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吸纳运用国际资源

吸纳运用国际资源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截止到2011年底,北大的国际合作交流伙伴已扩展到80多个国家的26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北京肿瘤医院超过80%的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国际教育和留学背景。国际资源对研究型医院技术建设的带动,往往以出国留学人员或学术交流所带回的医疗新技术、引进的先进医疗装备、开展诊疗和药品研发合作等形式发挥智力内引作用。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特征,使得资源无边界,拥有资源意味着拥有实力。国际合作作为一种最大限度开发挖掘资源,利用资源培育潜能的方式,已经成为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资源共享利用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力、技术、信息、设备、科研设施条件、文化等。

(一)国际合作推进研究型人才培养

研究型人才培养与常规人才培养不同,需要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思维和能力训练、需要有国际大视野的熏陶、需要有医学科技国际大趋势的感知,更需要有参与国际顶级临床科学研究的机会。

一方面,要建立研究型人才培养快通道。截止到2011年底,北大的国际合作交流伙伴已扩展到80多个国家的265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北京肿瘤医院超过80%的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国际教育和留学背景。国内医院多数采取了鼓励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外派短期进修和外送出国留学的政策机制,如设立“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优青留学基金”等资助优秀中青年人才出国学习,国际顶尖和一流的医学科技团队、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和医院,正在逐步成为培养我国研究型医学人才的重要平台。

另一方面,要建立研究型人才培养直通车。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和转化医学机制较国内更为灵活,更适于造就研究型人才,因而引进海外高层次医学人才成为研究型医院人才建设的一条捷径,引进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有全职海归,有哑铃式,有特聘教授、有合作导师等,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郭亚军等知名专家学者都是很好例证。此类人才引进较自身培养周期更短,作用更直接,具体表现在:一是有助于提高研究型医院诊疗水平,其引入的先进技术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先进医疗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医院在国际医疗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力;二是有助于提升服务效能,其所引入的先进的技术管理和医疗管理理念,有群众更满意的医疗服务;三是有助于加强医院与国际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从而推进研究型医院更多更快地进入国际医疗舞台。

(二)国际合作加速临床诊疗技术进步

现代科学越来越全球化,世界科技正在向“大科技”时代迈进,其最主要的特征趋势是科技合作的增强。国际资源对研究型医院技术建设的带动,往往以出国留学人员或学术交流所带回的医疗新技术、引进的先进医疗装备、开展诊疗和药品研发合作等形式发挥智力内引作用。合作有学科间、校际间、院际间不同方式,有的成立国际合作中心,有的组建特色诊疗技术中心,有的开设国际会诊医学中心,对学科技术水平的提升都发挥了开创性作用。

例如:北京医院在15年期间,通过留学人员引进的新技术新方法10余项,引进先进大型诊疗设备7台件,开创了医院当时在一定领域诊疗技术水平领先的局面(表2-1,表2-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与美国匹兹堡大学Starzle移植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国际合作肝脏移植中心,开展了活体部分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等重大手术,移植后疗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北京肿瘤医院自2006年始每年举行为期一周的中美肿瘤外科周学术交流活动,进行外宾手术演示、联合查房、各肿瘤病种、护理、麻醉等方面的交流;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与美国大通福克斯医学会诊中心合作,通过中、美两国肿瘤专科医生组织多学科国际会诊,确保患者得到个体化、最优化的循证医学治疗。

表2-1 归国留学人员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实例

表2-2 医院采纳归国留学人员建议引进先进设备实例

(三)国际合作提升临床转化研究水平

研究型医院的特征之一就是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全球化科技资源开展创新性科研,对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促进作用最为直接。通过与国际上具有优势医疗科技水平和资源的医疗科研机构强-强联合,有效吸纳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促使科学研究的平台、方向和氛围与国际一流水平合拍,可以缩小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促进重点科学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打造有利于转化医学研究的新平台。以“项目-人才-基地”为形式的国际合作方兴未艾,药物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专题项目合作、共建研究基地等带动了国内转化医学研究水平进步。

北京大学2005-2009年SCI论文发表情况证实,国际合作论文的平均IF高于总平均IF,显示了国际合作对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第三军医大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专家和学校管理人员出访和洽谈磋商,成功引进美国、德国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优秀人才来校从事医学前沿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学校不但设立专项经费,组建国际联合科学研究中心,还建立实验室运行、管理和科研评价机制,为引进人员提供了生活、工作和学习发展的全方位保障,极大提高了合作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人才培训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为学校科技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表2-3)。

表2-3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5-2009年SCI论文发表情况(包括附属医院)

注:以上各统计数字仅限于北京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IF.影响因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