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上博教育资源

运用上博教育资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储能中学距上海博物馆仅有十分钟的步程,在语文知识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将课堂设在上海博物馆,运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在储能中学已经过了七年的探索与实践,还出版了校本教材《艺海拾珍 上博印象》。笔者依托上海博物馆教育资源,采取专题学习、参观考察、讲解培训、征文比赛、手工制作、过传统中国节等形式,唤起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上博陈列馆内有许多关于“莲”的珍贵文物。

运用上博教育资源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方 莉

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是帮助人们连接古今的桥梁。储能中学距上海博物馆仅有十分钟的步程,在语文知识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将课堂设在上海博物馆,运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在储能中学已经过了七年的探索与实践,还出版了校本教材《艺海拾珍 上博印象》。

笔者依托上海博物馆教育资源,采取专题学习、参观考察、讲解培训、征文比赛、手工制作、过传统中国节等形式,唤起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实践表明,学生参与热情高,乐于学习,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吸取精神养料和掌握语文技术的过程。

一、改变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走进博物馆,教师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联想、引发认知冲突等策略,在唤起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持续兴趣的过程中,关注学生持续发展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校本教材《艺海拾珍 上博印象》按照专题选取文本,每个专题一般为4~5篇千字左右的文章,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弘扬传统文化。如专题《古典的诱惑》,有中学生新概念作文比赛优秀作品《古典的诱惑》,有讲述文物历史的《大克鼎的故事》,有关于大收藏家的坎坷一生的《镇馆之宝传奇》,有介绍中国扇文化的《扇》,以及语文统编教材经典说明文《说“屏”》。每个专题后设计有“探究和表达”,这是知识拓展的关键之处,能使学生智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走向深化与创新

在学生阅读与教师质疑后,就是与阅读文本紧密相关的第四部分“上博珍品鉴赏”,该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上博文物。本教材提供了118件上海博物馆文物,每件都配有文字说明,约占全书篇幅的7%(教材字数总计74870字)。教师引导学生编写富有个性的讲解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介绍,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教材结合博物馆馆藏与中华传统节日设计了18项手工活动,如软陶制玉、趣味墨拓等,学生争相报名,丰富多彩的活动令学生乐此不疲。此外,学生自创的英语与甲骨文结合的春联也大受欢迎。

每次活动,教师组织竞赛、授予奖品、设定不同层面的评价体系,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不少学生毕业后还念念不忘在博物馆的学习,愿意继续担任校外辅导员参与课程建设。

二、优化教学程序,活化语文课堂

一定的教学程序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将语文课堂设在上海博物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全员参与,共同促进,教师引导,感悟成功”为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文物—文本—学习—动手”的四段式教学程序。

img55

“文物—文本—学习—动手”的教学程序是基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学生的相互协作和“多方面独立发展”为教学取向而设计的教学形式,它包容学生的差异,具有层次性和灵活性。四个环节不是绝对固化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课型特点和学生特点有所变化。

操作下来,这种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与传统的教学程序相比,有四种不同特点:其一,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作用;其二,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其三,更关注学生各层面的互补与发展;其四,注意欣赏与评价机制。

(一) 文物——教学对象的创设

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对象,瞄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设计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

1.启动思维式情景教学

(1) 创设启动思维式情景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启动思维式情景教学,就是以教师语言描述或借助文物本身,引入某一事物,使这一现象建立在学生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例如,六年级学生刚学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从文物入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莲花自古以来就为国人所喜爱,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都有“莲”的形象。上博陈列馆内有许多关于“莲”的珍贵文物。教师利用新旧知识的碰撞,引发矛盾与冲突,启动学生思维,激发他们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

(2) 启动思维式情景教学的创设

教师应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品质与创造个性,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进行启发,如引发好奇、引发怀疑、引出问题、产生困难等。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事物与情景,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有针对性的启发方式,既可由教师单独创设,也可由师生共同创设,甚至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创设。

教学现场:启动思维式情景教学

(师生共同走向上海博物馆)

师:同学们,你们参观过上海博物馆吗?今天我要请大家猜个字。(指着博物馆的建筑)

生:(兴奋地议论纷纷)天圆地方?钱币?……

师:(拿出一张白色纸片)这是个古老的文字,谁能说出它的形状特点?

生:(茫然)头大大的,有两只耳朵,站立在地上。

师:这是一个金文“鼎”字,能不能利用它的形状描述上海博物馆的外型呢?

生:(愣了愣,开始发挥想象进行讨论)上圆下方,高高的立耳……

师:很好,再看这张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图片,与上博建筑有共同点吗?

教学导入中,从博物馆建筑的外形产生联想,引领学生思考,适当点拔,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自然引入后续对“鼎”、“爵”文字的认识。

2.主题式情景教学

(1) 创设主题式情景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主题式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将教学目标知识嵌入运用该知识的自然或设计背景中去,以基于该背景的问题引领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关信息、知识。例如,专题“莲花的魅力”所涉及的五篇文本,均可利用学生自身的能力与智慧,鼓励他们去寻找相关资料,而教师仅作辅助。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获得了预期的知识,还了解了目标知识所能运用的真实场景,把教学内容切切实实地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

(2) 主题式情景教学的创设

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顿悟需要准备、酝酿、孕育,需要创新思维的积累与聚焦。教师要预先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接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等待顿悟、启发思考,应创设展示思维的各种条件与机会。教师要巧妙利用身边的一切现象作为学生研究、展示思维的载体

教学现场:主题式情景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爱莲说》,能否谈谈莲的象征意义?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高洁、清净、廉洁、虚心……

师:能否举些例子?

生:莲花、莲藕、莲茎……

师:(展示文物图片)在博物馆展厅,有不少与莲花相关的文物,请开始“淘宝”。

(学生分组到各展厅寻找,做笔记)

教师围绕主题,以回顾、总结、讨论直接点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莲花,利用直观感受与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莲花的文化内涵。

3.助兴式情景教学

(1) 创设助兴式情景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助兴式情景教学,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采用活动与媒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形成轻松、愉快、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情景创设法,比较适用于刚接触博物馆的六年级学生,它是诱发兴趣的动力。

(2) 助兴式情景教学的创设

教师应创设适度困难的问题情景或悬念,满足学生求知、探究的需要,引导学生尝到探究的趣味,体验学习的快乐。语文课上,教师可通过激励、引导,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师生关系融洽,它是后继学习的铺路石。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

教学现场:助兴式情景教学

师:(放映一段《故宫》纪录片)给你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特别庄严,皇帝对于祭祀格外重视,连服装细节都有严格的规定。

师:大家都感受到了祭祀的庄严,祭祀对象与服饰的颜色有何关系?为什么选这种颜色?带着问题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放映)

生:嘉庆蓝色朝袍——祭天,雍正明黄朝袍——祭地,康熙大红色朝袍——祭日,乾隆月白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祭月。

师:注意服饰的颜色与祭祀对象的颜色相近。(该镜头重放)

生:(恍然大悟)对。

以上片段是专题“青铜的文化”第一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发现文物带给人们的震撼与美感,从而产生对“器用”的兴趣。

(二) 文本——沉浸体味语言

沉浸即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完全投入到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

1.沉浸在诗画结合中,活化文字背后的生命

走进博物馆教学中的“沉浸”是指师生在课堂内外共同沉浸在纯粹的、经典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完全投入,集中注意力,在文学的殿堂中汲取营养。

教学现场:沉浸在文本中

晨读课,讲解张致和的《渔歌子》时,采用了“诗与画”法。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将诗句内容画成画面。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住了内容。稍加点拨,学生对诗人借助渔翁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不须归”的情感产生了深刻体验,对“诗境的虚化”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古诗配画,可以让学生结合诗文的内容展开想象,勾勒出画面、人物和情景等。想象是文本探究的有效方法,通过想象文字背后鲜活的生命便会跃然纸上。

2.沉浸在情感诵读中,活化文人品质的精髓

语文课不能没有“读”。古人云:“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吟哦讽诵”就是放声朗读,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得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得”就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意思、把握意图、品味妙处。

教学现场:沉浸在诵读中

在执教《踏雪寻梅》时,设计了如下朗读环节: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历代描绘梅花的古诗词,来了解梅花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学生带着想象,听教师用心用情地配乐朗读,圈画梅花诗里点明主旨的语句。学生跟着配乐朗读课文,加深感知,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运用多种感官对作品进行赏析,将所得记录在读书卡上。交流赏析心得,欣赏上博收藏的王冕《墨梅图》,有感情地读王冕的题诗。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感受作者借助梅花所表达的独傲世间的勇气和与世无争的高洁。

充分地读是一种美读。教师在语文课上,通过听读、想读、赛读、示范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读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语势的磅礴、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有所体会。整堂课从听读、读顺,到读懂、赏读、读出美来,既使问题在朗读中产生,又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把课堂学习逐渐推向高潮,增强其感染力。

(三) 学习——合作提高的关键

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探究,学生虽然经过了初步尝试,但毕竟认识水平有限,学习的有效性不一,教师的引导对探究小组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讲解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而合作能充分利用学生各层面的差异进行互补、共同提高。

1.要设计适合在博物馆学习的步骤

在走进博物馆之前,了解相关导览、讲座以及普及性读物能帮助学生做好必要的预习和信息储备,而网站信息更能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有效地进行实地参观。教师应按照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的不同教育情境,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现场:小组合作学习步骤

参观之前,有观前导览、观前专题讲座——普及性出版物——上海博物馆网站——艺术活动、各类文化活动——节日系列活动——专场讲座、专题课程——中学生征文大赛——文博夏令营——互动式主题展览。

参观过程中,除了展厅观赏,还包括艺术体验、文化实践活动、学生讲座与课程,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博物馆的理解,并成为他们探寻实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的重要环节。

走出博物馆后的教育活动,如写作、考察以及自己策划展览等项目,均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能力。

2.要发挥小组中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

教师在活动中要努力增强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与归属感。笔者极为重视前言课,通过请学生自由组合小组、选择挂牌颜色(一个小组一种颜色)、设计队标、起队名、定活动口号等,把小队成员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教学现场:发挥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

在2008年中国玉文化活动中,笔者组织4支小队合作学习。每支小队先得到一份文化包,内有《导览书》、《石之美者》文化读本、讲座光盘、手工活动原料和玉器制作过程海报。“水晶心”小队先分工完成玉器小报、参观感想、汇报幻灯。然后在小组内互评,选出导览讲解员参加复评。在考核课上,因为该小组准备充分、人人能讲解,夺得讲解明星小组称号。

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中,教师搞“一言堂”,把学生作为“待灌的鸭”,而走进博物馆,教师仅提供材料,更多的是放手让小组完成任务,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拓展学生的能力。

(四) 动手——实现队员自身价值

艺术体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展厅里的艺术品,启发审美精神,激发艺术灵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中,体会创作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中学是实施“走进博物馆”课程的关键。教师应为每个专题配上相应的手工活动,并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善于捕捉学习的“反馈”。

教学现场:获得好评与自我满足感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刻制了“最美的”印章,设计了活动兑换券和亲子活动券,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本课程中所显现的问题,包括知识获取的途径、效果对比(如下表),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

表 学生对文博知识获取的途径与效果比较

img56

以上实践研究,对教法的改进措施有三个方面:课程内容与教法的综合;体现教材篇目的结构特点,提出建议方案;剖析课程内容,每个专题采用不同的教学形态,尤其突出做中学。

三、推进课程改革,实现个性发展

在多元化与全球化并存的世界中,如何面对异彩纷呈的文化,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小天地,就需着眼于学生实际,关注时代需求,延伸语文学习领域,使学生在各学科的交叉与融会中接触更广泛的知识,拓宽思维领域。

笔者经常在思考,走进博物馆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怎样把能力发展隐性地贯穿于课程之中?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笔者发现无论采用哪些教学策略与方法,其关键在于围绕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具体内容的分析与环节设计:始终关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参与热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自由想象的空间;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交给学生任务要明确,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做;创新教学设计,突破传统“好课”标准的束缚;动态把握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活化教材,活化过程;要为各层面的学生提供合作式学习,分享快乐;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知识拓展应融于学习过程与评价中,应根据内容充分体现拓展的多元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应允许学生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与评价活动。

总之,走进博物馆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突破口,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上海市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推荐)

(作者单位:上海市储能中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