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拼爹,拼计划

不拼爹,拼计划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拼爹,拼计划回忆起上海人当年“套裁”的生活本领,许多过来人怀旧中略带几分自豪。在全民“不拼爹”的年代里,上海人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涌现出好些治家谋略,处处闪动着智慧的火花。然则,财富人生的积累又少不得计划。毕竟一项资产是滚滚财源,还是扔钱的无底洞,有时候并不容易确定,绕开别人跌过跟头的投资伤心地,或许就能把风险成本降到最低谷。这里说的“绸缪”,就是防患于未然的“计划”。

不拼爹,拼计划

回忆起上海人当年“套裁”的生活本领,许多过来人怀旧中略带几分自豪。在全民“不拼爹”的年代里,上海人精打细算,勤俭持家,涌现出好些治家谋略,处处闪动着智慧的火花。他们把工厂里套裁钢板的做法,别出心裁地运用到家庭生活:买来一段可免费半尺的零头布,趋长避短,灵活组合,套裁出大人和小孩的衣服,弄得不巧,还能多赚个“假领头”哩。这种“精明”和“小气”,延伸到申城经济的各个领域,成就了上海数十年来对国家财政的赫赫贡献。这是城市性格与地域禀赋的可贵传承。

计划开支,参加储蓄

我不能确认,此幅由洛丁绘制的储蓄宣传画所展现的家庭场景,是否属于典型的上海人家?并且,昏黄灯光下男主人铺纸挥写的家庭收支计划,正在作着怎样的柴米油盐的预算“套裁”?但是从画面揭示的整洁温馨、井然有序的空间,以及桌面上呈现的漆木算盘、储蓄存折、公债单证等物件,依然可以体味到这户人家的精细、时尚与和谐。“计划开支,参加储蓄,支援国家建设”——宣传画的标题,已然成为那段时期每个家庭追寻的幸福生活样板。

钱多不嫌咬手,此乃人之常情。无论哪个年代,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谋求收益最大化。没去过康定城的人,都会哼哼“跑马溜溜的山上”,对大哥大姐来说,除了才貌之外,“会当溜溜的家哟”亦是择偶的标准。

少了影像,记忆似乎无从附着。前几年我在编撰《银行老照片》时,曾读到过一组上世纪50年代“摆拍”的储蓄宣传照片,风格略显“小资”,反映的是当年一户知识分子家庭的私房故事。图中女主人看中一件大衣,却苦于“头寸”调不过来,男主人从箱底找出几张美元,去银行兑成人民币,让女主人梦想成真,而购买大衣后的余款则统统存进了银行,既可存钱生息(当时人民银行停办了外币储蓄),又彰显了爱国之心。照片以连环画的形式拍摄,其中一个镜头,同方才这幅宣传画如出一辙:夫妻俩围桌交流,开源节流,“笔”翼齐飞,划策出谋。尽管身份服饰发型不同,家居布置氛围各异,但他们宽打窄用、有备无患的持家理念是完全相同的。

“美钞买大衣”储蓄宣传照

“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经纪之道,不过如此”。佛经告诉我们,要理财“善生”,须“食知止足”、“修业勿怠”、“当先储积”。通俗来讲,也就是要节俭,要勤劳,要储蓄。理财的道理,不外乎开源和节流。

有过一阵,“计划”这个词,不太招人待见,譬如“计划经济”、“计划生育”。然则,财富人生的积累又少不得计划。按照如今的理财专家不时在我们耳边聒噪的那番“碎碎念”,一个完备的家庭理财计划至少要包括八个方面:职业计划——确定与自身性格、能力、人生观相匹配的工作目标;消费和储蓄计划——决定一年的收入里多少用于当前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债务计划——将债务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并且尽可能降低债务成本;保险计划——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家庭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和医疗保险;投资计划——寻找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兼得的投资组合;退休计划——退休后的消费和其他需求及如何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满足这些需求;遗产计划——一份适当的遗嘱和一整套避税措施;所得税计划——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自我行为达到避税效果……

这个“计划”,那个“计划”,显然不是宣传画时代里的普通人家所能统筹盘算的。就连现代社会,如果家庭财富扩张到一定程度,那么个人的财商也许就不够用了,需要借助专家的经验和智慧来达到赢钱的目标。难怪现下的金融机构,忙着开始替老百姓的钱袋操心了,诸如“金融顾问”、“投资参谋”、“理财工作室”等名堂,一个个像下饺子似的,在渴望财富的沸点中翻腾不息。人生“钱”途有人来指点,应该算好事,搭在理财专家的肩膀上,总能攀得更高,看得更远,赚得更多。毕竟一项资产是滚滚财源,还是扔钱的无底洞,有时候并不容易确定,绕开别人跌过跟头的投资伤心地,或许就能把风险成本降到最低谷。

计划开支,参加储蓄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像窗外的天气,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雷雨、暴风。300年前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有些也并非迂腐之论:“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这里说的“绸缪”,就是防患于未然的“计划”。曾经一首儿歌这样唱:计划多,变化多,计划不及变化多;存款多,粮食多,聚少成多快乐多。

在现代人的账本里,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靠赚出来的。对于这个说法,50年前宣传画里的小两口或许不大同意,会认为财富的积累,靠的是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而赚钱的机会,怎么会鱼贯而至呢?时代不同了,观念也进步。手头留点活钱,那是流动偏好;拿去生息赚钱,算是营利偏好。许多人身上这两种偏好总是兼顾的。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企业,异时异地,其经济策略也各有侧重:钱袋瘪瘪时讲究“能挣”,腰包鼓鼓时讲究“会花”;争投资时注重发展,求支持时注重稳定;高收入阶层偏好拉开差距出效率,低收入阶层偏好缩小差距保公平。其实,从大局来看,能挣与会花,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就像外地人评说上海人的精明与高明一样,并非相互排斥,应该可以统筹兼顾,两全其美。

值得一说的是,这幅弥漫着家庭温情气息的宣传画,与当时“红旗拳头枪、大头嘴一张”的惯用宣教套路大相径庭,甚为难得。此画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印刷,1956年1月初版,非卖品,印量达23万3千张。那个年月,宣传画是畅销品,印量动辄数十上百万张,不愁销不完,更何况是非卖品乎?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