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税收数据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税收数据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分税种的纵向数据主要是针对与生产经营状况关系不大,税源相对固定的税种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进行比对分析。二是取得国税部门纳税人申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免抵退税数据,按照相应的配比关系,与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数据比对,加强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等的征管。总之,税收数据应用的实践,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户籍管理力度,提高了评估检查的针对性,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

张建庆 杨传夫

税收数据应用就是在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涉税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利用相关的原理、方法、规则和模型,对海量的税收数据,包括系统内部数据、政府有关部门、企业、行业等相关外部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内在规律、综合比对分析差异,查找潜在税收风险,以帮助税务机关正确决策、改进工作、提高税收征管与服务质量的活动。

伴随省级大集中系统的上线,数据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地方税务局(以下简称县局)对涉税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一直进行着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在税源专业化改革以后,通过对各类涉税数据的利用、分析,发现了一些税收管理工作上的漏洞,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强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税收数据应用。

1.分税种的纵向数据分析应用。分税种的纵向数据主要是针对与生产经营状况关系不大,税源相对固定的税种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进行比对分析。此项分析重点在于监控是否存在纳税人申报、少申报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问题。县局利用省局下发库,通过编写SQL语句根据申报所属期分别导出纳税人连续三年的纳税入库情况,通过手工排序方法,查找出年度间存在入库税款差异,进而由税源管理部门进行核查评估处理。

2.单一税种的横向分析应用。单一税种的横向分析主要是根据该税种税源与收入存在较强逻辑关系,如对于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所得税方式的纳税人,县局通过规则识别该类纳税人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税款金额,特别是零申报情况,与该企业货劳税(剔除印花税资本增值额、代扣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其他税种有税申报情况,进而分析比对出纳税人是否存在少申报所得税的风险。

3.跨税种的分析应用。跨税种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根据不同税种间存在逻辑配比关系,进行数据的交叉对比和分析,查找出申报信息不匹配、逻辑关系不正确的纳税人,形成跨税种申报数据分析报告。如针对某一纳税人在同一所属期内申报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下简称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之间的配比关系,营业税纳税人申报的营业税与城建税等配比关系等进行分析,查找出纳税人是否存在少申报税款的风险。

4.财务数据的分析应用。企业的财务指标虽然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果的指标,但对于财务指标的分析同样会及时发现和准确反映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反映企业规模状况的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等,反映税种的如营业收入与营业税,工资总额、销售费用与个人所得税,利润总额与企业所得税;等等。通过企业间的如毛利率、费用率、存货变动率、收入成本变动率等指标设置相应的预警值,进而根据差异预警查找企业在涉税财务处理方面存在的疑点及风险。

1.工商登记信息的应用。一是为加强税务户籍管理,防止漏征漏管户,县局税务部门定期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信息交换,取得辖区内设立、变更、注销、吊销工商登记信息,取得纳税人注册号码、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电话、设立日期、变更内容等信息,与已办税务登记信息进行比对,加强户籍管理。二是定期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股权变更登记信息,取得涉及股权变更的单位和个人名称、电话、变更金额、投资情况等信息,与纳税人申报情况比对,加强“利股红”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及股权转让合同印花税的征管。

2.国税部门信息的应用。一是取得在国税部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纳税人工资薪金扣除列支数据,通过与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的人数与金额比对,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二是取得国税部门纳税人申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免抵退税数据,按照相应的配比关系,与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数据比对,加强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等的征管。

3.民政部门信息的应用。通过取得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与变更信息,与已办理税务登记的信息比对,加强对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税收管理。

总之,税收数据应用的实践,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户籍管理力度,提高了评估检查的针对性,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

一是构建新的岗责体系,根据税源专业化改革方向,依事项设流程、依流程设岗位、依岗位定职责,将数据处理应用按流程详细分解,分环节、分节点固化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明确职责。

二是建立互动机制。树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建立如协作、控制、联系等相关制度。互动机制关键在“动”,特色在“联”,只有上下各级、部门、岗位之间“联动”起来,密切协作,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才能实现其促进税收征管的目的。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树立“数据管税”的理念,提高对“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认识。加大对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考核力度,奖优罚劣,从而不断促进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持续发展。

提升数据应用水平关键在人,目前精通数据分析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尚未形成。因此在现阶段,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训本单位人员对财经法规、税收业务、计算机、统计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建立专业的数据分析应用队伍。二是可以引进人才或利用外部人才优势,建立协作机制,开展数据分析应用,提升驾驭数据能力,进一步推进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向深度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数据分析应用队伍。

一是要花大力气制定数据的采集规范。要从省局层面抽调各业务部门专业人才制定包括内外部数据的采集规范,详细分解各业务流程、环节,明确规定系统中数据哪些是必须采集项,数据的规范要求是什么,采集的数据必须与实际情况一致,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应用的有价值性。

二是要花大力气优化大集中系统。要对系统中数据间的逻辑性进行论证,在系统录入环节增加逻辑审验功能。通过逻辑关联,对于在录入环节不符合数据规范,逻辑关联不能配比的数据,应提示不能审验通过并保存大集中系统,减少垃圾数据的产生。

三是要花大力气进行数据录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及软件操作水平,增强责任心。录入人员应当全面审核采集的信息,依据正确的步骤、方法、标准规范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息录入大集中系统。要保证录入机内的信息完整准确,并与受理、收集、采集的纸质资料保持一致,严禁越权操作和非法操作。

四是要花大力气强化数据质量审计。目前,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已经制定了52条审计规则,各地也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规则,但仅此规则只能筛选出面上的错误,对于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方面尚未有太多规则且各业务部门间存在重复或不相容的情况。因此,要加强部门协作,集中各业务部门联合制定审计规则,确保规则的规范统一。定期对各系统数据进行检查、检测,发布数据信息检查、检测和修订的结果,检查落实错误数据的修订更正情况并及时跟踪,分析操作层出现的错误原因,研究制定改进方法和措施。

一是从法律法规层面加以约束。《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只是原则上规定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协税护税义务,但具体的方式、程序、权利、义务等未作明确规定,只靠协调协商,数据难取得,取得不准确,实际操作性不强。

二是紧紧依靠政府力量,形成治税合力。以政府牵头,建立与工商、国税、民政、房管、国土、建设、交通、审计、质监、科技、商务、社会保障、法院、财政、经信委、公安、银行、供电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税领导体系,明确在涉税信息交换中,各职能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与义务,规定交换的流程、方法、途径、时限与质量要求。建立考核机制,严格督查考核信息交换情况。

三是搭建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各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将相应信息整理发布,实现数据电子化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管理平台必须统一规范。数据管理是一个全局性的团队运作活动。因此,平台的建设应集中各方面的专家人才进行论证、集中攻关。统一平台模块,建立诸如由“工作安排”“数据发布”“互动反馈”“经验交流”“第三方信息发布”“风险预警”“应对报告”等模块组成的平台,在“数据发布”及“风险预警”等相关模块下可以建立如分行业、分税种等相应子模块。统一分析指标,整合各地的数据分析模型,完善数据分析规则,应用通过单项税种间、跨税种间、财务数据与税源间、行业数据与税源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础,建立统一的风险指标特征库,通过平台系统的自动差异分析、逻辑关系分析、趋势分析、波动分析和相关性等运算分析,查找企业风险,实现风险预警,为征收管理指明方向,为税收决策提供参考。统一业务流程,明确模块操作权限、操作规范、操作时限,实现平台的有效性。当然,税收数据应用是一个由浅到深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研究其规律,改进验证,以确保规范统一。

二是管理平台必须实用、简单。数据应用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平台的操作应用方面必须要求简单、实用。要注重数据的可利用性,能体现出促进税收工作的真实效用,避免出现设计者“孤芳自赏”“华而不实”的局面。平台的建设应该操作简单、流程清晰,使得税务人员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地方税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