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事后检验的基本方法

事后检验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事后检验的基本指导思想下,目前通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所谓“内部模型”就是指各种金融机构有权根据自身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特点建立VaR的计算模型以确定各年度的VaR值,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据此设定金融机构所需的充足性资本保证金。“事后调整”是指每年年末监管部门就年初所报告的VaR数额进行实证性的检验,这种检验也是基于“失败率”的检验。

在事后检验的基本指导思想下,目前通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Kupiec提出的方法

该方法假定VaR的计算都采用95%的置信区间。Kupiec通过下表给出了检验的置信区间:

表8.2

注:①此处的p是显著性水平,其对应的零假设是:VaR模型是有效的。它与计算VaR时的显著性水平是不同的。
②N是在接受零假设前提下,在T样本中观测得到可接受的损失偏离天数。

表8.2中的置信区间是由下式得到的:

其中,N为损失超过VaR值的天数,T为样本观测天数。

以T=255,p=0.05为例,只要损失偏离天数N落在(6,21)之间,则认为VaR模型是有效的。若N>21,则表明VaR模型低估了大额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若N<6,则表明VaR模型的估计过于保守。

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如果将区间端点用N/T来表示,则区间随着T的增大而变小。比如,对于概率水平p为0.05,当T=255时,区间为(6/255,21/255)=(0.024,0.082),而当T=1000时,区间为(37/1000,65/1000)=(0.037,0.065),区间长度由0.058缩小到了0.028。这就意味着随着样本数据的增多,接受区间相应变小,从而更易拒绝原模型。

不足之处是,对于小概率水平表8.2就较难确定是否存在损失的偏离。例如,假定概率水平p为0.01,T=255,在95%的置信度下接受区间为N<7。这样如果N比较小时就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异常情况,还是系统过度估计了风险。从直观上讲,p值小也就是所对应事件的发生概率就小,因而发现系统偏离就越困难。因此有些银行习惯选择较大的p值,以更能观测到足够多的偏离来判断模型是否有效。

(二)巴塞尔委员会给出的方法

巴塞尔委员会采用“内部模型+事后调整”的监管方法。所谓“内部模型”就是指各种金融机构有权根据自身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特点建立VaR的计算模型以确定各年度的VaR值,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据此设定金融机构所需的充足性资本保证金。“事后调整”是指每年年末监管部门就年初所报告的VaR数额进行实证性的检验,这种检验也是基于“失败率”的检验。

将实际发生的损失偏离天数N进行划分,不同的是它以T=250,置信度为99%为标准,将N划分为三个颜色区,如表8.3所示。内部模型落入哪一区域取决于在年中的交易日内的损失超过每日VaR估计值的次数,落入不同的区域相应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

表8.3

绿色区域指在99%的置信水平下,发生实际损失超过预测值的次数为0~4次,这时,监管者认为内部模型可以接受。此时金融机构的保证金系数为3。

黄色区域指在99%的置信水平下,发生实际损失超过预测值的次数为5~9次,银行的保证金系数为一个大于3的数,也就是监管者提高了对该金融机构的保证金要求。

红色区域指在99%的置信水平下,发生实际损失超过预期值的次数为10次以上,这时,不仅将保证金系数提高到了4,而且该金融机构不能再继续使用原有的内部模型来计算VaR值,必须改由监管部门采用标准的VaR方法来设定其VaR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