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将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将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迈克尔·波特之前,企业战略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因此,迈克尔·波特致力于将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运用于企业战略理论研究。

在迈克尔·波特之前,企业战略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例如,哈佛商学院著名的“一般管理小组”在企业战略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就是案例研究方法,他们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总结和归纳这些企业在制定“经营政策”方面的经验,进而提炼出相应的企业战略理论框架。其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即使不是采用标准的案例研究方法,也往往是对代表性企业的经营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提炼出相应的理论框架。被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尔·雷恩称为“战略学家”的亨利·法约尔长期担任法国一家矿业公司的高管,在总经理的岗位上长达30年之久,他就是根据自身长期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一般管理是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是指管理者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最佳利用来引导公司实现目标,主要体现在制定行动计划,挑选员工,设定绩效目标,促进和控制所有行动的实施。[68]率先把“战略因素”概念引入企业管理研究的切斯特·巴纳德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他曾连续40年在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工作,最后成为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的总裁,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5年,他也是从自身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提炼出“协作系统理论”。切斯特·巴纳德提出了效果和效能的概念,这是切斯特·巴纳德协作系统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对解释企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9]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被誉为企业战略理论的开拓性著作,该书是关于美国大型工业企业战略与结构转变的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西尔斯·罗巴克公司。[70]彼得·德鲁克自认为他的《成果管理》是关于企业战略的第一本书。[71]彼得·德鲁克对管理的研究与众不同,他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冷静、深入、缜密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因而被认为是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72]伊戈尔·安索夫早期曾经进入洛克希德公司工作,后来成为该公司的副总裁,他的经典著作《公司战略》的出版被誉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的起点,该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在兰德基金会和洛克希德公司从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经历为基础撰写的。[73]

迈克尔·波特对当时的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现状深感不满,尤其是研究方法。尽管案例研究方法的确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理论发展初期对概念的提出、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迈克尔·波特认为,如果依赖于案例研究方法则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另外,案例研究以单个或少数几个企业为研究对象,虽然是在行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由于缺乏行业分析的理论框架,因而难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也就难以得出具有深刻学理基础的研究结论。

因此,迈克尔·波特致力于将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运用于企业战略理论研究。产业组织经济学哈佛学派因为强调“市场结构”的决定作用而被称为“结构学派”。[74]该学派的创建者贝恩、谢勒、梅森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济绩效(Performance)”的产业分析框架(通常简称SCP分析框架)。SCP分析框架的基本逻辑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该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秉承实证主义,因而其研究成果具有深刻的学理基础。

但是,迈克尔·波特并未将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直接运用于企业战略研究。这是因为,这种研究方法需要构建数学模型,这种严谨刻板的模型仅仅包含那些能够用数学方法表征和计算的因素,无法反映竞争要素的丰富性和多维性,而将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抽象为形式化的数学模型,必然会导致严重脱离实际,使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大大削弱,这也是经济学理论在运用于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时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迈克尔·波特采用了他独创的“框架—模型互动式研究方法”。[75]他认为,企业战略分析框架是企业战略理论构建的基础。通过企业战略分析框架,可以派生出一系列基本模型用来抽象出企业竞争实践中的几个关键变量,以深入检验这些变量对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使企业战略分析框架能够简化并解释企业战略理论研究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进而提高企业战略理论的应用价值。

“框架”在迈克尔·波特的企业战略理论研究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价值链模型”、“钻石模型”实际上都是迈克尔·波特所谓的“框架”。迈克尔·波特是这样看待他的“框架”的:“我的框架提供了一套基本的逻辑关系,它们就像物理学的逻辑关系那么简单。比如,如果你想提高利润率,那就不得不提高价格或者降低成本。行业竞争是由五种力量共同制约的。企业就是多种行为的综合体。这些框架就竞争的实质提出了一些基础性的、根本性的,而且我认为也是无法改变的逻辑关系。”[76]

众所周知,经济学是讲社会福利、政府政策的,关注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并强调通过加强竞争来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而管理学是讲企业利润、经营战略的,两者有着不同的追求,因而存在着目的和逻辑上的冲突。有学者曾经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他强调的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各自的边界,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鸿沟,并指出经济学者不应介入管理学研究,而管理学者应当在管理学科体系内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77]

但是,迈克尔·波特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融合。产业组织经济学哈佛学派与有效竞争理论一脉相承,其逻辑起点是市场结构。迈克尔·波特在将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运用于企业战略理论研究时,成功地从产业组织经济学关于市场结构的分析结论中,提取出了关于行业结构对企业的“钳制作用”的观点,从而将产业组织经济学关于行业层面的一般研究,转化为企业战略理论关于企业层面的个性研究,迈克尔·波特本人也完成了从产业组织经济学家到企业战略学家的身份转变。

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对企业战略理论研究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后来许多学者探讨了经济学与战略管理理论的关系。1990年,著名学者鲁梅尔特、申德尔和蒂斯共同发起以“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90年代的研究议程”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倡导对战略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78]需要说明的是,这次研讨会正是在“战略管理与经济学”的学术背景下召开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略管理尚属于一门新兴学科,研究方法还不成熟,借助于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有利于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走向规范和成熟。

实际上,早在19世纪末,亨利·汤就要求工程师们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在那个时代,由于尚未建立管理学理论,自然也没有管理学家,但是,已经有人认识到,重要的是使经济学家像管理者那样思考问题。[79]此后,亦有伊迪丝·彭罗斯这样的经济学家研究了企业成长问题,但她的研究目的并不是为管理者提供促进企业成长的策略建议,而是以经济学家的身份探讨一般企业如何获得持续的租金流。[80]直到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才真正以经济学家的身份,从企业经营成功的视角,研究了竞争战略问题,提出了战略定位的思想。在将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运用于企业战略理论研究方面,迈克尔·波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