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入世纪后,技术进步开始更多依赖自主研发

进入世纪后,技术进步开始更多依赖自主研发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世纪后,技术进步开始更多依赖自主研发_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4.4.2 进入21世纪后,技术进步开始更多依赖自主研发中国在通过购买国外设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注意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引进技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制成品对外依赖程度则不断下降。进入21世纪以后,研发费用占GDP比重开始且持续上升,2002年研发投入费用总额为1 287.6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突破1%。

4.4.2 进入21世纪后,技术进步开始更多依赖自主研发

中国在通过购买国外设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注意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引进技术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制成品对外依赖程度则不断下降。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制成品进口贸易额比重显著降至80%以下,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出口贸易结构中,初级品出口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被誉为“世界工厂”。

img41

图4-7 2000~2010年进口贸易额结构变动

img42

图4-8 1991~2010出口贸易额结构变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海关统计数据。

许多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配套研制出国产化程度较高的成套设备。可以说,替代进口机械设备及其改良也就是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进入21世纪以后,研发费用占GDP比重开始且持续上升,2002年研发投入费用总额为1 287.6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突破1%。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当然这还是远远低于OECD等发达国家,如美国为8.3%(2000年),德国为7.4%(2000年),日本为8.6%(1998年)。至2007年,我国研发投入费用总额已达3 710.2亿元人民币,按照当年汇率计算的R&D经费支出总额达到487.9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而跃居世界第四位。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以3 437亿美元、1 485亿美元和738亿美元的R&D经费支出额高居世界前三位。2009年,我国研发投入费用总额为5 791.9亿元人民币,具体变化详见图4-9。

图4-9 2000~2009年中国研发费用占GDP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

2009年我国R&D投入占GDP比重已超过1.5%,但与OECD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还是远远低于他们的水平,如美国1991~2007年间,除1994年该比值为2.42%以外,其余各年都在2.5%以上。但可以说,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

跨国公司通过研发中心直接在中国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不仅加大了向中国技术转让的规模,加快了向中国技术转让的速度,而且把中国纳入其全球研发体系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而这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在中国技术创新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调查发现,不少跨国公司在华机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尽管内资企业仍是技术引进的最主要主体,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引进中的地位有较大幅度提高(表4-1)。

表4-1 2009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

img4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年)。

表4-2 2010年技术引进按企业性质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

续表

img46

数据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司。

此外,同期内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递增趋势。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9.1万件,同比增长24.1%。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含港澳台,下同)29.3万件,占总量的74.9%,同比增长27.9%;国外申请9.8万件,占总量的25.1%,同比增长15.3%。同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13.5万件,同比增长5.5%。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8.0万件,占总量的59.3%;国外授权5.5万件,占总量的40.7%,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比重提高。“十一五”以来,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产权意识的加强,国内专利申请活动十分活跃,专利质量稳步提升,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少于国外的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国内所占比重为59.3%,接近6成。

img47

图4-10 2000~2010年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授权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同时,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的比重达到76.5%,其中企业申请在职务发明中的比重达到69.2%,接近七成。此外,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2.9%。

表4-3 2000~200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及拥有量 (单位: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

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主体,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占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基本在50%左右,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效果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成功与否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规模增长迅速。技术引进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大促进作用,仍是推动中国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引进不仅有助于加快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升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改善企业绩效,对加快落后地区工业发展、缩小工业发展地区差距也具有重要影响,对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4-4 1995~200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获取情况 (单位:亿元)

img49

续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

2010年全国技术引进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11 253份,合同金额25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其中,技术费218.5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85.2%;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技术金额为1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63%,占全国技术引进总金额的六成;国有企业技术引进总额62.7亿美元,占全国技术引进总金额的24.5%。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是技术引进金额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22.8%、14.97%及8.87%。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安全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在核心电子器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软件、转基因新品种、新药创制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在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发明创造。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培育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虽然目前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指标,中国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应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密度、自主创新科技人员密度,提高企业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