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初步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

初步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已经形成由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与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组成的较为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国际通行的金融工具在上海进行交易的市场条件已经基本形成,在全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明显提高。以下分别阐述上海各类金融市场所取得的成就。上海已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的期货定价中心。

上海已经形成由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与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组成的较为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其中外汇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黄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是全国唯一市场。证券市场是全国主板市场。国际通行的金融工具在上海进行交易的市场条件已经基本形成,在全国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明显提高。

2015年,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871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发行公司债17413.67亿元,增长4.9倍。上市证券5914只,比上年末增加2156只,其中股票1125只,增加86只。全年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62.73万亿元,增长1.0倍。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总成交金额共达266.37万亿元,增长1.1倍[7]。以下分别阐述上海各类金融市场所取得的成就。

1.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心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全国唯一的主板市场。经过20年发展,上海股票市场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目前的发行量和交易规模在国际上逐渐名列前茅。2010年,上海股票市场市值占全球11%,超过日本7.05%,仅次于美国32.8%,位居全球第二,而2005年,这一比重只有1.25%。 2011年,上海股票市场发行量730万亿美元,超过纽约、伦敦成为全球第一。以至于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惊叹:“全球金融活动中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到2015年,股票成交金额仍然高达133.10万亿元,增长了2.5倍[8]

根据富时指数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梅克皮斯2013年预测,中国股市目前外国投资者比重仅占富时指数公司全球股票指数的2%权重,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分红、资本管制等制度改革,国际投资者将对中国A股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预测未来3—5年,中国股票占全球股票指数的权重将上升到7%,成为该基数股指的、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股市,从而将纳入全球股指行列[9]。这一预测将更大地吸引国际投资者把资金投向上海A股股票市场。

2.银行拆借市场

上海银行拆借市场开始于1986年,当时,银行间为调剂资金需要,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有形资金市场,到1995年,上海市全年同业拆借金额曾达到3492.8亿元,其中上海融资中心全年拆借金额为1984.6亿元,拆往外地的资金占其全部拆出资金的92%。货币市场辐射功能日趋增强,与全国各地金融联系日益扩大。1996年1月,全国资金拆借一级网在上海开通运行,标志着全国性银行拆借市场在上海正式建立,并最早实现利率市场化。2002年,成交金额突破10万亿元,达到11.84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1.4倍。2005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金额突破20万亿元达到23.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3.3%[10]。2015年,银行间市场成交704.26万亿元,增长94.8%[11]

3.银行间债券市场

为了适应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国家决定于1997年6月在上海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银行在这一市场上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国债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以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也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政策性金融债。1999年,国家批准发行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券总计5900亿元,其中,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3728亿元,约占发行总量的63%[12]

2003年,上海银行间债券回购117203.42亿元[13],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2011年,债券托管余额位居全球第五。2015年,上海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704.26万亿元,增长94.8%[14]。总之,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为上海货币市场中最活跃的市场。

4.黄金市场

上海黄金市场建立于2001年,一年后正式营业。黄金交易所拥有108个会员,是全国唯一的黄金市场。开始主要面向黄金生产、加工厂商、中间商等会员开放,2002年,黄金总交易量突破2万公斤。2003年11月18日,黄金交易所推出个人实盘交易业务,为我国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2005年,全年黄金市场成交金额11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46.7%。目前,正在向国际市场延伸[15]。2011年,上海黄金现货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3.5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0.5%。2015年,总成交金额10.78万亿元,增长68.8%[16]

5.商品期货市场

1992年,上海金属期货交易所成立,标志着上海期货市场的建立。20多年来,由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规范运作,业务量有了极大拓展。2002年,上海期货市场交易额已经突破1.6万亿元[17], 2005年,期货市场全年成交量6757.95万手,成交金额6.54万亿元[18],位居全国期货市场之首。201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合约数量跃居全球第二[19], 2015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63.56万亿元,增长0.5%[20]。期货产品越来越丰富,近几年分别推出了黄金期货、白银期货、锌期货等,原油期货等正进入议程并准备推出。

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形成的中远期报价,已作为“权威价格”取代了以往的国家定价,在中国以及国际生产资料市场显示出较强的价格导向功能。上海已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的期货定价中心。其中,铜的期货成交价格被国际铜行业认可为国际定价中心,橡胶期货的成交价格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三个橡胶生产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定价的重要参照[21]

6.金融期货市场

2010年4月,上海正式推出了标的为沪深300指数的股指期货,正式建立金融期货市场,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长达20多年只能单边做多的历史。2013年,上海金融期货市场又正式推出国债期货。当年,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41.01万亿元,增长85.9%[22]。2015年底,上海金融期货所总成交金额417.78万亿元,增长1.5倍。

其中,股指期货是以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指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的价格在未来某一特定的时间进行交割。作为规避系统性风险的新工具,股指期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并在国际上迅速发展,当前股指期货已成为成交量最大的金融衍生产品。

截止到2012年6月底,我国股指期货已运行了两年多时间,其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图4-2、图4-3):

(1)交易量大、流动性好、走势平稳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股指期货从2010年4月16日开始交易,累积成交金额达到了82.14万亿元,占2010年全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26%,市场流动性较好。除了2015年5月外,市场日成交量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从运行之初的5.85万手上升到2012年6月29日的37.5万手,市场流动性较好[23]。同时,市场日持仓量也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从运行之初的3590手,上升到2012年6月29日的72718手。成交持仓比持续下降,从初期的20倍左右降至2012年6月底的5倍左右,成交持仓比逐渐接近境外成熟市场水平[24],为上海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体来看,除了2015年5月股指期货合约到期交割平稳,投资者移仓操作均匀,合约切换顺利,交割率低。因此,合约到期对现货市场运行并没有产生过大的影响,成交量没有出现异常放大,期现市场价格也未出现异常波动,即没有出现所谓的“到期日效应”。

(2)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作用逐渐发挥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尤为重要。2010年5月14日,中金所开始批准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的编码以及额度申请。资料显示,当年已经有20多家券商已经成功地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此外,公募基金专户已逐步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其中大多数是利用股指期货开发绝对收益产品。

(3)股指期货的投资者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尽管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现阶段交易参与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伴随着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以及信托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相关办法的陆续出台,股指期货的投资者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图4-2  2010—2015.8沪深300股指期货日交易量变化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图4-3  2012—2015.8沪深300股指期货日成交持仓比变化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