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休闲科学进入世纪

加强休闲科学进入世纪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休闲城市建设的意义与机遇(一)加强休闲城市建设的意义1.理论意义首先,从理论战略高度上讲,推进国民休闲发展与加强休闲城市建设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对于当前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休闲城市_论休闲与休闲时代

第二节 休闲城市

进入21世纪以来,休闲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浪潮,不仅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发展的转型。近年来,以杭州和成都为代表的休闲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发展就是一个佐证。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不仅使休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而且休闲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另一方面,每个城市自身的发展目标,促进了城市功能在新时期的全面转型,其中城市休闲功能的不断完善,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加强对城市休闲功能的研究也是适应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休闲城市建设的意义与机遇

(一)加强休闲城市建设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从理论战略高度上讲,推进国民休闲发展与加强休闲城市建设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对于当前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我国居民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一时期,休闲将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常态。通过国民休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既有利于优化居民的生活方式,又能够让居民生活更有尊严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城市是居民生活的载体,通过休闲城市建设,优化休闲功能,改善休闲环境,完善休闲设施,健全休闲制度,有助于为居民和游客提供高质的生活质量和高度的休闲生活满意度。

其次,从理论创新层面上讲,我国休闲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有关国民休闲和休闲城市方面的理论研究尤为薄弱。对此进行研究,并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的休闲研究理论和休闲城市建设的实际经验,有助于加快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国民休闲理论体系,并为我国现阶段的休闲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再次,从理论探索层面讲,加强国民休闲文化建设是休闲时代发展的核心内容。提高居民的休闲素质和构建休闲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国民休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两者在社会价值总体目标上基本一致。由于在休闲时代,居民休闲活动形式的多层次和渠道的多元化,也使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在走向休闲时代的进程中,在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框架中,如何加强国民休闲文化建设,将成为我国休闲科学理论发展中需要面对和探讨的新课题。

最后,从理论研究层面讲,国民休闲发展和休闲城市建设既是休闲时代的两项基本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具体目标之一,从而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推动国民休闲和休闲城市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并为相关政策的配套和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2.实践意义

一是休闲城市建设应以国务院颁布的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以及相关政策为指导,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从提升休闲生活质量的高度倡导科学休闲生活方式。

二是加强科学休闲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普及和提倡科学休闲观念任重而道远。既要清除禁锢认同现代休闲生活准则的传统意识障碍,也要摈弃热衷于追逐时尚休闲方式的浮躁和肤浅的庸俗休闲观念。

三是建立休闲活动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综合素质。

四是加强对休闲时间价值的利用效率,防止随意浪费休闲时间的现象泛滥。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关于国外研究

从国外研究文献看,有关休闲城市研究有两个代表性观点。

一是关于休闲城市的功能。在20世纪初期围绕工业城市功能研究基础上,加强了对城市休闲功能的关注。代表性观点是1933年发布的《雅典宪章》,指出居住、生产、休闲和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四大基本功能,明确提出了休闲是城市的基本功能,认为“城市附近的河流、海滩、森林、湖泊等自然风景优美之区,我们应尽量利用它们作为广大群众假日游憩之用。”[9]尽管雅典宪章更多地从城市建筑规划角度去定义休闲功能,但至今仍对城市休闲系统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关于休闲城市与旅游城市的区别。杰弗里·戈比(2006)在阐述休闲城市的特征时指出,休闲城市“首先为市民提供高的生活质量,有美味食物,能与自然接触,有艺术的和历史的保留,能运动,有节假日、露天市场和其他休闲带来的令人愉快的事。接着是为非常有限的旅客提供这些休闲娱乐。”[14]此段论述紧紧抓住了休闲城市的关键就是休闲功能这一核心问题,涵盖了休闲功能的目的、内容和服务对象等多层意思,对于我们完整理解休闲城市的真正含义提供了思考路径和有益借鉴。

此外,还有如政府是休闲城市建设主体。Weiermair & Mathies(2004)认为政府在休闲城市建设中主要从政策、规划和产业三个层面发挥作用。又如,休闲城市建设的作用。Marino(2003)明确指出,城市休闲系统的合理性,已成为发达国家改善和衡量城市休闲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

综合《休闲研究杂志》和《休闲科学》以及相关研究著作看,欧美地区有关休闲城市的研究体现如下趋势,关注国民休闲与休闲城市建设的关系;注重影响休闲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休闲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满意度关系;聚焦研究公共政策与休闲城市管理;探索休闲城市服务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外有关休闲城市研究现状与趋势,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作用与理论指导意义。

2.关于国内研究

我国有关休闲城市研究可以说是伴随着杭州“休闲之都”的提出而形成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从研究文献看,前期主要围绕休闲功能的共性、属性和类型等进行分析与阐述。如徐明宏(2004)认为,“为了凸显城市的休闲功能,城市越来越趋向于旅游化。”[15]又如,魏小安(2007)提出,“满足休闲需求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城市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内容。”[16]近年来,休闲城市研究主要涉及内涵和特征,并加强对个案研究。陈玉英(2009)以开封为例,认为休闲功能是“具有特定结构的城市休闲节点及其相互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集聚、极化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居民和游客身心愉悦——价值表现。”[17]吕宁(2010)认为“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以及城市内部所承担的满足由人类(包括当代和后代)自身生存和发展……中所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以及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18]此外,自2004年起,国内一批学者开始进行休闲城市评价指标的研究。郑胜华、刘嘉龙(2004)以杭州市为例,认为休闲城市由实力系统、动力系统、能力系统、魅力系统四个要素构成评价指标体系。[19]魏小安(2009)认为为了更科学地评估休闲城市,在城市休闲指数的基础上,由专家委员会对达到“门槛”的休闲指数的城市进行评估,因此构建了由基础性指标、市场性指标、专家性指标构成的休闲城市评估体系。[20]王琪延(2010)则构建了由城市环境休闲力、城市基础休闲力、城市核心休闲力(硬指标)、城市核心休闲力(软指标)四部分构成的指标体系。[21]此外,近年来闪媛媛(2005)、董长云(2006)、王琳(2007)和张宝成(2008)等也在其研究论文中围绕“城市休闲指标构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质量评价”等主题进行不同程度的探讨。

国内有关休闲城市建设研究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经济学角度对国民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城市建设关系的研究;二是统计学角度对国民休闲市场发育与休闲城市建设的实证研究;三是公共服务角度对休闲城市建设和政府管理的研究;四是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对不同阶层居民休闲状况与休闲城市建设的研究。

(三)休闲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逐渐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促进我国休闲城市发展的四大历史机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的战略机遇

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诉求。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绩斐然,举世瞩目,成为促进我国休闲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2.居民休闲消费能力的提升机遇

休闲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主要是服务当地居民,而本地居民较高和较强的休闲消费能力又是促进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如今,我国在整体上已跨入人均GDP4000美元发展阶段,深圳、上海、北京等10余个大城市也都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的转折性发展时期,居民消费能力获得显著提高,构成了休闲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又一个机遇。

3.城市功能优化的转型机遇

所谓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所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22]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城市功能具体分解为以下六大功能,即养育功能、教育功能、生产功能、管理功能、休闲功能与记忆功能。[23]由于人是城市的主体,所以城市功能主要是围绕人的利益的满足和协调展开。作为居民工作和生活载体的城市,在经济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和生活休闲化的共同推动下城市功能正在发生全面转型。值得关注的是,正是得益于国内城市功能的转型,从而为城市休闲功能的逐渐凸现和不断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环境与外部支撑,这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后,走向休闲时代的发展机遇。借鉴国际经验,毫无疑问我们正在步入休闲时代,意味着大众休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常态,而休闲城市建设也是休闲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由于当今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特殊国情,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要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因此,休闲城市建设也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我国休闲时代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休闲时代的来临为我国休闲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二、休闲城市建设的核心

(一)休闲功能及其构成

对一个城市而言,城市功能是划分城市类型的重要依据。[24]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休闲功能是休闲城市建设的核心。本文所指的城市休闲功能,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为满足本地居民日常的休闲活动需求和外来游客的旅游活动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和发挥作用的总和。其中,从属性角度看,休闲功能是城市总体功能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基本功能之一;从目的角度看,休闲功能主要是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在城市暂作停留的外来游客的旅游活动质量;从服务对象角度看,休闲功能具备为本地居民市场和外来游客市场同时提供服务的能力,但从服务对象的常态性、规模性和密切性而言,城市休闲功能主要是满足本地居民的休闲娱乐需要,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确定休闲功能的服务对象成为区分休闲城市与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要素角度讲,休闲功能包含满足市民进行休闲娱乐和符合游客从事旅游需求的设施、产品、场所和各种配套的公共服务政策与制度等;从作用角度讲,休闲功能在服务居民和游客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市场吸引力和区域辐射力,衡量这些作用往往成为判断城市休闲功能作用强弱的重要指标。

(二)构成要素

城市休闲功能构成要素十分丰富,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进一步分析。

1.休闲设施类型

城市休闲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休闲设施来满足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各种休闲活动的需要。城市休闲设施大致可以分为文化艺术类设施、体育类设施、休闲类设施、科学技术知识类设施以及新闻媒体传播类设施等五大类。[25]

2.休闲功能区结构

休闲功能区是实现城市休闲功能的空间载体。在当代,一般是指由休闲活动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和集聚分布的空间区域。[26]首先,休闲功能区是一个各种休闲服务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聚的区域,是体现和展示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的场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旅游景区。[27]在上海中心城区,休闲功能区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中央休闲区,这是一个与城市中央商务区和中央商业区相对应的休闲功能区,构成了城市休闲娱乐活动的中心地标。二是次中心休闲区。这是一个与城市副中心或区域中心相适应的休闲功能区。三是城市社区休闲活动区,主要与居住在社区的居民休闲活动相配套。在上海,基于生产资料集中、金融资本集约、服务产业集聚、游客人数庞大和节事活动频繁等特殊市情,形成了以人民广场地区为中央休闲区,以及陆家嘴地区、徐家汇地区等众多次中心休闲区为支撑的布局结构,[28]在满足本地居民休闲娱乐活动和外来游客观光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休闲方式、产品类型与保障体系

相对于设施类型与功能区结构,休闲方式、休闲产品类型和保障体系则是构成了城市休闲功能的软件部分,主要指各类休闲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休闲观念、节庆赛事、城市休闲形象、休闲服务体系、休闲产业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等。以节庆赛事为例,上海每年举办的各种具有一定规模的节庆赛事活动多达数百项,其中F1方程赛、国际电影节(A级)和上海田径大奖赛(钻石级)等都是我国现阶段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节庆赛事活动。就活动内容而言,每年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本地居民和国内外游客去观看和参加这些活动,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休闲娱乐需求;从活动功能来讲,不仅扩大了上海在国内外休闲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力,而且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休闲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因而成为展示上海城市休闲功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休闲功能发展阶段

城市休闲功能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城市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相结合,因此,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从上海城市休闲功能发展过程看,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基本可以粗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体现出相应特征。

1.封闭型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1978年。此时上海居民生活水平还处于较低发展程度,至1978年人均GDP还只有1483美元。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城市休闲功能仅以本地居民为服务对象,因而呈现出相对封闭的发展特点。作为休闲功能主要组成部分的休闲服务设施以文化宫(馆)、电影院、图书馆和体育场为主,形成了市、区和街道三级休闲服务设施网架[29],基本满足城市居民较低的休闲娱乐活动需求。

2.外向型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从1978~1997年,以满足境内外游客的旅游需求为特征。城市休闲功能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高档化,星级饭店、度假区(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中高档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大量兴建。二是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白热化,大型和主题型景区层出不穷。三是都市旅游产品开发个性化,以南浦大桥、东方明珠和上海博物馆为代表的超大型建筑与文化设施一跃成为上海城市观光旅游的核心内容,构成了这一时期上海城市休闲功能最具影响力的市场元素。

3.内外兼顾的全方位发展阶段

大致从1997年起,目前正在深化。与以往相比,本阶段由于经过了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从而推动城市休闲功能发展跃上新阶段,并在服务对象、休闲功能区结构、休闲产品、休闲环境和城市影响力方面形成了不少新的时代特点。

三、闲功能演变特征和优化措施

(一)变特征

1.务对象的本地化和大众化

首先,本地居民逐渐成为休闲服务的主要对象。城市休闲功能的服务对象与城市功能的基本定位有关。从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角度出发看,上海是一个综合性工商业特大城市,与张家界市和黄山市的旅游城市功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是由于90年代中晚期以前,居民收入偏低,抑制了原本就较弱的休闲娱乐需求,才导致上海城市休闲功能的服务对象呈现失衡性发展,外来游客替代本地居民成为休闲功能服务的主要对象。1997年,上海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是改变居民消费结构的关键点。以精神消费为核心的休闲娱乐需求将逐渐增强,进而推动上海城市休闲功能主要的服务对象回归到以本地居民为主的发展轨迹上来。其次,内外兼顾成为休闲服务的重要特征。尽管上海城市休闲功能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满足2000万常住人口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需求,但同时,上海每天还需接待约59万人次的国内游客以及2万人次的入境游客,[30]这种内外需求重叠且规模巨大的市场特征在国内外特大城市中也极为罕见。最后,大众化成为休闲服务的主要趋势。一方面随着上海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的发展阶段,在国内已率先走向休闲时代,休闲大众化已是一种常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整体上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阶段,旅游大众化轮廓初现。休闲大众化与旅游大众化重合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上海城市休闲功能服务的鲜明特点。

2.休闲功能区结构合理化与产业集聚化

(1)休闲功能区布局结构合理化。在90年代中期以前,上海休闲功能区结构是以人民广场地区为核心,从五角场地区到徐家汇地区,沿着东北西南走向分布。从9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浦东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逐渐向浦东延伸,形成了以陆家嘴和花木地区为主的休闲功能区空间节点。21世纪初,由于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会园区又成为上海中心地区南部重要的休闲功能区。由此,上海形成了以人民广场地区、花木地区和世博会园区为三大主要休闲功能区节点,周边辅助于若干次级休闲功能区的布局结构。

(2)休闲功能区产业结构集聚化

首先,传统休闲功能区产业结构完善。一方面,城市居民前往城市中心就餐或购物不仅已突破了原有的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观念制约和行为约束,而且正在演变成为一种休闲活动常态;另一方面,传统的商业经营理念正在被“没有娱乐就不成其为商业”的休闲消费经营理念取代[31]。集商业、娱乐和文化各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活动功能区替代了以往功能相对简单的商业街区或是传统的旅游街区。以南京东路、静安寺和徐家汇为代表的大型商业街区的产业休闲化特点勾勒了上海休闲发展趋势。

其次,新型的休闲综合体产业模式。以新天地为例,从2001年新天地广场开业,到2011年新天地时尚建成,基本形成了集酒店、办公楼、生态公园、购物、会所、高档住宅于一体的城市休闲综合体(HOPSCA)[10],它开创我国休闲产业集成的新模式,成为上海市民、外来游客一个必去的休闲场所。

三是休闲设施结构升级化。这一时期,上海各种城市公共休闲服务设施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面临新一轮发展周期,而且在设施等级上不断提升,基本与国际水平同步,建成了一批如上海歌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上海图书馆等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休闲设施。尤其是因世博会举办而兴建的主题馆、文化中心等永久性活动场所,成为全面推动上海休闲服务设施跃上更高发展水准的代表性设施。

3.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休闲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等四个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上海邮轮母港和展览面积高达50万平方米的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项目的实施,[32]使得上海发展都市旅游的条件进一步完善,正在促使上海都市旅游由过去以都市观光、都市商业和都市文化为主逐步进入一个产品更替和主题深化发展的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城市观光旅游向休闲娱乐旅游转变、商务旅游向会展和奖励旅游转变、景区(街区)旅游向园区(厂区)转变、传统节庆旅游向现代节事活动旅游转变、内河观光旅游向国际邮轮旅游转变。

4.户外休闲活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

据上海统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绿地面积增速明显,与1990年相比,2000年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80%,但同期游客接待量反而下降3.5%。到2009年,公园绿地面积提升69%,游客接待量同样增加了62%,[33]形成了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究其原因,是近年来在延中绿地、大宁公园等新形态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除了优化原有的绿化功能外,增加了体育休闲、生态休闲,甚至是低碳休闲等新型活动设施和活动功能,致使公园绿地成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显然,上海城市户外休闲环境建设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自然资源固有的休闲功能,而且突出了由自然休闲资源单纯地使用到可持续利用的转变,更加注重城市休闲环境的人本主义内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渗透到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建设之中,进而使上海城市休闲环境建设在更高层面上展现了人类追求自我和谐发展的崇高境界。

5.城市休闲功能影响力不断扩大

影响力是城市休闲功能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包含知名度、能量级和感情线三方面内容。从知名度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无疑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从能量级讲,以上海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实力为基础的休闲功能能量级在国内位居前茅,上海世博会7000万人次的接待量是一个证据。以感情线论,本地居民对城市的感觉和情感维系度较高,据2010年中国城市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揭示,在我国一线城市百万健康人群中“上海人心情最好”。[34]作为目的地城市,一方面游客对上海的满意度逐年上升,2010年在全国景区满意度测评中得分居首;[35]另一方面,到访上海的游客数量从1亿人次递增到2亿人次仅仅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36]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对上海,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种情感认可和文化认同。

(二)优化措施

1.尽快确立休闲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

休闲功能是休闲城市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应借助世博会后期放大效应和迪士尼前期扩散效应的双驱动力,明确提出上海建设“休闲城市”的基本目标,把城市休闲功能建设纳入到休闲城市建设的战略体系中去。

2.及早构建城市休闲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城市休闲功能建设已有较好基础,但也存在不足。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有助于推进休闲功能体系中薄弱环节的完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优化休闲功能的整体结构。

3.积极发挥城市休闲功能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首先,在城市休闲功能建设中坚持不懈地贯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城市休闲功能“满足人的休闲需要、美感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基本职能,把城市休闲功能建设成为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载体。其次,城市休闲功能承担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重要职责,[37]配置人性化的休闲服务设施、建立柔性化的休闲管理制度、开发亲民化的休闲服务产品、制定低廉化的休闲消费价格,必然成为体现新时期城市休闲功能的重要内容。

4.把握机遇推进城市休闲功能在旅游服务中的系统转型

努力把握将上海建成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战略机遇,推进城市休闲功能在旅游接待服务中的系统化转型。一是在战略层面上,充分认识城市休闲功能建设对于加快实现上海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驱动作用。二是在产业层面上,充分认识休闲功能有助于都市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旅游增长方式改变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在产品层面上,充分认识休闲功能建设将有助于实现旅游产品体系在新时期的整体转型和全面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