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主要内容在第一章“导论”中,提出了本书所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交代了研究内容和所使用的数据及方法,最后从思想、方法和数据三个方面强调了本书存在的几个创新点。

一、主要内容

在第一章“导论”中,提出了本书所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交代了研究内容和所使用的数据及方法,最后从思想、方法和数据三个方面强调了本书存在的几个创新点。

在第二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中,主要是从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影响机理、房价与地价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以及土地招拍挂制度对房地产价格的政策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系统归纳。在最后的总结和评述中,指出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缺陷。

在第三章“我国土地出让制度变迁的回顾”中,对国家在土地出让方面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其中,着重列举了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家出台的跟土地招拍挂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的协议、招标、挂牌和拍卖出让方式做出了详细的比较和说明。

在第四章“房价与地价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中,先是通过介绍国外学者的几个经典模型,如:Thunen模型、AMM模型、Michal Goldberg and Peter Chinloy的存量—流量模型等,然后针对其存在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和不能反映土地出让制度的两个不足之处,本书基于我国目前高度垄断的房地产市场,分别建立了针对土地招标和拍卖出让的博弈模型,在两种不同的土地出让制度下,对地价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第五章“我国房价与地价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中,首先利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一组全国87个城市536个楼盘的调查数据,估计了全国范围内房价对地价的弹性,然后进一步分地区和分城市进行了估计,发现这种地价弹性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域差异。再采用中国28个省2002年3月—2008年6月的月度面板数据,重新检验了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内的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第六章“我国房价对地价弹性地区差异的解释——基于土地囤积的视角”中,站在土地囤积的角度,对第五章中所述的房价对地价的弹性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理论解释,先是建立了一个以投机为主要目的、同时具有土地囤积策略性行为的开发商之间的两期博弈模型,证明了房价对地价的弹性与住房需求的负向关系,然后用200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该模型得到的许多房地产市场相关理论命题进行了计量检验。

在第七章“土地招拍挂制度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房价——基于‘8·31大限’的干预分析模型政策评估”中,首先对几种常见的政策评估方法进行评述,其次在此基础上找到了与我国现有统计数据最匹配的时间序列干预分析模型,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全国和几个代表性省份进行了规范的政策评估。同时采用干预分析模型的核心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模型),对未来若干个月的全国和代表性省份的房价进行了预测。

在第八章“我国房价与地价双高现象的深层次思考——基于农地非农化进程的视角”中,本书以目前存在的大规模农地非农化运动作为切入点,在我国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通过实证分析作为反映土地需求的农地非农化运动,它是如何受非农人口、产业集聚、政府自身利益和房地产投资过热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拉动土地需求的角度对我国房价与地价螺旋上涨现象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其中对不同因素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大小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借助空间经济学中的“需求关联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有效地区分。

在第九章“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中,首先对全书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还对当前高房价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总结了本书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将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分析框架

全书以土地招拍挂制度为主线,首先对其政策出台的历史过程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其次详细介绍了招标、拍卖和挂牌三种土地出让方式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和交易程序,最后还对三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本书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和政策评估三个方面的内容。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是土地招标和拍卖出让模型,两个模型都是以特定的土地出让制度为竞争环境,而不同的市场竞争模式也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竞争策略和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的差异,本书从这两个角度对不同出让方式下地价对房价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诠释。第二个模型是用来解释房价对地价弹性为什么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以目前房地产市场中大量存在的土地闲置现象为背景,本书建立了一个以土地投机为目的的“炒地皮”模型,整个模型充分体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范示,通过研究土地囤地这一房地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是如何加深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结构,进而产生推高房价的市场绩效。上述两个理论模型的共同特点都是建立在包含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策略性行为来分析对房价的最终影响。

实证检验主要包括估计房价对地价的弹性和检验房价与地价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两个方面,从地价对房价的影响和方向两个角度对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分别采用国内很少有学者使用的具体楼盘调查数据和分省面板数据,为现有文献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实际上,政策评估是对前文所述的实证研究地价对房价影响程度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而这部分内容更加关注土地招拍挂制度实施本身对房价的影响,本书将近年来出台的政策中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最为深远影响的“8·31大限”视为干预,采用Box and Tiao(1975)提出的时间序列干预分析模型,对全国和几个代表性省份土地招拍挂制度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政策评价。

综上所述,就房地产市场本身而言,无论是理论分析、实证检验还是政策评估都是研究房价和地价的影响因素,只能反映房地产价格高涨的表象,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这个局面,却仍然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本书以目前大规模城市化背景下的农地非农化现象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农地非农化进程的驱动机制来分析农地需求的影响因素,从土地需求角度研究其对地价和房价的推动作用。

根据上面的具体内容,本书的分析框架如图1.2所示:

图1.2 本书的分析框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