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算筹求出万边形

算筹求出万边形

时间:2022-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祖冲之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有成就的科学巨星之一,他最早把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8位,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出生在江苏南京,祖籍河北省涞水县。他根据96边形的边长之和,得出了圆周是直径3.14倍的数值。祖冲之想,如果按照刘徽这个方法,把圆周不断地分割下去,做出192边形、384边形、768边形……祖冲之在天文学和机械方面也取得了杰出成就。

祖冲之(429—500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有成就的科学巨星之一,他最早把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8位,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出生在江苏南京,祖籍河北省涞水县。由于战乱,全家从北方迁到南方。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祖冲之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圆周率方面的杰出贡献。对圆周率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是数学家以及其他一些科学家们的一项主要课题。圆周率的精确度,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某个时代科学发展的水平。在我国2000多年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径一周三”,即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圆周率。祖冲之小时候读过这句话,他自己做了验证,觉得和实际不符,圆周并不恰好等于直径的3倍,而是比直径的三倍还长一点。但究竟有多长,他也弄不清楚。后来,他看了很多书才知道,已经有很多数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如西汉刘歆,所用的圆周率是3.1547;东汉张衡用的是3.1622,蔡邕用的是3.125;三国时王蕃用的是3.155,刘徽用的是3.14或3.1416;东晋末年天文学家何承天的圆周率是3.1428……这些圆周率数值,都深深地铭记在祖冲之的脑海里。其中以刘徽的成果最深刻,因为他的圆周率已经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3位或5位。

生长在3世纪中叶的数学家刘徽,用的是“割圆术”。就是在圆内做一个正六边形,每边和半径相等,然后把六边所隔开的六段弧线平分,做出一个正十二边形。这个正十二边形的边长加起来,比六边形边长的总和要大,比较接近圆周,但仍比圆周短。依次类推,24边,48边,一直到96边。他根据96边形的边长之和,得出了圆周是直径3.14倍的数值。这个数值比刘歆和张衡算得都准确,但还是比圆周要短。

祖冲之想,如果按照刘徽这个方法,把圆周不断地分割下去,做出192边形、384边形、768边形……再仔细地计算这些边形的总边长,不就可以求出更精确的圆周率吗?祖冲之就和儿子祖暅在书房的地上画了一个直径三丈的大圆,按照刘徽的方法,先在圆内做了一个正六边形,依次往下分,一直算了四五个晚上,才算到96边形。往后的计算更复杂了。祖冲之继续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苦算。春天过去了,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祖冲之父子俩仔细地算出了192边形、384边形、768边形、1536边形、3072边形、6144边形、12288边形、24576边形的每边长度以及各边的总长度,终于得出了比较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如直径为1,圆周率大于3.1415926,小于3.1415927。如用现代数学符号来表示就是:

3.1415926<π<3.1415927

祖冲之取得这一辉煌成就,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从正六边形开始算起一直算到24576边形,需要对9位数的大数目,反复进行包括加减乘除、开方乘方等步骤的运算130次以上。这样复杂的运算过程,如果在今天就比较容易了,用纸笔算盘甚至电子计算器。但在当时条件下,这些运算工具都没有发明,祖冲之就是用一根一根被称为算筹的小木棍来进行演算的。由于无数次地摆弄和运算,因此,小木棍都被磨得光滑油亮。可见祖冲之为了求得精确的圆周率付出了多么艰苦的劳动,需要有多么坚强的毅力和决心。

祖冲之求出圆周率的小数近似值以后,又把小数化为分数进行简化计算得出了两个分数值,一个是约率为22/7,这和公元前3世纪希腊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所求出的圆周率相同;另一个是他求出的密率为355/113,这是数学史上的首创。在欧洲,直到1573年,这一数值才由德国数学家奥托(Otto Valentinus)求出,但是比祖冲之要晚1100多年。过去,西方人总是以为这个数是欧洲人发现的,其实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它的正确名字应该称为“祖率”。“祖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表示圆周率最佳近似分数值。它的形式整齐优美,容易记忆。用它来进行计算,如圆的直径为10千米,所得的圆周长值误差不到3毫米。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1596年,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计算到262边形,算出了π值的35位小数。

1841年,英国数学家卢瑟福将π值计算到了208位小数,其中152位是正确的。1844年,杰出的计算家达琴将π值计算到200位小数,9年之后,卢瑟福又将π值计算到了400位小数。

1873年,英国数学家威廉·欣克采用无穷级数的方法,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又将π值计算到了707位小数。

1949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后,几个美国青年工作了70多个小时,把π值计算到了2037位小数。比较这个新的计算结果,人们找到了欣克的一处错误。原来欣克把第528位小数的5错写成了4,由于他当时未发现,以致他后面的计算全部一笔勾销,白白地浪费了10年功夫。

1973年5月,两位法国数学家利用一台7600CDC型电子计算机,把π值精确计算到了100万位小数。

1978年,两位日本专家利用一台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把π值更精确地计算到了800万位小数。

1984年,日本的计算机专家在超级电子计算机上工作了24个小时,又将π值精确计算到了1000万位小数,后来又计算到2.0132亿位小数。

这些数字,对于计算和应用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需要取小数点后面4位数也就足够了。但是可以证明,人们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

祖冲之在天文学和机械方面也取得了杰出成就。他编制了《大明历》,在这部历法中首先引入了岁差并改革了闰法。他重造了前人的指南车,使它随意转动而所指方向如一。他创造了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磨,制造了“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另外,他在哲学、文学和音乐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成就。我们从祖冲之的伟大成就中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

1.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祖冲之出生在一个科学世家,家中几代人都通晓天文历法。他的祖父祖昌,在朝廷里管营造方面的工作,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小时候经常向勤学好问的祖冲之讲解日月星辰等天文学方面的知识,父亲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祖冲之从小就喜爱数学和天文学,阅读了大量的科技文献,除了每天阅读父亲规定的《论语》《孝经》这些经书外,特别用功地读天文学书籍。读天文书就要用到数学,于是他就又对数学下了苦功夫。史书上对祖冲之勤奋好学的记载是“少稽古、有机思”,即他很小时就喜欢考察古人的著作,善于思考问题。多年苦读的结果使他博学多才,在25岁时就被皇帝召到华林学省,成为最年轻的华林学士,为他日后天文学和数学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刻苦钻研、灵活运用的精神。祖冲之把从远古到他生活的时代所保存的天象观测记录和有关文献,几乎都找出来进行研究。利用比较优越的条件和环境,每天刻苦地学习研究古籍资料,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但祖冲之又不为陈腐的典籍和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教条所束缚,而是通过实际观察、考核、计算,批判地继承接受前人的科学遗产,利用其中合理的和有用的部分来充实自己。如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检查一遍又一遍,计算将近1年之久,才取得了那个举世无双的π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