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相关变量因子分析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相关变量因子分析

时间:2022-07-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相关变量因子分析一、变量的选择与设立变量的选择对于本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受访者大多为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其中更不乏实际参与过海外并购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并依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对主要因素进行具体描述。接下来对包含两个及以上子因素的文化差异性因素和文化适应性因素进行相关因子分析。

第二节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相关变量因子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与设立

变量的选择对于本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前文所述的理论和提出的相关假设,本章选择的潜在变量有:国家差异、民族差异、企业/组织差异、文化的认同度、同化的程度、企业的文化学习以及对并购后文化整合的度量等。然而,这些变量都难以进行量化。对每个变量拟定具体的显性测度因子如表6-1所示。

表6-1 本章变量的具体界定

img82

二、问卷设计

本章运用实证方法,对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民营企业进行研究。数据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由于海外并购后的整合是整个民营企业层面上的战略,只有参与民营企业决策的管理者才能够对这一问题有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因此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拟定为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人员。

为了有效地搜集模型数据资料,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是结构方程建模所必不可少的。问卷的具体形式和内容随着结构分析的对象、功能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模式都为封面信、填写说明、问题和量表三部分,而问题和量表是问卷的主体。本章对难以进行量化的相关潜在变量已在第三章设立了相关显性因子。

根据对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实证的要求,本章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对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之后,提出了文化差异性因素、文化适应性要素、文化整合措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等四个方面共26个问题,设计了语义区别和态度量表(Likert),并运用Likert 5级量表打分法进行测度。以数字1~5表示从极不重要到非常重要的过渡,并请调查对象根据民营企业的状况,在数字1~5上直接进行评分(详见附录)。

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章实际调查是采用现场集中发放问卷的方式,在浙江大学经济学以及浙江大学管理培训中心举办的相关班级中进行的。受访者大多为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其中更不乏实际参与过海外并购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我们共发放问卷两百余份,回收152份,其中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达到了40%以上,有效样本绝对数也达到了模型的大样本的要求。

三、因子分析

虽然在前文的理论综述及假设的提出中已经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拟出了具体指标并进行了分类,整理出了调研问卷。但仅仅基于理论拟列的指标及分类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参考价值。所以,为了检验变量的设置是否合理,并就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在进行实证之前运用SPSS 16.0软件对有效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具体来说,在对数据的信度和共同度进行简要分析之后,将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以此为据说明因子在各个变量上的载荷,也即影响程度。但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往往不够明显。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系数向0~1分化,对文化差异和文化适应性因素的相关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从而据此进行因子的分类检验和修正。并依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对主要因素进行具体描述。

接下来对包含两个及以上子因素的文化差异性因素和文化适应性因素进行相关因子分析。

(一)文化差异消除因素因子分析

首先,运用KMO样本测度法(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法(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对通过问卷收集获得的文化差异消除因素(A1~C5)的相关矩阵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2所示。

表6-2 文化差异消除因素KMO样本测度法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法检验结果

img83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

表6-2中,巴特利特的统计值χ2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01,这说明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适合做因子分析。而KMO=0.681,虽然略小于0.7,但模型还是值得进行尝试的,且由巴特利球形检验,可知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所以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做出的因子分析模型较为完善。

其次,对文化差异因素样本数据的信度(reliability)进行检验在数理统计分析前是十分必要的。本章所有变量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6-3所示。

表6-3 文化差异消除因素变量信度检验结果

img84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

一般来说,Cronbach's α系数用来表示的是同一概念各项目间的一致性。一般认为该值超过0.70则表明样本数据的信度通过检验,介于0.70与0.35之间时可以尝试进行因子分析;而低于0.35则应将其放弃。

本组数据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4,因此可以认为本问卷变量信度是比较好的。但是,在信度分析中仅仅得到这样一个系数是不够的,它并不能为模型的优化做出任何有实际意义的贡献。本章仍需要对变量进行更加深入的因子分析。对变量的共同度进行进一步分析,所得结果如表6-4所示。

表6-4 文化差异消除因素变量共同度分析结果

img85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

变量的共同度主要集中在50%~60%。这一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公因子对于各变量的解释程度比较合意。

对文化差异消除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碎石图如图6-2所示。图中位于参考线之上共有四个点,我们判断四个因子的对应特征值大于1。即从文化差异消除因素(CDF)中可以提取四个公因子。运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本组因素中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进行提取,得到表6-5所示的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结果和表6-6所示的旋转前因子载荷矩阵。

img86

图6-2 文化差异消除因素因子分析碎石图

表6-5 文化差异消除因素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结果

img87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6-6 旋转前的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相关因子载荷矩阵

img88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从表6-5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58.27%。虽然不够理想,但考虑到问卷调查分析的特殊局限性,我们认为因子分析的结果仍然是具有参考价值的,予以接受。而表6-6中提取的结果倾向并不是十分明显,所以还需要对这一载荷矩阵进行旋转。采用方差最大化的旋转方法,在数据进行5次迭代后得到表6-7所示的旋转后的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相关因子载荷矩阵以及表6-8所示的相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经5次迭代后收敛。

表6-7 旋转后的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相关因子载荷矩阵

img89

续表

img90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6-8 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相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img91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最大方差法。

(二)文化适应性因素因子分析

下面对D1~H3的文化适应性要素进行因子分析。

如表6-9所示,运用KMO样本测度法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法对数据处理得到的结果表明,本组数据的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各个变量之间信息重叠的程度较高,且各个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故而本组数据的因子分子适用性检验通过且做出的因子分析模型完善程度较高。

表6-9 文化适应性要素KMO样本测度法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法检验结果

img92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组数据的信度检验(如表6-10所示)可得,本组数据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60,变量信度较好。

表6-10 文化适应性要素变量信度检验结果

img93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

下面对本组数据的共同度进行分析。所得结果见表6-11 。

表6-11 文化适应性要素共同度分析结果

img94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

文化适应性要素的共同度分析表明,本组数据的变量的共同度集中在50%~60%。这说明所提取的公因子对于各变量的解释程度较好。

对文化差异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碎石图如图6-3所示。图中位于参考线之上共有两个点,即两个因子的对应特征值大于1。

img95

图6-3 文化适应性因素因子分析碎石图

由表6-12的文化适应性因素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结果可知,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63.35%。由于问卷调查分析的特殊局限性,我们认为本组因素的因子分析的结果仍然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表6-12 文化适应性因素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结果

img96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6-13所示旋转前的文化适应性因素相关因子载荷矩阵中并没有明显的提取公因子的结果倾向,故还需要采取方差最大化旋转方法对这一矩阵进行旋转。在数据经过3次迭代后收敛。得到表6-14的旋转矩阵及表6-15所示的相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6-13 旋转前的文化适应性因素相关因子载荷矩阵

img97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6-14 旋转后的文化适应性要素相关因子载荷矩阵

img98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6-15 文化适应性因素相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数据来源:作者因子分析结果;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最大方差法。

四、变量的修正与描述

通过对文化差异和文化适应性两组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对原来设立的变量进行以下修正:

(一)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的相关变量修正与描述

通过对文化差异因素的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显示,与原有变量设立的3组相关因子不同,文化差异因素被细分为4组相关因子。其中A1、A2、A4、A5为一组,仍然被定义为国家差异消除因子,记为LA;B1~B4为一组,仍被定义为民族差异消除因子,记为LB;C1、C2、A3为一组,被细化为民营企业内部差异消除因子,记为LI;C3、C4、C5为一组,被细化为民营企业环境差异消除因子,记为LC。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在微观(民营企业内部)和宏观(民营企业环境)层面上差异对于并购在不同方面产生影响作用。

因此,将提出的相关假设相应细化为:

假设3(a) 企业/组织内部差异的消除与海外并购文化整合的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组织内部文化差异的消除能够化解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

假设3(b) 企业/组织环境差异的消除与海外并购文化整合的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组织环境文化差异的消除能够化解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

由表6-8所示的文化差异因素相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如下因子表达式:

LA=0.254×A1+0.381×A2+0.103×A3+0.389×A4+0.244×A5+0.102×B3-0.136×B4-0.126×C1

LI=0.234×A3-0.264×A4+0.152×A5+0.101×B1-0.320×B2+0.414×C1+0.331×C2

LB=-0.123×A3-0.127×A5+0.376×B1+0.417×B2+0.256×B3+0.379×B4

LC=-0.163×A5+0.286×C3+0.484×C4+0.482×C5

我们用这四个因子来计算对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的评价。结合表6-5所示的文化差异消除因素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结果,可得到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的计算公式:

CDF=0.168×LA+0.151×LI+0.140×LB+0.124×LC

这四个公因子对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的原始信息概括程度为58.27%,对文化差异消除因素的计算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如下算式从而得以对文化差异消除要素进行描述:

(二)文化适应性相关变量的修正与描述

由文化适应性要素的相关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原有指标拟定和分组较为合理,无需进行调整。即文化适应性要素中提取两个公因子:文化的认同度(LD)和同化的程度(LH)。这两个公因子分别通过并购前双方民营企业的文化认同度(D1)、文化整合过程的公正性(D2)、雇员对于并购的信心(D3)以及有效(H1)充分交流(H2)和团结协作(H3)进行描述。

由表6-15所示文化适应性因素相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对公因子LD和LH进行如下描述:

LD=-0.150×D1+0.110×D2-0.187×D3+0.529×H1+0.409×H2+0.351×H3

LH=0.501×D1+0.283×D2+0.526×D3-0.233×H1-0.101×H2

我们用LD、LH这两个因子来计算对文化适应性要素的评价。结合表6-12所示的文化适应性因素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结果,可以得到文化适应性因素的计算公式:

CFF=0.325×LD+0.309×LH

这两个公因子对文化适应性因素的原始信息概括程度为63.35%,对文化适应性因素的计算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如下算式,从而对文化适应性因素进行描述:

img1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