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酵的操作方式

发酵的操作方式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罐发酵结束即将发酵液送往提取、精制工段进行后处理。连续发酵使用的反应器可以是搅拌罐式反应器,也可以是管式反应器。罐式连续发酵的设备与分批发酵设备无根本差别,一般可采用原有发酵罐改装。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发酵的操作方式_科学目击者

发酵的操作方式

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发酵过程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三种类型。

分批发酵

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传统的生物产品发酵多用此过程,它除了控制温度和p H及通气以外,不进行任何其他控制,操作简单。但从细胞所处的环境来看,则明显改变,发酵初期营养物过多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发酵的中后期可能又因为营养物减少而降低培养效率,从细胞的增殖来说,初期细胞浓度低,增长慢,后期细胞浓度虽高,但营养物浓度过低也长不快,总的生产能力不是很高。

分批发酵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种子培养系统开始工作,即对种子罐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空消),之后投入培养基再通高压蒸汽进行实罐灭菌(实消),然后接种(即接入用摇瓶等预先培养好的种子)进行培养。在种子罐开始培养的同时,以同样程序进行主培养罐的准备工作。对于大型发酵罐,一般不在罐内对培养基灭菌,而是利用专门的灭菌装置对培养基进行连续灭菌(连消)。种子培养达到一定菌体量时,即转移到主发酵罐中。发酵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p H,对于需氧微生物还要进行搅拌和通气。主罐发酵结束即将发酵液送往提取、精制工段进行后处理。

根据不同发酵类型,每批发酵需要十几个小时到几周时间。其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培养的诱导期、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时间的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分批培养系统属于封闭系统,只能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维持微生物的增殖,微生物处在限制性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培养基在接种后,在一段时间内细胞浓度的增加常不明显,这一阶段为延滞期,延滞期是细胞在新的培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个适应阶段。接着是一个短暂的加速期,细胞开始大量繁殖,很快到达指数生长期。在指数生长期,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比较充足,有害代谢物很少,所以细胞的生长不受限制,细胞浓度随培养时间呈指数增长,也称对数生长期。随着细胞的大量繁殖,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迅速消耗,加上有害代谢物的积累,细胞的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进入减速期。因营养物质耗尽或有害物质的大量积累,使细胞浓度不再增大,这一阶段为静止期或稳定期。在静止期,细胞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最后由于环境恶化,细胞开始死亡,活细胞浓度不断下降,这一阶段为衰亡期。大多数分批发酵在到达衰亡期前就结束了。迄今为止,分批培养是常用的培养方法,广泛用于多种发酵过程。

连续发酵

所谓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稳定状态下生长。稳定状态可以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期。在稳定的状态下,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物浓度、产物浓度、p H值等都能保持恒定,微生物细胞的浓度及其比生长速率也可维持不变,甚至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生长速度。

连续发酵使用的反应器可以是搅拌罐式反应器,也可以是管式反应器。在罐式反应器中,即使加入的物料中不含有菌体,只要反应器内含有一定量的菌体,在一定进料流量范围内,就可实现稳态操作。罐式连续发酵的设备与分批发酵设备无根本差别,一般可采用原有发酵罐改装。根据所用罐数,罐式连续发酵系统又可分单罐连续发酵和多罐连续发酵。

如果在反应器中进行充分的搅拌,则培养液中各处的组成相同,且与流出液的组成一样,成为一个连续流动搅拌罐式反应器。连续发酵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恒浊器法,即利用浊度来检测细胞的浓度,通过自控仪表调节输入料液的流量,以控制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达到恒定值;另一种为恒化器它与前者的相似之处是维持一定的体积,不同之处是菌体浓度不是直接控制的,而是通过恒定输入的养料中某一种生长限制基质的浓度来控制。

在管式反应器中,培养液通过一个返混程度较低的管状反应器向前流动(返混指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不同的料液之间的混合),其理想型式为活塞流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沿流动方向的不同部位,营养物浓度。细胞浓度、传氧和生产率等都不相同。在反应器的入口,微生物细胞必须和营养液一起加到反应器内。通常在反应器的出口,安装一支路使细胞返回,或者细胞来自另一个连续培养罐。这种微生物反应器的运转存在许多困难,故目前主要用于理论研究,基本上还未进行实际应用。

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发酵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维持稳定的操作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从而使产率和产品质量也相应保持稳定;②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与病原微生物和毒性产物接触的机会;③减少设备清洗。准备和灭菌等非生产占用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劳动力和工时;④由于灭菌次数减少,使测量仪器探头的寿命得以延长;⑤容易对过程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发酵产率。

当然,它也存在一些缺点:①由于是开放系统,加上发酵周期长,容易造成杂菌污染;②在长周期连续发酵中,微生物容易发生变异;③对设备、仪器及控制元器件的技术要求较高;④黏性丝状菌体容易附着在器壁上生长和在发酵液内结团,给连续发酵操作带来困难。

由于上述情况,连续发酵目前主要用于研究工作中,如发酵动力学参数的测定,过程条件的优化试验等等,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多。连续培养方法可用于面包酵母和饲料酵母的生产,以及有机废水的活性污泥处理。另外,酒精连续发酵生产技术在前苏联也已获得成功的应用。而新近发展的一种培养方法则是把固定化细胞技术和连续培养方法结合起来,用于生产丙酮、丁醇、正丁醇、异丙醇等重要工业溶剂。

补料分批发酵

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通过向培养系统中补充物料,可以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浓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既保证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又不造成不利影响,从而达到提高产率的目的。

补料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是发酵技术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它本身也由少次多量、少量多次,逐步改为流加,近年又实现了流加补料的微机控制。但是,发酵过程中的补料量或补料率,目前在生产中还只是凭经验确定,或者根据一、两个一次检测的静态参数(如基质残留量、p H、溶解氧浓度等)设定控制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很难同步地满足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需要,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基质的调控反应。因而现在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实现补料的优化控制。

补料分批发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一补料分批发酵和反复补料分批发酵。在开始时投入一定量的基础培养基,到发酵过程的适当时期,开始连续补加碳源或(和)氮源或(和)其他必需基质,直到发酵液体积达到发酵罐最大操作容积后,停止补料,最后将发酵液一次全部放出。这种操作方式称为单一补料分批发酵。该操作方式受发酵罐操作容积的限制,发酵周期只能控制在较短的范围内。反复补料分批发酵是在单一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每隔一定时间按一定比例放出一部分发酵液,使发酵液体积始终不超过发酵罐的最大操作容积,从而在理论上可以延长发酵周期,直至发酵产率明显下降,才最终将发酵液全部放出。这种操作类型既保留了单一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又避免了它的缺点。

补料分批发酵作为分批发酵向连续发酵的过渡,兼有两者之优点,而且克服了两者之缺点。同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它的优越性是明显的。首先它可以解除营养物基质的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葡萄糖分解阻遏效应(葡萄糖效应——葡萄糖被快速分解代谢所积累的产物在抑制所需产物合成的同时,也抑制其他一些碳源、氮源的分解利用)。对于好氧发酵,它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一次性投入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过多,以至通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减少菌体生成量,提高有用产物的转化率在真菌培养中,菌丝的减少可以降低发酵液的粘度,便士物料输送及后处理与连续发酵相比,它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问题,其适用范围也比连续发酵广。

运用补料分批发酵技术进行生产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中细胞蛋白、氨基酸生长激素、抗生素、维生素、酶制剂、有机溶剂、有机酸、核苷酸、高聚物等,几乎遍及整个发酵行业。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液体发酵中,在固体发酵及混合培养中也有应用。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及微机在发酵过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补料分批发酵技术将日益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