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权概念的提出

产权概念的提出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产权概念的提出古典经济学家建造了市场经济的理想大厦,他们认为,市场机制通过使私人成本(收益)等于社会成本(收益),便能够使社会整体经济运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类似这种情形被认为是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之外的“外部性”问题。可以看出,通过界定产权解决“外部性”问题与采取政府干预的办法解决“外部性”问题,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一、产权概念的提出

古典经济学家建造了市场经济的理想大厦,他们认为,市场机制通过使私人成本(收益)等于社会成本(收益),便能够使社会整体经济运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发现,在类似以下的情形中,市场机制会失灵。河流的上游有一家炼钢厂,炼钢的过程中会排出废渣污染水源,使下游居民的饮水受到影响;养蜂人与果园相邻,由于蜜蜂的花粉传授,果园增产了。市场失灵在这两个例子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不符,炼钢厂此时的成本就不仅是炼钢本身的成本,还包括污染水源造成的成本,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养蜂人的收益也不纯粹是养蜂带来的收益,还应加上果园增产所带来的收益,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其二,权利主体之间发生权利之争,使交易成本为正(按照新古典学派的假定,在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时,交易成本应为零)。钢厂与居民之间会发生权利之争,钢厂认为自己有排污的权利,居民则认为他们的饮用水源他人无权污染;养蜂人同果园主人之间也有权益之争,养蜂人认为果园增产的收益应归自己,果园主人则认为果园收益理所当然归果园,双方争执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市场机制的运行受到阻碍。因此,类似这种情形被认为是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之外的“外部性”问题。一旦出现了“外部性”问题,市场经济不仅不能正常运行,更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1]

为了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提出国家干预的办法,通过税收原则来平衡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科斯(Coase)则认为,“外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产权不清,提出采用界定产权的办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在炼钢厂与居民之间进行产权界定的结果是:要么把产权界定给炼钢厂,于是,居民为了避免受污染会帮炼钢厂安排排污净化装置;要么把产权界定给居民,炼钢厂会主动为自己安装排污装置。在养蜂人和果园之间进行产权界定归果园,果园获得增产的收益,那么养蜂人为了避免自身收益外流,就可能搬离果园,换一个地方养蜂。经过产权界定,最终使得炼钢厂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养蜂人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市场机制得到正常运转。可以看出,通过界定产权解决“外部性”问题与采取政府干预的办法解决“外部性”问题,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仍是利用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问题,后者则是市场机制之外的办法;前者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外部性”问题的产生,使“外部性”内部化,后者则因为是用外部办法解决“外部性”问题,所以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除“外部性”的影响,并不能消除“外部性”问题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