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剩余价值规律一、原始积累是资本的起点在资本主义发韧的初期,有一个原始积累。因此,无论是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还是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都不能形成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一般用m表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二节 剩余价值规律

一、原始积累是资本的起点

在资本主义发韧的初期,有一个原始积累。原始积累的方法是依靠暴力手段,掠夺农村居民土地,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clan,部落,氏族)财产变为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就用这些手段使农民丧失了土地,成为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方面,形成了资本主义大财产,为生产的大规模进行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与英国差不多。强占农民土地,野蛮拆迁,骗财政的钱,套银行的钱,借国企改制化公为私,官商勾结,等等。

原始积累就其形式来说是卑鄙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7]就其内容来说是革命的,因为不对分散经营的小土地所有者剥夺,不消灭束缚生产发展的行会制度,不消灭封建特权,生产力就不能自由地发展。

原始积累形成资本的前史,是资本主义的起点。所以我把原始积累提前来说。只有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才能成为商品。

二、马克思探索剩余价值的奥秘

通过原始积累掘得第一桶金的资本家来到市场,他发现大量的失地农民等待雇佣,于是他以公平的价格把他们雇用到他开的工厂。让我们和马克思一同来到这家工厂,探索剩余价值的奥秘吧!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先撇开资本的总公式G——W——G'(G+⊿G)的矛盾不谈。我们用产业资本的公式更能说清问题。

img14

产业资本家付出一定量的货币G,购买劳动力A和生产资料Pm,来到他的工厂,在生产过程…P…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生产出商品W',然后到市场上卖掉,收入货币G'(G+⊿G),比原预付G多出来⊿G,马克思称之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在G——W和W'——G'两个阶段,是等价交换,不能生成剩余价值。但实际上不等价交换也是存在的。在不等价交换中,如果资本家享有某种特权,可以高于商品价值出售,例如把价值只有100的商品卖110,加价10%。但是,他当了卖者之后又成为买者。现在第三个交换者也享有把商品贵卖10%的权利。于是我们的这位交换者在一方面赚得了10,在另一方面又失去10。结果等于全体交换者都高于价值10%互相出卖商品。反过来,情况依然照旧。因此,无论是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还是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都不能形成剩余价值。

由于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因而剩余价值的形成必然要在流通以外的地方寻找其原因。在流通以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时,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取决于它所创造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商品所有者不可能获得更多的价值,即不可能实现价值增殖。因此,在流通领域之外,不同的商品所有者之间不发生社会交换关系,就不能使价值增殖,从而也不能使货币或商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必然产生双重的结果:一方面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以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为基础,按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商品的买卖;另一方面又要按资本流通的内在动机,即获取剩余价值的内在规律,说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来源。

原来,资本家在市场上买到了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消费就是价值创造。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生产是以活的个体的存在为前提的,活的个体的存在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维持劳动者个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如劳动者的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一些特点,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其中主要取决于自由工人阶级形成的条件、习惯和生活要求。因此,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第二,抚养劳动者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劳动者是会衰老、死亡的,要使市场上能够不断地有这种商品供应,劳动力的卖者必须像任何活的个体一样,依靠繁殖使自己永远延续下去,不断地为市场补充新的劳动力。劳动者的子女作为新的劳动力的补充者,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自然就包括在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总和之中了。只有这样,这种特殊商品所有者的种族才能在商品市场上永远延续下去。

第三,使劳动者成为专门技术和技能的劳动力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这必然要花费一定量的费用。这种教育和训练的费用,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不同而不同。由此可见,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随着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量的改变而改变。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有一个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点。其他商品一旦进入消费过程,商品的价值就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在它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在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创造出较劳动力价值本身更大的价值来。超出的那一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于是,资本的两部分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旧的价值保存了下来,马克思称作不变资本,用c表示;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来,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来,马克思称作可变资本,用v表示。剩余价值一般用m表示。

剩余价值又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三、剩余价值理论之我见

我认为上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只不过是一种逻辑上的推理,与实际操作有出入。

首先,所谓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者消费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这是把结果混为原因。应该是劳动力价值决定了生活水平,而不是反之。

其次,所谓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来,那为什么不卖劳动而要卖劳动力呢?假如一个人的碗能生金子,他是卖碗呢,还是卖金子,他肯定卖金子不卖碗。常说资本家发现了劳动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这个秘密,难道工人就不能发现这个秘密吗?

再次,所谓G——W是等价交换,我看是不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在供求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的,而劳动力永远都是供过于求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总是有一定数量的失业工人,资本家借失业工人来敲在业工人的竹杠,迫使在业工人过度劳动并接受最低工资。“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应该为成正比]。”[8]也就是说,产业后备军越多,越贫困,施加给现役劳动军的就业压力越大,迫使他们过度劳动,挣得工资还要少。这个重要的原理是我更正过来的。在德文版里是“成反比”,在法文版里虽然改成了“成正比”,但没说清谁同谁比。所有的人都将错就错按“成反比”理解,根本就说不通。拙文《产业后备军的贫困与现役劳动军所受的劳动折磨成正比》发表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文中指出:产业后备军与现役劳动军相比,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正比,前一个“他们”指产业后备军,后一个“他们”指现役劳动军。

复次,所谓W'——G'是等价交换,我看不是。资本家还可以加价,不加价就不赚钱。资本家对产品的加价会不会导致劳动力也加价呢?不会,劳动力价值是先前既定的。

最后,总结一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在G——W阶段,低价购买劳动;二是在…P…阶段,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三是在W'——G'阶段,高价出售产品。

四、平等的剩余价值率

下面是生产过程的公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 500v+ 500m=3000

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公式,第Ⅰ部类生产了价值6000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生产了价值3000的消费资料。但有一点却是人们所熟视无睹的,那就是剩余价值率之平等。

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率是1000v/1000m=100%,第Ⅱ部类的剩余价值率是500v/500m=100%,二者均为100%。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必然的结果?马克思没有说明,也没有人深究,但这个问题又不能回避。因为c和v是既定的,剩余价值率确定后,m就确定了,商品的价值c+v+m就确定了。怎样确定剩余价值率就成了怎样确定商品价值的问题。

马克思是在《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但那里研究的是单个资本的生产过程。单个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随意假定的,因为不存在与其他资本对比是否平等的问题。在《资本论》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当然也涉及到生产过程,虽然只有两个资本,但已概括了社会所有的资本。两个资本之间存在剩余价值率的对比问题。马克思直接把两个资本的剩余价值率定为100%,但没有展开说明。现在假设Ⅰ的剩余价值率是110%,Ⅱ的剩余价值率是90%,这样不平等行吗?据我的研究是不行的。

回到前面那个公式,平等的剩余价值率体现着资本家追求平等利益的观念,是必然结果,不是偶然巧合。但平等的剩余价值率其具体数值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并非就是100%。但为了简单,我们在后面的研究中,仍然按100%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