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几个基本结论

几个基本结论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罗雄飞(一)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包含着两个逻辑环节,即商品价值决定向有误差的商品价值决定的转化和有误差的商品价值决定进一步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并且是马克思转化理论的应有内容。事实上,《资本论》出版后至1907年,广义“转形问题”争论的实质便是方法论冲突,因此,信者恒信,疑者恒疑,新古典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否定缺乏“科学”基础。

罗雄飞

(一)马克思的经典论述包含着两个逻辑环节,即商品价值决定向有误差的商品价值决定的转化和有误差的商品价值决定进一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世学者跳过有误差的商品价值决定这一关键性逻辑环节,从而对马克思的经典表述产生严重的误读。

我们在4.5.3中用价值方程(2)说明了这种有误差的价值决定,以往的研究几乎完全忽视了这样一个逻辑环节。

依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没有误差的总价值=没有误差的总生产价格、没有误差的总剩余价值=没有误差的总利润,其两对总量同时相等;有误差的总价值=有误差的总生产价格、有误差的总剩余价值=有误差的总利润,其两对总量也同时相等。由于四对总量两两同时相等,且投入的误差以相同的量同时影响商品的价值决定和生产价格决定,因此,无论投入有没有误差,生产价格决定都确立在商品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马克思在文本中指出的误差的存在,根本不是强调理论只能近似地反映现实经济关系。马克思在引入误差的基础上同时考察了价值生产、生产价格生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它们都是价值规律具体化(“一般化”)这一逻辑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人们对这些环节的认识始终是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一方面完全忽视误差基础上的商品价值决定问题,另一方面简单化地把这里的生产价格生产与“特殊条件”下的生产价格生产混为一谈,这是所谓狭义“转形问题”的首要根源。

(二)百年争论的基本结论是: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只有在所谓“特殊条件”下同时相等,在所谓“一般条件”下不能同时相等。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并且是马克思转化理论的应有内容。

把“特殊条件”和“一般条件”同时放在新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话语环境中加以考察,从而把握其特定内涵,这是理解这一基本结论的关键。我们的研究表明,新古典所谓“特殊条件”,用马克思的语言来表述,其内涵相当于:投入要素的生产价格与其价值的背离必须相互抵消,投入的资本总量及其有机构成因此保持不变;“一般条件”则是投入要素的生产价格与其价值的背离不能完全抵消,投入的资本总量及其有机构成不能保持不变,或者说,按生产价格计算的成本与投入要素的总价值存在误差。

由于马克思清楚地阐明了相当于所谓“一般条件”下的商品价值的误差问题,而“一般条件”下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不能同时相等的结论,可以从这种误差中必然地引申出来。因此,马克思的转化理论应该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在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成本中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相互抵销的情况下,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同时相等,这与投入不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情况完全一致;在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成本中的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不能相互抵销的情况下,由于成本价格的误差,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这两对总量不能同时相等;“一般条件”下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必然引起“成本价格”误差,但用有误差的成本进行价值生产和生产价格生产,能够做到两对总量同时相等;随着全社会的投入误差趋于消除,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趋于相等。这样,价值的特殊形式——生产价格,便牢牢地确立在价值一般及其规律之上。可见,所谓“一般条件”下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不能同时相等的结论,不但不能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贬为“特例”,反而证明马克思转化理论的逻辑是极为严密的,内容是丰富的。只是人们长期以来没有认识到马克思转化理论的丰富内容,以致把这种理论简单化、片面化,才使自己陷于被动应付的处境。

(三)一百多年的“转形问题”争论,实质上是不同理论在方法论思想方面的冲突。新古典经济学家试图通过逻辑实证一举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贬为“特例”。而事实上,这里提出的仅仅是一个伪命题。这只能说明它根本没有认识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剩余价值、价值是一般,利润、生产价格只是它们的特殊存在形式。基于这种方法论思想和马克思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在所谓“一般条件”下(在马克思的方法论看来,这恰恰是常规条件)考察价值生产和生产价格生产,必然存在误差。对于所谓“一般条件”下的价值生产,这种误差很容易想象出来,且这种误差丝毫不影响价值规律在生产价格决定中的基础地位,因此,马克思认为没有进一步论证的必要。

新古典经济学力图把劳动价值论贬为特例,把价格、利润看成一般。但是,囿于数学形式化的抽象思维方式,它不能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误差与它所谓的“一般条件”的关系,不知道误差是所谓“一般条件”的必然产物。由于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资本计量问题”,它甚至无法理解价值利润率与“均衡”价格利润率的差异。因而,它要求在所谓“一般条件”下消除误差。这就使自身陷入逻辑悖论而不能自拔。因为按照马克思理论的内在逻辑,设定所谓“一般条件”,便预先假定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不能同时相等;而要求证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这两对总量同时相等,就必须废除所谓“一般条件”。

事实上,《资本论》出版后至1907年,广义“转形问题”争论的实质便是方法论冲突,因此,信者恒信,疑者恒疑,新古典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否定缺乏“科学”基础。1907年后(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马克思经济学被拖入新古典经济学的话语霸权之下接受“科学”拷问。此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受到推动。对有些人来说,他推动这一“研究”也许还存在主观的阴谋。因为同样是西方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便能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大体上是正确的”,“根据这个理论自己的假设是无懈可击的”[224]。她甚至认为:批评的观点只是“反对马克思的肤浅的观点”,且认为马克思主义者被“拖入诡辩中去”,从而帮了批评者的大忙。[225]只要我们揭示出所谓“转形问题”的伪科学实质,并且对马克思的转化理论更加全面地加以认识,这种争论便只能限于方法论的争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思想研究,对于应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话语霸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所谓“转形问题”还存在一般性的逻辑错误,因为在不同条件下,一种规律或规则的作用方式总是有差异的,不可能要求绝对一致。

我们要在“一般条件”下得出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同时相等,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在“一般条件”下用有误差的成本求出的两对总量同时相等,价值规律在生产价格的决定过程中的基础地位便得到体现。以“一般条件”下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不能同时相等质疑马克思的转化理论,就像是以“一般条件”下得不到均衡价格质疑供求规律一样,是荒唐可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