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方法和结构体系

研究方法和结构体系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顺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研究。研究表明,中国贸易顺差具有明显的体制原因和政策原因。其次,分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对于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影响。上述指标结合中国的贸易失衡状况,主要是判断贸易顺差的规模和结构的适度性问题。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调整经济政策,保持贸易顺差的适度水平,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选择。

国内外学术界对贸易顺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研究。本人试图在理论框架设计和实证分析方面有所创新,对中国当前的贸易顺差的特征、成因、影响做出更全面更准确地判断,并提出促进对贸易健康发展的宏观对策。

(1)在理论分析方面

本文不仅从供给层面,而且从需求层面、制度层面、全球产业变迁和贸易统计的科学性等层面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成因。研究表明,中国贸易顺差具有明显的体制原因和政策原因。中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和外国的实际收入水平是中国贸易顺差累计的关键因素。

(2)探索了贸易顺差的规模适度和结构适度问题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有积极作用,但是也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对外依存度也存在可持续性问题,尤其是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本文选定了三项外贸发展的适度规模指标,界定了相关预警机制。采用贸易顺差系数对贸易顺差的结构适度性进行判断:中国的贸易顺差结构趋于优化,在贸易方式构成上过度依赖于加工贸易,国别构成上过度依赖于美国,商品构成上杂项制品过高,企业构成上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处于劣势。

(3)在宏观经济对策研究方面

采用了比较分析方法。选择了典型的发达国家、典型的新兴市场化国家和经济体在经济崛起时期的贸易促进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的政策组合。

(1)贸易顺差和资本金融项目密切相连。本文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顺差的作用,但是缺少更细致的分析。

(2)论文的对策分析是假设外部经济环境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的情况下设计的,未来应考虑外部经济环境出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政策组合。

(3)本文写作的时间历时较长,考虑到各部分之间分析的一致性,各部分并没有将最新的数据纳入分析中。

为了深入的论证贸易顺差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按照本文研究的逻辑,必须从理论上阐明贸易失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机理,确定贸易失衡适度水平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分析中国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非适度失衡问题。这首先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并由此进行规范分析,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及其适度状况进行价值判断。据此确定中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

(2)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

本研究目的之一在于为中国的贸易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因此需要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政策变化及其贸易失衡状况进行分析,由此不但需要对某一时期的贸易政策影响进行研究,还需要对不同时期的贸易政策影响进行比较研究。这些需要通过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来完成。

除了以上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外,本文还运用了逻辑分析、抽象法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

本文共分5部分:

1.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意义、研究起点、研究创新、研究方法和结构体系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2.中国的贸易顺差状况。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和结构状况等。

3.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首先,分析中国贸易顺差的多方面成因,并通过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分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对于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影响。

4.贸易失衡的适度水平分析。主要通过贸易差额与进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外汇占款的相关比率,对贸易差额规模的适度性进行判断;通过贸易差额的商品构成、国别构成、企业构成、贸易方式构成,分析贸易差额结构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判断。上述指标结合中国的贸易失衡状况,主要是判断贸易顺差的规模和结构的适度性问题。

5.典型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分析及应对中国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宏观政策选择。主要分析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德国等典型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及其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调整经济政策,保持贸易顺差的适度水平,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