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野蛮人”如何窃取了我们的成果

“野蛮人”如何窃取了我们的成果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像我在第一章和第十章中描述的那样,华盛顿不仅抵触这场辩论,更常常通过主动鼓励金融发展来避免之。美联储希望上升的资产价格会导引消费者信心的增长,增加劳动需求,最终开启创造有效就业的周期。这些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应当为试图通过货币政策为阻止经济形势继续下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受到责备。

就像我在第一章和第十章中描述的那样,华盛顿不仅抵触这场辩论,更常常通过主动鼓励金融发展(推动更多消费者债务和信贷)来避免之。就像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和经济的金融化部分是为了避免“大炮还是黄油”的国家资源分配的讨论一样,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4.5万亿救市(这一招有效抑制了大衰退)也让政客得以逃避讨论让华尔街,而不是实体部门富裕的增长模型的真正讨论。只要美联储能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经济体的实际健康状况就会比看上去更差。

我们从2008年开始看到,贷款成本从未如此低过。许多专家提出,这种环境正是建造桥梁、为新的基础研究注资、翻修公立学校的大好时机。然而由于国会中的僵局,这些都没能实现。美联储自己能够通过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本质上就是向经济注资希望提振资产价格和促进消费)行动起来支撑经济,但当前盛行的股东激进主义美妙而又令人非常不安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实际上是通过本应帮助普通人的货币政策“实现”的。在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将利率降至史上最低,实行了大规模收购和抵押贷款证券的计划。大批资产购买背后的目的是推动其他投资者进入风险更高的市场领域—比如股市企业债券—最终提振资产价格,并让美国人感觉自己更加富有。目前为止,干得还不错。美国家庭持有的股票和共同基金价格的确在2008年崩盘后上涨了几万亿美元。在这个表面的成功之下,欧洲中央银行和许多其他银行亦步美联储后尘,大量收购资产,降低利率,提振股价。

问题是这样大把花钱的主要受益者是美国最富有的那部分人,也就是前1/10的人口。他们持有所有股票的近90%。就像本章开始讨论的那样,这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富人将自己的钱存入银行或二级市场,购买已经存在的股票和债券,而没有做出像创立新的产业或购买新东西这样的事情。换句话说,这些钱并没有被投资到实体经济中,而是留在了金融业。美联储希望上升的资产价格会导引消费者信心的增长,增加劳动需求,最终开启创造有效就业的周期。但事实并没有这样发展。虽然量化宽松多少帮助改善了社会经济谱图中底层人士的就业市场(沃尔玛这类公司将每小时工资上涨了一两美元的主要原因),但它几乎没有改善中产阶级的境遇。

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就像我之前解释的那样,企业没有利用低借贷利率向实体经济投资。它们利用低借贷利率回购股票,让企业领导和投资者富裕起来。二是中产阶级仍将自己财富主要投入住房而不是股市,而美联储的努力不像其他政策,比如说真正的住房改革计划那样能提振房市。与此同时,过去几年中60%的房产价值收入都累积在了全美排名前10的房地产市场中:曼哈顿和布鲁克林这样的富人区、洛杉矶部分地区、旧金山部分地区、奥斯汀,等等。低息借款让富人掌握了更多现金,但无法修正最初让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子的根本问题。结果就是现在让掌握大量现金的投资人控制了房屋市场,其中大部分人都在影子银行业,我在第七章会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拿不出30%首付的购房者很难得到抵押贷款,再加上美国小规模储户由于过低的利率在2008年至2013年间损失了大约4700亿美元,从而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46] 本该用于拯救实体经济的政策最终却提振了华尔街。

这些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应当为试图通过货币政策为阻止经济形势继续下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受到责备。但事实上是,只有政府本身进行“真正的”财政刺激(以基础设施支出、工人再培训、提升教育、公共工程项目和对核心科学研

究的投入的形式)才能提高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得到的只是美联储出台的股市刺激政策,这不但让富人更富,扩大了社会不平衡,还—事与愿违地—

鼓励企业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借贷,再将这些钱交给处于社会顶端的人士。这很有讽刺性,但却是事实: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鼓励了更多借贷,虽然这次不再是消费者借贷,而是企业借贷。企业贷款额(不包括银行持有的借贷)从2006年的5.7万亿美元上升到了今天的7.4万亿美元。[47] 结果就是市场价值升至原来的3倍,同时伴随着实体部门竞争力的下滑。华尔街的支持者会说,股市上涨是因为2010年至2014年企业盈利能力很强。但金融研究办公室(OFR,2008年危机后设立来监控市场的政府组织)2015年的一份报告揭示出,这种现象掩盖了让人不安的事实。企业拥有更高利润空间—进而拥有更高股价—并不是因为经济繁荣、销售了更多东西,而是因为他们在削减成本、不涨工资、避免向新工厂或研发投入资金。实质上,美国实体经济是高工资经济中的低工资企业,这让他们有了短暂的增长,但最终造成了普罗大众的悲剧—一旦所有人都运行着低工资公司就没有人能多赚钱。引用OFR报告中所说的,“这种金融工程虽然短期内贡献了高股价,但减损了支持长期有机发展的投资机会。”[48] 的确,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虽然股票回购在2015年出现高峰,但企业整体利润开始持平下滑。这一切的真相是什么?我们现在拥有的经济“复苏”并不是真正的复苏,它只是美联储基金修改过的产物,从而主要让投资者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