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低碳经济与中国当前贸易结构的冲突

低碳经济与中国当前贸易结构的冲突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低碳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效率、发挥碳汇潜力、改变消费者行为、国际技术合作等多个方面挖掘潜力。中国走向低碳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中国的国际分工定位和贸易结构与低碳经济模式存在着激烈冲突。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低碳发展,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效率、发挥碳汇潜力、改变消费者行为、国际技术合作等多个方面挖掘潜力。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又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所以调整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潜力不是很大;受到国土资源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提升国内碳汇的潜力也非常有限;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该是未来工作的重点;由于受到自身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国际气候制度框架应该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这也是目前国际谈判中的一个焦点;中国能源较为匮乏,结构不尽合理,基本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但能源浪费非常惊人(庄贵阳,2007)。中国走向低碳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中国的国际分工定位和贸易结构与低碳经济模式存在着激烈冲突。

在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美、日、欧等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或服务经济时期,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度依赖于原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并且,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本密集型、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金乐琴、刘瑞,2009)。前面关于中国出口产品中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讨论,也证明了中国当前的贸易结构与低碳社会的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冲突。

低碳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推进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新的经济手段进行配合。目前讨论较多,可行性较大的经济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庇古税”理论的“碳税”,一种是基于科斯理论的“碳汇交易”。征收碳税可以消减碳排放的外部性,“碳汇交易”则是一种消减碳足迹,实现碳中和的经济手段。下文将重点讨论这两种经济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