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强刺激”操作方式缺乏弹性

“强刺激”操作方式缺乏弹性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过去的宏观调控实践中,表现出对经济运行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的情况缺乏容忍度,即使经济增长只是小幅向下偏离潜在增长水平,宏观调控也会做出较大的反应。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成为全力保证的“底线”,政策操作力度的把握上,倾向于采用较强力的措施,也就是所谓的“强刺激”操作方式。这意味着有必要改变强刺激的宏观调控操作方式,从而避免可能引起的经济波动加剧。

在我国过去的宏观调控实践中,表现出对经济运行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的情况缺乏容忍度,即使经济增长只是小幅向下偏离潜在增长水平,宏观调控也会做出较大的反应。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成为全力保证的“底线”,政策操作力度的把握上,倾向于采用较强力的措施,也就是所谓的“强刺激”操作方式。从较长时期看,我国宏观调控在操作力度和节奏等的把握方面曾有明显的改进。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供给不足带来的经济过热是宏观调控应对的主要问题,当时的宏观调控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手段和操作方式,对经济过热采取“急刹车”式的调控,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到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吸取以往经验教训,改变了“急刹车”的方式,顺利实现经济“软着陆”。但是,这次改进并未彻底转变我国宏观调控中实施强刺激以求快速起效的理念,以及对经济增长低于潜在水平容忍度低的问题,在其后的宏观调控实践中上述问题仍然表现较为突出。

宏观调控政策会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预期而影响其决策和行为,在强刺激的操作方式下,容易在市场上形成单边预期,由此带来的经济决策和行为变化,从宏观上看会表现出非理性的状态,如导致过度投资或短期的消费热潮甚至抢购。强刺激的这种效应可能引起宏观经济短时期内的冷热交替,一定程度上加剧波动,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即使强刺激在短期内并未产生以上负面效应,而是较快地缩小经济偏离潜在增长水平的程度,但由于宏观政策普遍存在滞后效应,当政策措施的效应持续显现,仍有可能产生“超调”,加剧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如果经济波动的幅度较大,所造成的损害需要更长时间的平稳增长才能弥补,因此令经济增长保持在合意的区间内,是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要求。这意味着有必要改变强刺激的宏观调控操作方式,从而避免可能引起的经济波动加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