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有哪些

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有哪些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整个农产品配送系统来说,首先要了解配送的基本模式,才能在现有物流模式的基础上,对装卸、搬运、保管、运输等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适合农产品配送系统的优化方案。如我国农产品配送的主要模式之一的供销社配送模式,在现阶段就已经引入了共同配送、第三方配送等现代配送模式,并在有些地区建立了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

对于整个农产品配送系统来说,首先要了解配送的基本模式,才能在现有物流模式的基础上,对装卸、搬运、保管、运输等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适合农产品配送系统的优化方案。根据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成员所占的主导地位不同,国内农产品配送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这是一种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物流配送模式,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行配送,将生鲜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的方式,是直销型配送模式,又称自营配送模式,是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物流形式。

采用直销型配送模式的优势在于反应快速、灵活,并且农户或农产品基地拥有对物流系统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权。在直销配送的情况下,农户或农产品基地可以很好地控制农产品配送活动,而不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进行谈判,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

直销型配送模式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一次性投资大、成本较高和抗风险能力低。在目前大流通的格局下,高成本、低回报致使生产者无法独自承担这些物流职能,必须通过专业物流平台或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所需的物流职能,因此,直销型配送模式适用于流通范围较小、流通数量较少的情况。

契约型配送模式是指公司与农户或合作社之间通过契约形式加以联结,农户提供农产品,由合作社或加工企业负责进入市场,是一种“公司+农户”配送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司+农户”配送模式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模式有三种形式:一是“农户+运销企业”,农户或农产品基地将自己的农产品运往运销大户,由运销大户对批发商进行配货,在这种配送方式下运销大户与批发商建立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二是“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或农产品基地将自己的农产品运往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加工后再配送,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或别的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进行配送;三是“农户+客商”,这一物流配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或农产品基地收购。

契约型配送模式的优势在于:第一,有助于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的批发商克服原料来源不稳定的问题,改善了成本结构,降低了经营风险,使公司拥有一部分稳定的原料来源,提高了资源控制能力和生产稳定性;第二,为农户销售产品找到了相对稳定的渠道;第三,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企业可以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的优选、仓储、深加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附加值

契约型配送模式的劣势在于:第一,农户在同企业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第二,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第三,公司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非常松散,常常会出现违约现象。

对此,许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了创新,发展了“公司+合作社”模式、“公司+农户(公司)+保险”模式、“公司+生产基地+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模式、“配送中心+农户”模式、“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企业(外向型企业)+基地+农户+市场”模式、“集团+科教+农户”模式、“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公司+科教+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中介”模式、“公司+基地+中介+农户”模式、“零售集群+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农场+研发基地”模式等。

联盟型配送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是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了战略联盟。

采用联盟型配送模式的优点是:第一,能够带动各方参与,连接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和加工保鲜企业等;第二,降低了龙头企业直接面对农民的交易成本,各参与方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为物流主体建立了公共交易平台,使交易双方有了更多的选择性,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地位。

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随着交易量的扩大,管理效率比较低,中间批发商仍然会对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

第三方物流配送主要是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专业的配送中心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近年来,一些国际大型农产品销售商尝试立足主业经营,逐步将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势:一是配送渠道短,环节较少,相对于其他配送模式,在配送损耗、食品质量、管理成本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二是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三是,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劣势:一是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如果信息在配送中心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就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农户、农产品基地对农产品的配送控制能力降低,不能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三是会出现连带经营风险,如果第三方配送是基于合同的比较长期的合作关系,若第三方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则可能会影响使用方的经营,但要解除合同关系又会产生很高的成本。

共同配送或是协同配送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其目的是提高配送的效率,核心在于充实和强化配送功能。共同配送主体既可以是作为物流需求方的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如多家农户、农产品基地、农业供销合作社或农产品配送中心共同组成的新公司,也可以是作为物流服务供应方的运输企业和仓库企业。如我国农产品配送的主要模式之一的供销社配送模式,在现阶段就已经引入了共同配送、第三方配送等现代配送模式,并在有些地区建立了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共同配送联合体的合作形式、所处环境、条件以及客户要求的服务存在差异,共同配送的运作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

共同配送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提高配送效率,从农户、农产品基地、农村供销合作社或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

共同配送模式的劣势是:管理难度加大,易造成物流设施费用及管理成本增加,另外,服务要求不一致可能导致服务水准下降。

综合配送模式亦称集团配送模式、互用配送模式,是指以一定方式聚合专业流通企业组成流通集团,集中对大中型生产企业实施定点、定时、定量供货的配送形式和以商贸集团及所有大型加工中心为媒介,在生产企业集团之间供货、送货的运作模式。如以物流园区为中心开展的广州市和兴隆农产品物流配送,该模式以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为主导,创建农产品产业园。在政府的支持下,引入上游农户、基地、供应商、同行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配套与服务企业进驻农产品产业园,实现农产品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紧密结合,从农田到餐桌,通过农产品的加工、保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细分市场专注于蔬菜瓜果与肉类的经营,以调味料为辅,通过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直接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产品结构。显然,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先进的管理体系是很难组织起这一物流配送模式的。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虚拟化、方便、快捷等特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各种功能就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选择最短路径把商品快速、高效、低成本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此外,电子商务还促进了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技术的改善与进步。

基于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农产品配送模式的优点:第一,由于实现了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全程具有可视性;第二,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信息流,可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第三,配送服务由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第四,生产者、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都得到扩大;第五,提升了服务质量,改善了客户关系。

因为参与的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和规模的不同,以上各种配送模式的配送成本也不一样,且其各自的成本因素各异。对于自营配送模式来说,考虑的主要是企业自身的配送成本;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会涉及转换成本,农产品配送企业为了提高核心业务能力,把转换成本高的物流功能转给与自己合作的专业物流企业;对于共同配送模式,市场上的物流企业为了共同发展需要,为了更有效地节约双方的成本,针对企业情况而协商节约成本;联盟型配送模式,是配送企业考虑各方的需要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合作关系。

农产品配送企业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物流配送商,缺乏具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因此,针对不同的客户提出的物流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物流配送模式。

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目前,国内许多农产品配送企业的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并不完全等同,满足农产品物流需求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场合下的农产品配送需要不同的模式相匹配。

一方面,农产品物流市场尚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缺乏有效的约束,物流市场存在一定的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农产品配送企业的配送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也很大程度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因此,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配送模式才能真正有效地服务消费者,实现企业的发展。

农产品物流配送方式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基于农产品的最终配送效果,农产品物流配送按配送的时间和数量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定时配送即按规定时间和时间间隔进行配送。定时配送的时间,由配送的供给方与需求方通过协议确认。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预先在协议中确定,实行计划配送,也可以在配送之前以商定的联络方式(如电话、传真、网络等)通知配送品种及数量。定时配送又分为日配和准时配送两种形式。

1.日配

日配是接到订货要求之后,在24小时之内将货物送达的配送方式。一般而言,日配的时间要求大体上是:上午的配送订货,下午可送达;下午的配送订货,第二天早上送达。

2.准时配送

准时配送是按照对方协议的时间,准时将货物配送到用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和时配、日配的主要区别在于:时配、日配是向社会普遍承诺的配送服务方式,针对社会上不确定的、随机性的需求。准时配送方式则是两方面协议,往往是根据用户的生产节奏,按指定的时间将货送达。这种方式比日配方式更为精密,利用这种方式,连“暂存”的微量库存也可以取消,绝对地实现零库存。

3.快递方式

快递方式是一种快速送达服务的配送方式。快递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实现送达服务,但不明确送达的具体时间,所以一般用作向社会广泛服务的方式。

按事先协议规定的数量进行配送。这种方式数量固定,备货工作有较强的计划性,比较容易管理。定量配送有利于配送供给企业的科学管理,有利于人力、装卸机具、贮存设施的配备。

按照规定的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配送。

在规定的运行路线上,制定配送车辆到达的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用户可以按照配送企业规定的路线及规定的时间选择这种配送服务,并于指定时间到指定位置接货。

应急配送是完全按用户突然提出的配送要求随即进行配送的方式。这是对各种配送服务进行补充和完善的一种配送方式,这种配送方式主要应对用户因事故、灾害、生产计划的突然变化等所产生的突发性需求,也可应对一般消费者经常出现的突发性需求。这种配送服务实际成本很高,难以用作经常性的服务方式。

对于配送的决策优劣,不能简单处之,配送是否合理,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虽然效益是配送必须衡量的重要指标,但是配送决策常常需要考虑各个因素,有时也难免要做赔本买卖。配送决策是一种综合决策,决策时应当避免由于不合理配送出现所造成的损失,尽量做到配送合理化。

1.资源筹措不合理

配送是较大批量筹措资源,通过筹措资源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资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低于用户自己筹措资源成本,从而取得优势。如果不是集中多个用户需求进行批量筹措资源,而仅仅是为某一两户代购代筹,对用户来讲,就不仅不能降低资源筹措费,相反却还要多支付一笔配送企业的代筹代办费,因而是不合理的。

资源筹措不合理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如配送量计划不准,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在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资源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

2.库存决策不合理

配送应充分利用集中库存总量低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从而大大节约社会财富,减轻用户实际平均分摊的库存负担。因此,配送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来实现低总量的库存,否则就会出现单是库存转移,而未解决库存降低问题的不合理现象。

配送企业库存决策不合理还表现在库存量不足,不能保证随机需求,失去应有的市场。

3.价格不合理

总的来讲,配送的价格应低于用户自己进货时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这样才会使用户有利可图。有时候,由于配送有较高服务水平,价格稍高,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不能是普遍的原则。如果配送价格普遍高于用户自己进货价格,损伤了用户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表现。价格制定过低,使配送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也是不合理的。

4.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的增加,可降低用户平均库存水平,因此不但抵消了增加环节的支出,而且还能取得剩余效益,但是如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较之通过配送中转送货则可能更节约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5.送货中心不合理运输

配送可以集中配装一车为几家送货,这与一家一户自提相比,大大节省了运力和运费,对于多个小用户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不能利用这一优势,仍然是一户一送,而车辆达不到满载(即时配送过多过频时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属于不合理配送。

6.经营观念不合理

在配送实施中,有许多是经营观念不合理造成配送不合理,使配送优势无从发挥,相反却损坏了配送的形象。这是在开展配送时尤其需要注意克服的不合理现象。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实现配送合理化。

2.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实现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实现两种优势、两种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推行共同配送

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实现配送合理化。

4.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为用户提供存储据点,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实现配送合理化。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资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可以有效地安排人力、物力,以追求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准时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实现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6.推行即时配送

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

农产品配送中心是专门从事农产品配送活动的经济组织,是集加工、理货、送货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物流据点。具体来说,农产品配送中心有以下几种主要功能(见图5-2)。

图5-2 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

农产品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众多,为了顺利有序地完成向用户配送物品的任务及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通常要求配送中心具备一定的存储能力。由于农产品与一般的工业品不一样,具有易腐、易损、对储存条件的要求高等特点,所以,农产品配送中心需建设普通库、恒温库、冷库、低温库等不同的仓储设施用于仓储。

大多数农产品经过初级拣选加工后被运至农产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需根据客户的要求,将货物加工成一定的规格、尺寸和形状。这样不但方便客户,而且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配送效率。农产品经过加工后具有更多的优点,如便于运输、耐长期储藏等。加工的具体表现为装拆箱、改包装、组合包装、商标和条码的粘贴等作业。

对农产品的配送同样要经历分拣的环节,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为了及时、准确地满足客户要求,农产品配送中心须通过自有车辆或租用车辆,经过优化的规划路线,为客户进行“门到门”的服务,包括制订派车计划、送货路径选择、装车排程等具体作业。

农产品配送中心作为农产品的集散地,有责任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等质量检验,这是农产品配送中心区别于其他配送中心的重要内容。

随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电子设备仪器以及农产品标准化的迅速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应该能够实行拍卖交易并以其作为主要的交易手段,这样不但节约了交易空间,使交易竞争更加公平,还有利于农产品的分拣、包装,可以提高配送效率,甚至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配送中心除了具有上述的功能外,还能为其本身以及上下游组织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完善的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仓储管理系统(WMS)、订单管理系统(OMS)、运输管理系统(TMS)、条码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这些系统的信息可为农产品配送中心的经营规划提供参考。

复习思考题

1.运输在物流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2.简述配送的特点及其作用。

3.农产品运输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运输合理化?

4.农产品配送的基本模式有哪些?具体的配送方式有哪些?

5.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6.怎样才能做到运输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季永青.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吴清一.物流实务(初级)[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3]钱廷仙.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孙旭.基于GIS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5]贾卫丽,陈巧辉.惠州市农产品物流配送优化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9,28(7):37-41.

[6]吕锋.农产品物流企业配送方案选择和路径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7]于航.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绩效评价和评价系统的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2007.

[8]王永强.中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改进[J].粮食流通技术,2009 (4):40-43.

[9]黄体允,李英艳.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2).

[10]欧阳文霞.论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的构建[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 (6):43-44.

[11]兰丕武,吉小琴.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探析[J].中国合作经济,2005 (6):46-47.

[12]李小飞.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7.

[13]宁维巍.山东省果蔬类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D].济南:山东大学,2005.

[14]黄溪河.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模式研究——以广州市和兴隆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08.

[15]庄一敏.农资连锁配送中心的模式选择与管理[J].中国农资,2006(9):34-35.

[16]李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的分析与规划[J].中国市场,2007 (15):76-77.

[17]迟永梅,王侃.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模式浅析[J].物流科技,2008 (9):37-38.

[18]罗蓉.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9]一品清茶.菜鸟网络成立:以物流为基础,关键还是大数据[EB/OL].(2014-08-27).https://cn.aliyun.com/zixun/content/1_1_15425.html.

[20]李春城.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化农业,2013(8):33-36.

[2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沃尔玛初启O2O战略布局三四线城市[EB/OL]. (2015-06-06).http://b2b.toocle.com/detail-625564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