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产大王和他的三特渔村

水产大王和他的三特渔村

时间:2022-08-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产大王和他的三特渔村文/邵慧斌创业者档案王端红,男,出生于1966年3月。三特渔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鲍家村。如今,他的渔家乐已获省市多项荣誉,他成立的三门水产合作社也是年年丰收,他,就是三特渔村的董事长——王端红。参加此次大赛的单位是从全省300多家农家乐中精选而出的31支队伍,而“三特渔村”却凭借“海八仙”独揽了此次大赛的热菜、冷菜、点心、综合四块金牌。

水产大王和他的三特渔村

文/邵慧斌

创业者档案

王端红,男,出生于1966年3月。1983年参加高考并考入浙江师范学院,毕业后担任教师工作,于1994年下海经商,先是从事水产品销售,后由于种种原因开始办起农家乐,并初具规模。“三特渔村”在台州市甚至浙江省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王端红也曾被评为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三门县“十大杰出农村实用人才”、三门县2007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2006年,王端红发明的冰冻杨梅获得国家专利。

所在地情况

浙江省三门县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每年的经济都排在台州市的后几位。三特渔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鲍家村。渔村距县城8公里,闹中取静。三门县位于东海之滨,又是丘陵地带,农业渔业都较为发达。三门县下的几个乡镇都是以养殖为生。三门水产也因为其特有的地理环境而拥有独特的口感,尤其以青蟹著名。但是三门整体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农民、渔民只是局限于几亩田地、几口鱼塘,没有将产业做大、做强的意识。近几年,三门县政府欲以蟹为媒,招商引资,建立三港三城,推动三门经济的发展。

创业项目

“三特渔村”渔家乐

创业感言

我们要自己赚钱给自己花!

创业故事

浙江省三门县,位于东海之滨,三门湾畔,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三门丰富的农业资源,水稻小麦,各种时令果蔬,还有海港里各种新鲜的水产……祖祖辈辈的三门人过着耕种捕鱼自给自足的生活,或是做点水产生意,却终归是小打小闹,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却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如今,他的渔家乐已获省市多项荣誉,他成立的三门水产合作社也是年年丰收,他,就是三特渔村的董事长——王端红。

带着一份敬仰,我前往“三特渔村”想去了解这位神秘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才能铸就三特今日的辉煌?

车子从县城出发,穿过几个零星的村落,一直在狭窄的村道上开了将近30分钟方才到达。对于三门这么一个小县城来说,这样的路途真的已经算远了。刚下车,一个不高的房屋出现在眼前,前面是一片空地,几个“三特渔村”的员工在门前闲聊,悠闲地晒着太阳,没有想象中的奢华,却又让人倍感亲切,或许,这就是农家的独特魅力吧。

走进“三特渔村”,“三特渔村”的总经理马勤武接见了我们,在小小的办公室里,我们回顾了“三特渔村”过去几年的风风雨雨……

走下讲台 走上漫漫创业路

img77

谈起“三特渔村”的董事长——王端红,不能不令人惊讶。这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1983年参加高考,幸运地成为了我们小县城里唯一一位考上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在县城里引起轰动。毕业之后的王端红被分配到乡镇的一所小学当老师,工资不很高,生活却也过得平稳又安逸。平静如水的日子过去了近十年,当年的壮志早已被岁月磨灭。然而,或许是浙江人骨子里的不安分,王端红不甘于自己一辈子就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度过,再加上当时正在兴起的“下海热”,让他动心了。但是下海经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经验的他,在风起云涌的商场里,随时都有可能赔的一无所有。教师虽然工资不高,但毕竟是个稳当的职业,而下海却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有过踟蹰。一次偶然翻阅《新民晚报》,却让王端红下定了决心,毅然地走上了从商的道路。报纸中的一条新闻里提到,越来越多的家庭搞起了“公私合营”,即使在夫妻双方都是职工的家庭里,也出现了其中一方“下海”的状况。而王端红的家里,恰好是这种情况,自己是教师,妻子是医生,吃的都是“公家饭”,哪怕自己去经商,妻子的工作还在,还不至于吃不饱饭。于是,在经过认真的考虑之后,于1994年,王端红告别了他的教书生涯,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靠海吃海 收获创业第一金

三门县位于旗门港之南,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想着“靠海吃海”的王端红搞起了水产批发的生意。凭借之前认识的码头的熟人,还有在冷冻厂里的朋友的帮助,这水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赚到了下海之后的第一桶金。生意的成功让王端红顿时有了信心,也准备放手大干一场,闯出自己的天地。水产生意越做越大,却也有陷入困境的时候,水产不比其他,不易存放,如果货物运不出去,腐烂变质了损失需要自己承担,生意场上,大单的货物赊账是常有的事,可是一旦货款久久收不上来,资金链就跟不上,这也是件麻烦的事情。好在一路上虽磕磕碰碰,但是却也是一次次化险为夷。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简单地收购和批发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生意上的要求,于是在几经选址后,王端红在相对偏僻的三门县鲍家村成立了自己的三门湾特色冷冻厂,生意步步走向正规,原始资产不断累积。此时此刻的王端红日子已经过得相当滋润了。

勇于进取 “农家乐”里闯天地

img78

img79

可是,他就是这么一个永远都不知疲倦的人。一次,在视察自己冷冻厂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厂子“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废水废气之污染,无汽笛闹市之纷乱,可观东海日出,看渔舟唱晚”,于是兴办农家乐的想法油然而生。那时,还是2004年,在当时,还没有“农家乐”这个名词,全国也根本没有几家像模像样的农家乐,然而,王端红想到了,他也这么去做了。在自己冷出几口鱼塘,一个有模有样的“农家乐”就这样成立了,三门湾特改名为“三特渔村”。

然而成立之初,农家乐的生意并不好做,“三特渔村”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了一年多。2005年年底到2006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新农业”,号召各级做好农村农业建设,带领农民创收,其中有一点就是鼓励农家乐。此时的“三特渔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使自己完成了从小打小闹到正规化的成功转型。2006年12月28日,“三特渔村”的几个高层领导带着自己筹备已久的作品参加了省里举办的特色菜大赛。参加此次大赛的单位是从全省300多家农家乐中精选而出的31支队伍,而“三特渔村”却凭借“海八仙”独揽了此次大赛的热菜、冷菜、点心、综合四块金牌。一次大赛,独揽四块金牌,这谈何容易,而“三特渔村”却做到了,马经理一直谦虚地说,这是“一不小心”,一不小心拿了第一块金牌,一不小心拿了第二块,又一不小心拿下了此次大赛的所有金牌。可是如此荣誉,又岂是“一不小心”所能做到的?在300多家农家乐中脱颖而出,这背后又隐藏着三特人的多少心血。“海八仙”,张果老的跳鱼咸菜、汉钟离的原味望潮、铁拐李的青蟹豆面、吕洞宾的家常淄鱼、曹国舅的御厨牡蛎、韩湘子的茄汁缢蛏、何仙姑的荷花显真、蓝采和的玲珑白虾,一道道因为农家的做法而保留了海鲜最原本的鲜味的菜肴,再经过经典的民间传说的包装,顿时熠熠生辉。“三特渔村”也因为这次的大赛而积聚了一定的名气,为了保护“海八仙”和“三特渔村”的权益,“三特渔村”的领导第二天就前往北京注册了“海八仙”的商标,从此“海八仙”也成为“三特渔村”的招牌菜。

“三特渔村”的招牌打响了,前往“三特渔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每到周末、节假日,周边县市,甚至外省的游客都纷至沓来。游客不远千里来到“三特渔村”,在游玩之余,总要吃吧,“三特渔村”以最纯正的农家菜和最新鲜的海鲜来招待各地的来客。为了保证食物的农家风味,“三特渔村”开辟了自己的农场、果园、茶园,游客不仅可以自己体验耕种采摘的乐趣,还可以品尝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绿色果蔬,“三特渔村”的海鲜供应来自“三特渔村”自己的养殖基地,保证了海鲜在三门湾的水里养殖出来的独特口感。别人是用力去做好农家乐,而“三特渔村”是用心去做好农家乐。除此之外,王端红又想出新招,游客吃饱喝足,认可了这里的食物,而且难得来一趟这里,总会想带点什么回去吧,于是“三特渔村”又推出了“海八仙”海鲜大礼包。优质的水产经过特殊的处理后,保证了海鲜的口感,又延长了它的保质期。“海八仙”刚一上市,就受到了游客的喜爱,“三特渔村”也把“海八仙”的专卖店开向外县、外市乃至外省……“三特渔村”红火了,可是王端红和他的三特团队并没有就此停步。他们不把农家乐局限在这小小的农庄里,更把眼光放到了海上。当人们整天忙碌在水泥森林中,面对着庞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时候,海上就成为他们可以放松身心的优良去处。坐上渔船,驶向广阔的大海,远远望去,只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蔚蓝,天是蓝的,水是蓝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舒.,涤去满心的疲惫,换得一身轻松。“三特渔村”以其敏锐的经济视角,捕捉到这一商机,又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条件,开发了海上观光的项目,购买5艘渔船,专门供游客乘船出海。迎着海风,沐浴着阳光,看渔民向海上撒下一张大网,一会儿,活蹦乱跳的鱼虾就随着那张大网被捞起。刚刚捞上来的海鲜,在船上经过简单的烹饪,保留了食物最鲜美的原味,这又是怎样一种享受?这种新兴的旅游观光模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追捧,家庭或是单位组团前往的更是络绎不绝。最近,“三特渔村”还看中了一个小岛,岛上都是鸟蛋,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只只鸟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格外美丽,“三特渔村”正努力着开发这个小岛,把它列为海上观光的一个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三特渔村”又会奉献上更别具一格的渔家观光模式。

“三特渔村”在注重渔家观光的同时,还注重对三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王端红还特地命人将老县政府大院一幢老房子及亭旁邵家村一处老宅院搬迁到渔村,增加渔村的文化氛围。又听说三门的石雕工艺是小有名气,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民间工艺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王端红硬是从乡下搜集了近两百扇石窗,打造出了一道石窗长廊。走在“三特渔村”,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远离闹市的宁静,更有一份步入桃源的淡雅。

规模发展 打造“三特”新王朝

如今的“三特渔村”,早已不是刚刚成立时的那个小小农家乐,如今单单是休闲农庄,就占地500余亩,农庄内还有咸水塘、淡水塘和咸淡水塘三类养殖塘近80亩,用于游客观光垂钓。在养殖塘周边的小山上,还种有毛竹、桂花、文旦等点缀渔村风光,在小山的梯田上,还种植着青菜、土豆等蔬菜满足渔村日常生活。还有海上观光区、休闲娱乐区,乡间小别墅等多个景观,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各色需求。由于在农家乐方面的优秀成果,“三特渔村”曾先后获得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浙江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等称号。“三特渔村”的规模在不断地壮大,员工从2005年的9个人增长到了如今的200多人,公司资产也在日渐增长,“三特渔村”在原来的三门湾特色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定义,特色海鲜加工,特色渔业休闲、特色果蔬种植。而王端红和他的“三特渔村”却仍在为他理想中的生态农家乐园而不懈努力着……

综看如今的“三特渔村”,无限风光,可回想“三特渔村”创立之初的艰辛,说不完,道不尽……搞农业创业的,要打交道的不仅是政府,还有当地的村民。当初,为了扩大渔村规模,“三特渔村”向村里购买了数百亩土地,县里的、镇里的文件都批下来了,可是工程却迟迟无法动工,村里的村民不同意,每天去工地上闹,土地赔偿问题不解决,村民们是不会让你动工的。无奈之下,“三特渔村”又坐下来和村民协商交流,经过多方的努力,总算将土地问题解决了。尽管创业路上举步维艰,可是三特人秉承着“方法总比困难多”的思想,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地走到了现在,而且,前方的道路越来越宽敞。“三特渔村”计划着,希望能够在2015年的时候,公司能够上市,成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其实“三特渔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是集团化的经营模式了。

反哺家乡 诠释共同富裕之精神

“三特渔村”成名了,王端红富了,可是他更多想到的却是大家,他曾多次出资帮助村民建设村内和村外的道路,赞助村里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出资筹办青蟹节。为了帮助一些渔民把水产卖出去,还专门成立了三门水产合作社,帮他们联系买家,提供帮助。王端红还专门安排村里的一些闲着的老农去“三特渔村”渔村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一人富,不算富,王端红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致富……

最后,当我问到,“三特渔村”未来的目标的时候,马经理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三特渔村’是三特人的三特,‘三特渔村’是三门人的三特,‘三特渔村’是台州人的三特,‘三特渔村’是浙江人的三特,而我们就要努力将‘三特渔村’做成中国人的三特乃至世界人的三特”。豪情壮志,却代表了三特人最真诚最朴实的想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见到一个全新的“三特渔村”!

“三特渔村”就在我的家乡,我是亲眼目睹了“三特渔村”的一步步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实农业创业的机会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我们如何抓住它,并用心地做好它。在访谈期间,我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认真”,只要用心去做了,你又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