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利率的种类及体系

利率的种类及体系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利率的种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利率的种类也不断增加,种类繁多的利率构成了庞大的利率体系。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可以根据市场利率定期调整的利率。公定利率是由一国或地区的行业协会或民间金融组织确定的利率。了解基准利率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享有优惠条件的利率称为优惠利率,其他的是一般利率。

一、利率的种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利率的种类也不断增加,种类繁多的利率构成了庞大的利率体系。

(一)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利率通常用分数表示,不同分数表示的利率含义不同。百分数表示的利率为年利率,即以年为时间单位计算的利率;千分数表示的利率为月利率,即以月为时间单位计算的利率;万分数表示的利率为日利率,习惯叫“拆息”,即以日为时间单位计算的利率。我国民间习惯上年息用“分”表示,如2分,即2%,月息、拆息都用“厘”作单位,如年息8厘,即8%;月息8厘,即8‰;日息8厘,即万分之八。

(二)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由于在借贷活动中,债权人要承担两个方面的风险:收回本金的风险和通货膨胀的风险,这样,利率就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

所谓名义利率,是指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它没有涉及通货膨胀对债权人利息收入的影响。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如果通货膨胀率为零,物价没有上涨,则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但是在市场条件下,物价总是波动的,考虑到物价的变动,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总是不一致的,如果概略地表示,它大致相当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名义利率(r)=实际利率(i)+通货膨胀(p)  (4-10)

实际利率大致相当于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用公式表示为:

  实际利率(i)=名义利率(r)-通货膨胀率(p)  (4-11)

假设某个贷款人要按10%的利率水平取得利息收入,通货膨胀率为5%,则贷款利率至少应为15%,或者说,在贷款利率为15%,通货膨胀率为5%的情况下,他的实际利率约为10%。

上面两个公式只能大致表示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在这个公式中,只考虑到债权人的本金部分所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利息部分受到的影响。因此,全面考虑本金和利息的情况,精确计算的公式应该表示为:  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1  (4-13)

精确计算的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设Sr为名义利率计算的本利和,Si为实际利率计算的本利和,p为通货膨胀率,P为本金,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

则Sr与Si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Sr=Si(1+p)  (4-14)

  Sr=P(1+r) Si=P(1+i)  (4-15)

即:

本利和(名义)=本金×(1+名义利率)

本利和(实际)=本金×(1+实际利率)

将式(4-15)代入式(4-14)得:

P(1+r)=P(1+i)(1+p)  r=(1+i)(1+p)-1  (4-16)

即:  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1 

根据式4-16推导得:

(1+i)=(1+r)/(1+p)

对借贷双方来讲,实际利率的高低对投资决策有重要意义:若实际利率低,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影响,放贷的动机下降,资金供给减少;而债务人的筹资成本较低,贷款的需求强烈,资金需求旺盛;若实际利率高,债权人受利益驱动,放贷的动机上升,资金供给增加;而债务人的筹资成本较高,贷款的需求下降,资金需求减少。因此,实际利率的高低,会对资金供求产生影响。

(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根据利率在借贷期间内是否调整,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所谓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间,利率不作调整,不随市场利率的波动而改变,按贷款发放时规定的利率计算利息。它的特点是简便易行,透明度高,有利于借贷双方计算成本和收益。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债权人,特别是长期贷款的债权人,要承担通货膨胀的损失;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债务人,特别是长期借款的债务人,筹资成本会过高。为了规避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风险,就产生了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可以根据市场利率定期调整的利率。调整的期限和依据由借贷双方放贷时事先议定,一般调整期为半年。在贷款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较大时,采用浮动利率能够使借贷双方规避利率风险,但是计算比较复杂。在西方国家长期贷款中浮动利率使用较为普遍。

(四)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根据利率是否随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波动,利息率分为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所谓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关系等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利率,它是资金价格的真实表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率多采用市场利率。

所谓官定利率又称为法定利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并强令执行的利率。官定利率属于管理利率,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的政策手段。利率管制是否严格,是衡量一国金融自由度的重要标志。官定利率的确定,应该以市场利率为基础,因此,官定利率不能和市场利率完全脱节。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都是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并管理,属于官定利率。但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利率制度也在改革。

公定利率是由一国或地区的行业协会或民间金融组织确定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公会或金融组织中的会员都会遵守公定利率,当某一家金融机构违反公定利率擅自提高或降低利率都会受到公会或金融组织的惩罚,所以在金融行业协会比较健全的国家,公定利率一般会得到切实的执行。

(五)基准利率和市场其他利率

根据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基准利率和市场其他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将影响其他利率的变化。基准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了解基准利率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在西方国家,基准利率一般是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如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它的变动将影响市场上其他利率如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的变化。我国为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借鉴国际经验,推出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六)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根据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利率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享有优惠条件的利率称为优惠利率,其他的是一般利率。优惠利率低于一般利率。优惠利率一般提供给信誉卓著、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借款人。我国优惠利率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对于国家鼓励发展,需要重点扶持的行业、部门和企业实行优惠利率。现在的财政贴息贷款就属于优惠利率。接受贷款的单位和个人按低于一般利率的利率水平向发放贷款的银行支付利息,然后由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部门按优惠利率和一般利率之间的利差向贷款银行支付利息。

二、利率体系

依据各种不同标准划分的利率种类适用于研究不同的利率问题。在同一经济运行机制中存在着各种利率。例如,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政府债券利率,企业债券利率等。各种利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内在联系的体系,即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各种利率,它们是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就一般情况而论,利率体系结构中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我们把中央银行的利率称为基准利率,即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灵敏地反映着货币资金供求状况,因而是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指示器。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首先,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进而调节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使市场利率朝着中央银行的调节目标变动;其次,中央银行直接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调节市场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进而调节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最后,中央银行一般把市场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依此监测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根据市场利率变动情况采取相应调节措施,其中包括调整中央银行利率。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率高低首先应由利润率的高低决定。但是,用于借贷的资金是在全社会流动的,甚至还在国际流动,因此,利率不能由个别企业的利润率决定,否则,如果个别企业无利润或利润为负,那么贷款人就无任何利息而言,这时这个利润率应该是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否则,融入资金者就会因成本太高而停止融入资金;另外,利率不能等于零或为负数,否则,融出资金者会因无利可图而停止供给资金。所以,利率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波动。

(二)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

利率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究竟处于哪一水平,这主要是由借贷双方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相互竞争来决定的。这种竞争取决于预期的利润与现时的货币资金供求状况。在预期利润提高和当前货币资金供给紧张时,利率便会上升;反之,在预期利润下降和当前货币资金供给偏多时,利率便会下降。总之,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现时的利润水平高低。

(三)国家经济政策

当今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同程度受制于政府,利率也越来越成为国家较为重要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相当程度、范围内为国家所控制。因此,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在一定阶段对经济的导向。例如,当国家在某一时期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便可能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加以控制;相反,当国家在某一时期要刺激经济发展、谋求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时,便可能通过降低利率水平、增加货币投放来实现。

(四)利率管制

利率管制指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率,或者规定利率变动的上下限,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制约束力。它排斥制约利率的经济因素,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经济不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常时期采用。实行利率管制的原因主要有:

(1)由于经济不发达,资金供求缺口比较大,政府通过实行利率管制,促进经济发展,防止利率过高对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2)实行利率管制,以抑制通货膨胀。

(3)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银行垄断经营,形成利率管制。

(4)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中,利率管制是计划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实际利率下降,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不利影响。对于存款者而言,如果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后,实际利率水平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利率,使资本遭受损失。为弥补物价上涨给存款人带来的这种损失,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就必须考虑合理提高利率水平,否则难以吸收到存款。所以,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变化的趋势,物价水平的变动成为影响利率水平变动的因素之一。

(六)信用的期限与风险

信用活动中的债权人从贷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到收回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里,贷款人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债务人倒闭破产无力偿还、市场利率提高、货币贬值等风险。而借贷的期限越长,这些不确定因素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贷款人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为了弥补这些风险损失,贷款人在确定贷款利率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总之,借贷期限越长,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借贷期限越短,风险越小,利率越低。

(七)国际因素

由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市场上的利率总会通过国际资本的流动对一国利率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套利、套汇、投机、避险、海外投资等原因,不可避免会引起资本在国际流动。当资本流入时,会增加一国的资金供给量,如果要制约资本大量流入,就必须降低国内利率水平。但利率的降低会刺激投资的增长,利润增加。在利润上升的条件下,利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当资本流出时,会减少一国的资金供给量,如果要制约资本的大量流出,就必须提高国内利率水平,但利率的提高会导致投资的减少,利润降低。在利润降低,利息在利润中所占比例缩小的条件下,利率水平会相应降低。总之,同一国际因素对一国利率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终结果是使利率水平提高还是降低,不能一概而论,而取决于经济各方面受影响的综合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