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83年起,我国会计学界多次掀起学习管理会计、应用管理会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热潮。1993年7月,财务会计管理体制转型,会计开始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为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现在,我们已不再满足于照搬照抄国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案例等方式,积极探索一条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管理会计之路,以便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从建国初至今,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旧制转向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前一转变,我们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的宏观计划控制,管理会计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因此,追根求源,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率先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管理会计专著,开创了我国管理会计学科的研究领域。之后,许多专家学者紧紧跟随国际潮流,大量介绍并引入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如Just in time(适时制)和Activity based costing(作业成本计算)等。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从国内现实出发,总结我国自己成功的管理会计经验。

从向西方国家学习并引进管理会计知识开始至今,我国大致经历了宣传介绍、吸收消化、改革创新三个发展阶段。

(1)宣传介绍阶段。这段时期大致经历了3~5年时间。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从事管理会计教材的翻译、编译工作,并举办师资培训班和有关讲座,聘请国外学者来华讲授管理会计课程

(2)吸收消化阶段。从1983年起,我国会计学界多次掀起学习管理会计、应用管理会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热潮。有的单位成功地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措施尚未到位,尤其是我国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模式的方法,使得管理会计中国化的问题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甚至出现了怀疑管理会计能否在中国行得通的思潮。

(3)改革创新阶段。1993年7月,财务会计管理体制转型,会计开始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为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为管理会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用武之地。现在,我们已不再满足于照搬照抄国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研究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案例等方式,积极探索一条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管理会计之路,以便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管理会计研究也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课题、行业、理论、方法等进行综合研究,改变过去单一研究的状况;第二,多课题研究同时并举,多行业部门的综合研究将使其研究成果更具实用价值;第三,多学科互相渗透,多种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相结合,使研究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应变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