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抓住创业良机,创建“浙宝钢管”

抓住创业良机,创建“浙宝钢管”

时间:2022-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到1994年陈燮中的事业已经小有成就。1993年10月,陈燮中创办了浙江省浙宝钢管物资联合公司,他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浙宝钢管”公司成立之初,陈燮中雄心勃勃,斗志昂扬,立誓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闯出一番事业来。结合“浙宝钢管”公司的实际情况,陈燮中又认真地进行了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到1994年陈燮中的事业已经小有成就。他的头顶拥有了好几个耀眼的光环:国家地矿部中国地质技术开发进出口公司的正处级干部,中国地质技术开发进出口公司浙江办事处经理,还有一个高级经济师的技术职称。这些风光的职位和职务、优厚的待遇和报酬曾经令多少人仰慕不已!

从骨子里说陈燮中是一个喜欢冒险和闯荡的人,他天生好“动”,不安于现状。在一片赞扬声中,陈燮中没有陶醉于成绩和荣誉,而头脑里又出现一个新的想法,跃跃欲试进行一个新的探索。此时他考虑得更多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激活潜藏在自己身上的经商细胞,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质,奋力开创出一番新的事业。

通过认真分析当时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陈燮中认识到我国正在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大课题。同时他也意识到我国正处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期,尤其是物资供应方面正处于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双轨制阶段,如能准确地把握好国家的政策,合理地利用好各种资源,那么可以创业的机会是很多的。更何况当时党和国家正在号召和鼓励公务人员下海创业,对他来说这正是自主创业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家人和不少好心的朋友都劝他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提醒他自主创业的困难和风险很大,需三思而行,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和信心。他坚定地认为机遇和风险总是并存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坚信只要自己牢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乘势而上,成功的希望指日可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自1990年代中期起,他就毅然辞职下海,逐步走上了一条披荆斩棘、劳顿奔波的自主创业之路。开始是两边跨着的,他作为国企一方的代表,与民营企业合资经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1999年8月他的人事关系正式调离国家地矿部,交由杭州市地方人事部门委托代管。他彻底抛弃了“铁饭碗”,完全下海了。

1993年10月,陈燮中创办了浙江省浙宝钢管物资联合公司(以下简称“浙宝钢管”公司),他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创建和经营“浙宝钢管”公司,是他下海经商、自主创业的开始,从此他开始了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儒商官商逐步走向一个成熟的企业家的艰难历程;也是他充分施展自己的经商才华,不断锻炼成长所掘得的第一桶金。

“浙宝钢管”公司成立之初,陈燮中雄心勃勃,斗志昂扬,立誓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闯出一番事业来。但是万事开头难,要为公司找到一个好的发展方向远比原来想象的难得多。尽管他为公司的发展煞费心机,苦苦探索,但还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为了加快地质勘探和找矿的步伐,国家地矿部将要投资试制国产的高强度地质钻杆,并且据可靠消息获悉地矿部已经把试制DZ50地质钻杆及其配套钢管的任务交给了地处上海市的宝钢集团公司。

对于捕获到的这个重要信息,陈燮中非常感兴趣。他兴奋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他长期在地矿系统工作,而且具有多年从事设备管理的经验,他对地质钻杆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非常熟悉和了解。地质钻杆是一种采用地质合金钢管经摩擦焊接工艺设计生产的地质钻探工具,是地质勘探找矿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当时国内地矿系统所使用的高强度地质钻杆,几乎全部依赖从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进口。需要花掉大量的外汇尚且不说,还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种种限制,处处受制于人。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政治意义深远、非常好的开发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为国家攻克高强度钻杆研制技术的难关,大力促进我国地质勘探和找矿事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加速地质钻杆的国产化,为国家节省大量宝贵的外汇。

那些日子里,为了解情况,收集信息,他跑遍了国家地矿部和浙江省的有关部门,并对全国地矿系统的市场作了初步的摸底调查。他欣喜地了解到在我国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作为国家重要基础工业的地质勘探和找矿事业必将大力发展。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全地矿系统有那么多的地质勘探队伍在辛勤地为国家找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高强度地质钻杆的需求量非常巨大,是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不管是谁若能参与其中,哪怕只能切得它的一个小角,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项目。他敏锐地洞察到这是一桩不小的“买卖”,充满了商机

结合“浙宝钢管”公司的实际情况,陈燮中又认真地进行了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他觉得自身具有三个有利条件:

第一:公司初创,充满活力;本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第二:本人既有艰苦创业的雄心壮志,又有从事创办企业和管理企业的实际经验,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第三:本人长期在地矿系统工作,不仅对地质勘探设备比较熟悉;而且还拥有许多人脉资源和市场销售的资源。

尤其是上述第三条,是自己最大的优势,也是别人和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

陈燮中深知,自主创业,找好发展的方向是关键。他自信地意识到这个项目十分适合他走的道路,正是他苦苦为自己寻找的发展好方向。

陈燮中是一个有勇气、有胆魄、说一不二的人。发展方向一旦确定,他就立即投入为实现自己奋斗目标而不懈地努力之中。

要想做的事情千头万绪,陈燮中感到首要的紧迫任务是如何尽快“挤”进这个项目的圈子里。可是,要想实现这一步谈何容易啊!首先,他清楚地意识到当时“浙宝钢管”公司只是个小小的民营企业,知名度、体量和综合实力都远远不够,省部级的大项目是不可能交给一个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去承担的。因此,如果仅靠“浙宝钢管”公司去单打独拼,是根本不可能“挤”进这个项目圈子的,必须另辟蹊径。

该如何下手呢?善于动脑筋的他学习借鉴了浙商的创业经历。浙商,尤其是温商中很多企业家是在“零资产”、“零资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有一个理念:用好自己的资源,善用别人的资源,用活今天的资源,巧用明天的资源。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浙商借力而上,艰苦创业,有些甚至是在“负”资本中发展成长的。他们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两极跨越,创造了“无中生有”的创业神话。浙商的成功经验给陈燮中以很大的启迪,仿佛是在茫茫的大海航行中使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为了抢得先机,陈燮中带领他的团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了解到宝钢集团公司接受了国家地矿部试制DZ50钻杆的任务后,正在国内企业中寻求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合作伙伴。宝钢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在世界企业500强中名列第222。如何才能与宝钢集团公司这样的大型国企拉上关系挂上钩呢?一种特有的灵感使陈燮中想到了与宝钢集团公司同在一个城市的地矿部上海物资供应处。他觉得上海物资供应处是地矿部物资局在华东地区的派出机构,是DZ50钻杆在华东地区使用单位的物资供应和业务管理部门。通过他们去联系宝钢集团公司不仅有行业优势,而且还有地域优势,顺理成章,胜算比较大。再说地矿部上海物资供应处与自己原来工作的单位同属一个系统,便于联系和沟通,熟人多,好办事。

找到了切入项目的工作思路,陈燮中豁然开朗。那些日子,他频繁穿梭往返于北京、上海、杭州三地。他不怕麻烦,不怕受累,竭尽全力地为争取能够介入这个项目而忙碌地工作着。

陈燮中在地矿部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通过地矿部有关领导的极力举荐和积极穿针引线,他很快与地矿部上海物资供应处和宝钢集团公司建立了联系。他带着大量经过精心准备的技术资料和国内外的市场销售信息,带着一颗真心实意寻求合作的诚挚之心,凭借着他那超群的思维和能说会道的“三寸不烂之舌”,全力推介自我。他的态度真挚诚恳,和蔼可亲;他的演讲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他的策略始终是能伸能屈,甘当配角。地矿部上海物资供应处和宝钢集团公司的有关主管领导被眼前的这位浙江籍年轻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和折服,他们觉得陈燮中聪明精干,值得信赖。一致确认了“浙宝钢管”公司为项目销售服务的合作方。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厂区(局部)

在陈燮中的不懈努力下,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流和谈判,合作三方就联合起来共同参与DZ50钻杆的试制任务和推广应用项目达成了共识。一个由宝钢集团公司、地矿部上海物资供应处和“浙宝钢管”公司三方合作,联合试制、推广销售高强度国产地质钻杆的项目终于如愿以偿地谈成了。

陈燮中和地矿部上海物资供应处合作,与宝钢集团公司签订了推广应用和销售国产DZ50钻杆的合同任务书。根据分工,宝钢集团公司负责DZ50钻杆的研制;地矿部上海物资供应处负责产品的推广应用;“浙宝钢管”公司则负责研制过程中的现场试验、产品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

他们开创了一个“产供销”三位一体,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好模式。

经过合作各方一年多的共同努力,1996年下半年DZ50钻杆正式研制成功并投入了批量生产。产品推广应用后,经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而且国产DZ50钻杆的成本比进口产品低30-35%。仅此一项每年为国家节省外汇支出2000多万美元,同时也为“浙宝钢管”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在该项目的实施中,三方精诚合作,打造成为一个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没有宝钢集团公司作为中流砥柱,不可能有国产DZ50钻杆的试制成功;没有地矿部上海物资供应处的鼎力相助,陈燮中不可能“挤”进这个省部级大项目,从中分得丰厚的一杯羹;而没有“浙宝钢管”公司殚精竭虑的投入和付出,也不可能有这个项目的圆满成功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这次成功的合作,使陈燮中尝到了“合作共赢”的甜头,领悟了“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牵手,有钱大家一起赚”的经商之道。他深切地体会到“人脉”就是“钱脉”,在下海经商中朋友是重要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只有善于利用好这个资源,借力而上,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