪数码生活的新新族群》)里,将那些1970年以后出生的人们称为“第一代网络掌控者”。他们是完全生活在互联网“气泡”中的一代人。

在美国,大概有8 800万的人属于这个N世代。这些“N-Geners”是那些从小时候就摸着鼠标长大的孩子们。过去的一代是伴随着电话和电视长大,而现在的一代的生活中则充斥着超世代视频游戏、网络、电邮、即时通信、在线社区以及从电脑上下载下来的视频和音乐。

——〔加拿大〕唐·泰普史考特 《N世代冲撞》 (罗耀宗等,译)

而上面提到的“N世代”人,在中国,我们简化地称之为“90后”。

“70后”拼命加班,“80后”拒绝加班,“90后”不想上班。

——佚名

当大多数行业与领域都被传统一代占据时,“90后”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到“敌人”不熟悉的领域去,打游击战,打不对称战争。“60后” “70后”企业家的主战场是传统工商业,而“80后” “90后”就把主战场放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当科技的风口慢慢转向时,传统行业的大佬们急需转型,也不得不向这些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请教、学习。这一点再次印证了唐·泰普史考特所说的“文化反哺”现象,即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文化吸收的过程。

回想一下,是谁教会父母玩智能手机的?是谁教会他们使用微信的?又是谁在朋友圈把父母给屏蔽了?

答案显而易见,是年轻人,尤其是“90后”。“90后”做了这些,这就是最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反哺”。

创业,就是要找到风口,赶到风口上,猪也会飞。

——雷军,小米科技CEO

当传统行业的大佬们纷纷寻找下一个“风口”时,“90后”已经占据了下一个风口——移动互联网。“90后”是极具移动互联网思维的人群。他们“要求生活自由,充满弹性时间;追求真诚透明的交往方式;工作不仅仅是工作,还要结合娱乐;乐于分享,愿意与陌生人建立联结” (Tapscott,2000)。

我们相信,某种行为可以通过学习短时间内获得,就像是打羽毛球,经过几个回合,你或多或少会“照猫画虎”。而思维方式的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你只有通过持续的行动和思考才能慢慢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当你已经可以自动地用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时,你已经站在了下一个创业时代的风口上。“创”二代的称号,实至名归。

资源推荐:《数字化成长3.0》,让你更了解N世代人群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