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业园区招商创业政策

工业园区招商创业政策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反思与展望对照财富创新体系模型,浦东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取得辉煌的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截至当前,浦东新区地域上所创造的财富,超过70%是由三资企业贡献的。这个时候,需要发展思路与战略的转型,扬长避短,构建浦东的区域竞争优势。思路与战略转型应该指向创造财富的方式转变。

五、反思与展望

对照财富创新体系模型,浦东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取得辉煌的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其中,对浦东新区未来发展潜力影响最大的,是创造财富的方式问题。截至当前,浦东新区地域上所创造的财富,超过70%是由三资企业贡献的。这些三资企业之所以来浦东新区集聚,和浦东开发初期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和浦东新区经济发展中大力推动的招商引资是分不开的。当时,中央把整个浦东新区都作为政策优惠区,内资企业在其他地区注册时所得税的税率是33%,在浦东新区注册就只有15%。这个优惠政策对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这不是要贬低浦东新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在国内其他地区还没有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体系时,浦东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招商引资成果,奠定了浦东新区发展的基础,其中有艰巨的创造性劳动。时至今日,国家的优惠政策已经期满,浦东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不再具有政策方面的优势,而且浦东新区因为发展了,所以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已经上升到了发达地区的水平。浦东新区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主要是发展模式的规律在起作用,因为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是其他地区可以复制的,有一度,外商出浦东国际机场后首先看到的是昆山的广告牌,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种挑战性。同时,招商引资的模式受产业成本和商业成本的影响很大,地区发展水平提高后,成本上升是必然的趋势,这会进一步削弱竞争的优势。在未来的时间里,浦东新区如何在保持增长势头的同时,逐步减少对招商引资的依赖,是未来浦东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课题,只可惜这个基本课题还没有引起决策层足够的重视。

浦东人仍然具有当区域竞争领先者的情节。浦东新区的“十二五”规划中有一条主线是“国际竞争力”。按笔者的看法,先有国内的区域竞争力,才有可能具备国际竞争力。这个时候,需要发展思路与战略的转型,扬长避短,构建浦东的区域竞争优势。思路与战略转型应该指向创造财富的方式转变。当前浦东新区创造财富的方式,起主导作用的是招商引资的方式,招商引资方式所创造的财富,在本质上是“土地增值效应”所带来的财富增长。未来,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期满以后,浦东新区的发展和财富创造,要更加注重“智慧财富效应”,也就是要在继续发挥招商引资作用的同时,花大力气来创造利于创业的环境和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发挥浦东新区人民的创造力,使浦东新区人民的创业成为另一个创造财富的主导方式。并不能说浦东新区完全漠视创业环境的构建,浦东新区的财政政策中,对于创业和孵化器也是支持的,但是浦东新区对创业和孵化器支持的力度,还不及对招商引资支持力度的1/50。对于招商引资和创业孵化器支持力度上的这种反差,体现了对创业孵化器的轻视和对招商引资的路径依赖。

浦东新区被外界广泛诟病没有出现像华为、尚德和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就是这种力度反差的必然后果。此外,张江的功能异化,也是浦东新区创业成效不够明显的原因。当初设立张江高科技园区,其初衷是希望张江像硅谷或台湾新竹一样,培育大批创业型、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形成一种新的创造财富的方式。但是,张江的功能却被异化了,张江的创业功能没有显示出来,创新型企业创造财富的传奇没有显示出来,在实际运行中张江也变成了一个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发展手段的园区。张江的高科技园区开发,把开发区房产的租售收入作为开发投资的回收机制,使得开发者有推高房价和租金的利益冲动,与创业者形成利益冲突,必然会恶化创业的环境,使创业之歌在高涨的租金中式微。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功能异化,使浦东新区通过创业企业创造财富的功能没有成长起来。本书已经谈过,深圳是国内创业最有成效的城市,它在土地增值效应方面不比任何城市逊色,同时其创业和企业成长也卓有成效,通过智慧增值效应创造财富的轨迹已经成形。深圳的奇迹得益于其移民文化,因为移民文化的社会环境是宽松的,就以创新和创业中的“宽容失败”为例,只有在移民文化环境中,失败才不会造成创业者面子的创伤,创业者遭遇的环境禁锢就比较少,所以创业者的闯劲就足,成功的几率就比较高。应该说深圳的创业优势绝不是深圳市政府构建出来的,因为移民文化是经济特区政策的遗产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抓紧浦东开发开放不动摇,一直到建成”,这是浦东新区如今硕果仅存的优势。在本书提出的财富创造的坐标体系中,浦东前21年的开发仅完成了一半的开发任务,因为浦东新区至今只造就了以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手段,土地增值效应是创造财富的单一方式。只有到创业企业的数量和成长性达到这样的水平,以至于创业企业所创造的财富,也就是智慧增值效应足以和土地增值效应并驾齐驱,浦东新区的财富创造就会跃上“双轮驱动”的层次,浦东新区人民就会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之一,我们才有底气说浦东开发的任务基本完成。当然,大面积地培育创业型企业,并促使他们快速成长,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任务,也是一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任务,需要远见卓识,需要全体动员,需要战略创新。

我们对圆满完成邓小平同志“抓紧浦东开发开放不动摇,一直到建成”的任务充满信心,因为浦东新区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固然越来越多,但是浦东新区所具有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首先,前21年的积累和打下的基础,使浦东新区在更高的层次上具有竞争力。曾经有一位领导走访设在浦东新区的IBM全球新兴市场总部,IBM的高管介绍说,当初IBM在为全球新兴市场总部选址时,考虑过香港、新加坡、上海,最后经过反复比较和权衡,还是落在了上海浦东新区。这说明了浦东新区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个总部除了缴纳一些房租和个人所得税以外,并没有产值和税收的贡献,所以从招商引资的角度来说,这个项目的意义并不大。然而,这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机构,如果能够利用这个机构的能量,带动浦东新区企业的升级和创业型企业的成长,就可以造就难以模仿的区域竞争优势。如果这样的案例得以复制,浦东新区的优势就会乘数性地放大。

其次,中央在浦东新区优惠政策期满后,于2005年6月21日给了浦东新区一个机制,就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按照中央的要求,“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要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结合起来,把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结合起来,把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结合起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许多习惯于向中央要政策、要项目、要资金的人认为这个试点比较空,认为它不够实惠。也许运用招商引资的思维,这些观点也算不无道理。然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应该被理解为中央送给浦东新区用来增加招商引资优势的礼物,而应该将其视为以创新的方法和思维创造财富的钥匙。的确,用招商引资的思维,以上两条都算不上是什么优势,但是,用财富创新的思维,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确实可能成为制胜的法宝。

外界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6年来的成效也有多种说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看到效果确实需要假以时日。在华人社区中,改革是十分艰难的,在浦东新区也不会例外。首先,改革需要有一个友好的外部环境。浦东新区的法律地位是一个行政区,在国家部委的表格中相当于一个县,在浦东新区的任何改革都需要协调,协调的难度令人难以置信。其次,改革者需要有韧劲和闯劲。邓小平同志当初在决定建设经济特区时,就意味深长地对建设者说“你们去杀开一条血路”。为什么是一条“血路”?因为改革的博弈绝对不只是歌舞升平和风花雪月。笔者十分钦佩深圳市原市长梁湘,他在闯开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的征程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安危,体现出了崇高的进取心,为全国的改革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浦东综合配套改革,6年的时间还不够长,还需要推出保障措施,使综合配套改革能够真正成为转变创造财富的方式,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